新时期天津职业教育面临挑战与相关策略研究
2018-01-23杨延
杨 延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天津职业教育始终在进行着探索性实践,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经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天津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形成了天津自身的突出特色,即天津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社会发展方面,职业教育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年6万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和3万多中职学校毕业生使得天津职业教育成为天津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天津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固有的发展模式,从内外部视角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期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案,探索建立更多系统化的制度与模式,以解决困境与问题。
一、天津职教深化改革的机遇
1.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明确方向。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的整体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要在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规模与质量、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实现现代化。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也同样面临着整体发展能力与发展水平的提升。
2.天津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天津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天津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
按照中央对天津的“一基地三区”发展定位,天津的发展要满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的需要;面向2030年,中国现代化发展需求,天津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提升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与天津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天津实体经济的的综合竞争能力。在推动天津实体经济方面,重点是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国家定位要求为依据,着力在与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领域进行深化改革。为此,迫切需要进行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实现天津实体经济的这些发展目标,必须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其提供支撑。
3.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需求
2015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既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地,又是引领支持河北省发展的输出地。一方面,天津需要同北京的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地合作关系,保障首都北京职业教育资源在天津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津的国家中西部职业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中心等条件,将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形成的国际化专业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装备、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等优秀成果向河北省职业院校输出,帮助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办学能力。
4.“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为了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需求,中央和教育部先后制定发布了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同一年教育部发布的配套文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这两个文件中是提出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工作目标定位:到2020年,健全出国留学服务体系,提高来华留学质量,拓展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提升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与以往综合性文件不同的是,在这一次的文件中把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专门提了出来,而且非常地具体化,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由此可见,其实是确立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要走出去,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要使中国的标准在国外获得认可。因此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式需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建立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对策与建议
1.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天津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紧密结合。从2005年开始,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就共同建设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示范区和示范区的升级版,积累了十余年的成功经验。因此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围绕示范区有关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结合天津市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将天津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定位于在规模结构、办学实力、国际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提升,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完成示范区升级版建设的11项任务,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完成天津市政府印发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建设目标:高水平建设与天津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以行业企业办学为主,产教深度融合,国际深度合作,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便捷畅通,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积累、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2.以“鲁班工坊”为核心,全面提升天津职教国际化水平
“鲁班工坊”是天津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成果,是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市教委带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下,探索出的创新型国际化项目,项目的定位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其目的在于培养本土化的熟悉、了解认知中国技术、产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2015年启动项目,2016年第一个“鲁班工坊”在泰国设立,三年的实践探索“鲁班工坊”这一项目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中外政府的高度认可,2016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提出国家社会不仅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爱迪生;中国要有孔子,更要有鲁班。2017年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将“鲁班工坊”定位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提出,借助“鲁班工坊”这一载体将中国职业技术传播到国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值得充分肯定。2018年9月3日,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讲话中提出“八项行动计划”,要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鲁班工坊”作为天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成果,其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深远且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因此,要借助“鲁班工坊”这一国际化发展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对“鲁班工坊”国际化项目的管理模式、建设模式、发展方式以及配套的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使这一全新的国际化项目能够成为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品牌项目。另一方面,借助“鲁班工坊”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市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水平。
3.顶层规划,建立京津冀三地人才培养协作机制
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离不开顶层的科学设计,借助三地政府之间的协同联合制定适应三地职业教育发展条件的发展规划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设计出台了多项双边、多边的协同发展规划,如2015年天津市教委与河北省教育厅签署《天津市河北省关于加强津冀两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合作协议框架》,确立了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制度等11项工作任务,为两地之间的深度合作创造条件。2017年三地发布《“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从政策保障机制、京津冀毗邻地区教育统筹、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制定“十三五”期间的合作项目。2017年天津市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提出发挥示范区辐射功能,从四个方面加快京津冀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展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加快推进三地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虽然顶层规划已经相继出台,但是受到三地发展水平的差异限制,发展规划的实施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因此,除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划之外,还亟待出台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经费协同管理制度、协同招生考试制度、师资流动管理制度等一些列的配套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协同发展机制有效实施。
建立相互协同的招生制度是京津冀三地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亟待建立的制度之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河北省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大量专业无法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非常需要天津的扶持与帮助,开展分段教学的需求强烈,但是受到行政管理制度、相关转移支付政策的不完善等问题的困扰,使得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河北省的学生无法实现在天津学习。目前天津对河北省的职业教育帮扶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承德建立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天津职业大学在河北省威县设立分校,但是如何通过分校使更多的河北学生能够实现在天津升学或者分段学习的路径还未打通,迫切需要探讨招生指标的设计、相关学分的认证以及转移支付的方法等系列政策的研究。
4.搭建桥梁,实现职业教育内外部的衔接与沟通
(1)普职融通问题
现代化的教育体系要求除了职业教育自身系统内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之外,还要求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建立畅通的衔接与沟通。因此职业教育要面向普通教育开发建设更多的适合普职融通教育的课程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能够借助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接受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课程等资源,对普通教育的中小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素养)学习体验和创新实践活动。
(2)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还有待完善
职业教育自身体系的完善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畅通的衔接与沟通桥梁,保障更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顺畅地升学深造。按照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定位,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因此要打通职业院校学生从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上升通道,建立各个学段之间相互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目前天津市已经通过五年一贯制、分段衔接多种方式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建立了比较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但是在较高层次的应用技术教育层面还缺乏完整的衔接机制,高等应用技术本科面向中职、高职的招生考试制度,高等应用技术硕士层面的招生考试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建立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适应于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的考试方式。这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一方面,职业院校对口招生的指标问题。目前虽然有春季高考和单独招生考试等多种形式,中职升入高职的比例,高职升入应用本科的比例仍然较小,还不能满足广大职业院校学生的诉求,因此亟待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继续学习搭建平台。另一方面,结合天津产业发展与岗位需求,科学设计制定职业教育每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目的是确保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5.创新办学体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始终是制约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从制度体系角度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施产教融合的目标、路径。2018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指导意见》,鼓励在职业院校所有制形式、资本运行方式、学校运营管理模式、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方式等诸多方面,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资职业教育,建立开放型的职业院系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建设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提升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这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在二级学院,因此要努力在二级学院层面实现办学体制的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职业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院校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要确保社会力量以投入的资本、知识、技术等折合股份的合理性,要确保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享有同等的待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收费管理机制等等,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共同协商,科学论证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6.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天津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转型升级,诸多产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不再使用,代之以新技术、新工艺,因此职业教育要适应这一发展需求,就必须调整原有的专业设置,开发新技术下的相关专业标准,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度;改革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技术融入到传统教学方法之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效益。
两个突出的重点:
一是专业结构布局的调整问题。按照国家的战略定位,我市实体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因此职业院校就需要在这些方面重点研究,以原有的相关专业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或者设置全新专业,使其在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设置结构等诸多方面能够全面满足天津市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还需要研究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可以随产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与组合应用。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等已经被证明具有极大有效性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