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科技做好考古发掘现场安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1-23廖忠志
廖忠志
(海南省博物馆,海南 海口 570103)
我们都知道考古发掘现场一般会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有的价值较高,有的甚至是国宝,价值连城。这些价值极高的文物往往会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因此,考古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安保级别甚至不亚于银行金库。
1 考古发掘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的内容
对于考古工作来说,发掘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关系到考古工作能否如期开展、能否顺利完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安保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内容广泛,对安保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考古现场安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考古面临的自然、气候等方面的大环境,这其中包括了防洪、森林防火、防毒虫等。
第二方面是现场人员所面临的一些小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考古现场人员安全。工作人员在外作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包括烈日中暑、使用工具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探方过深的意外坍塌砸伤、意外摔伤、发掘区位于崖壁之下有落石的风险等。二是考古现场文物安全。考古现场安保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文物本身的安全。这其中包括对发现文物的及时抢救和处理,降低发掘现场对出土文物的破坏;还要组织保安人员上岗和巡逻,做好现场的防盗抢工作,防止文物丢失损坏。三是考古现场信息安全。数码技术、互联网、计算机、远程监控等科学技术的运用给考古工作的信息提取、存储和传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但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泄密、截收、窃听和伪造等问题更隐蔽,更加难以发现。四是引导工作人员遵守现场纪律,协助领导维护现场的工作秩序。
2 当前考古发掘现场安保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考古现场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能完全得到落实,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闭环管理模式。安全保护措施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将考古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存在极大的泄密隐患。
第二,保安人员人力不足。因为编制和资金的原因,导致保安人力不足,对于发掘现场的安全保障较为吃力,安保系统存在漏洞。
第三,目前考古现场的保卫工作主要以保安人员的巡查为主,这种靠人工巡检的方式机动性十分有限。考古发掘任务通常比较复杂,除了地面部分,还包括地下以及室内的发掘。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决定了现场需要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地保护,这是仅靠人力很难做到的。这些因素加大了安保工作对于人员的需求,提高了安保工作的难度。
3 发掘现场安保工作改进措施
3.1 制度保障
3.1.1 要实施安保专业人员负责制度
考古领队是现场的最高领导,既管业务又管安全。这种模式很容易分散其专注力,有的时候甚至会抓大放小,放松了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因此,应当让专业安保人员来负责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方式有三种:第一是从本单位现有的安保人员中抽调人员组建队伍,或者与专业的保安公司签订合同;第二是在考古发掘现场招聘当地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安保培训,然后上岗;第三是主动向政府请求协助,建立与各级公安、武警的联防、联动机制,以保障考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3.1.2 合理划定隔离禁区与核心禁区
考古现场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围观,许多出土文物都因为人群的拥挤踩踏而造成破坏甚至损毁,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进行盗抢。因此,要在考古现场划定禁区,安装防盗栅栏、金属质地的围栏、隔离网等安保物防设施,防止无关人员入内。这样做既是对群众安全的保护,也能防止文物被损毁、盗抢等。
3.1.3 制订应急预案,严肃责任追究
要针对当地的天气、季节、地质环境等因素,包括遭遇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停电以及文物被盗抢等突发事件,制订一系列应急预案,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演练,将不利因素对安保工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要严肃追究文物保护中工作缺位的相关人员责任,对失职和渎职人员进行惩戒,构筑一道严密的考古工作“保护网”。
3.2 科学技术助力发掘现场安保工作
当前考古现场安装监控设施已成为一种常态,好处是可以将考古工地的情况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传送到发掘单位的计算机上,监控室值班人员配合现场安保人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对工地实施监控,对于留存文物的保护及人员安全、打击文物犯罪、方便事后取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减轻了现场安保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考古工作安防工作的可靠性。
但当前监控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古遗址大多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区,环境复杂,无法架设定点监控设备。且定点监控设备会对考古现场造成破坏。监控存在死角,难以满足业内苛刻的要求。因此,发掘单位应当增加资金投入,引入更多先进设备,打造多位一体的安防系统。
一是加装报警探测器。这种报警器主要用于考古人员退场后对现场进行监视,将报警探测器接入最近的摄像机报警端口,可以很方便地对考古现场进行布防、撤防等操作,实现对考古入侵事件的及时监测、报警和联动。
二是安装红外高清网络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成像较为清楚,且不受昏暗环境影响,可以实时监控现场情况,对文物犯罪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能为事后的调查取证提供保障。
三是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工作人员进入场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防止无关人员蒙混过关,混入考古现场,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和文物安全。根据长期观察,盗贼进行作案前一般都会进行多次踩点,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抓拍人脸进行比对,对可疑人员进行预警,再配合人防,就能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关安全隐患。
四是配置移动监控车。这种移动监控车其实是一种带有监控功能的机器人,车辆配有升降桅杆和360度旋转高清红外摄像头,无监控死角,夜间成像清晰,不受烟雾、雾霾等天气影响。车辆自带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支持WIFI、3G、4G信号传输,支持双向语音通话、照明、人脸识别危险行为等特殊功能。移动监控车是集数据收集、传输、储存播放为一体的移动式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头收集数据后,通过信号传输通道传输至处理中心,使用者可通过监控中心或者手机APP查看现场情况,操作十分简单,可协助考古现场安保人员预警危险事件,加强安防力量。
五是要配备电子设备管理技术。失泄密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隐患。为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文物发掘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将所有电子设备集中保存、专人管理。使用时由使用人进行领取登记,使用完毕后要及时交回,并做交还记录,防止管理混乱,从制度上消灭泄密隐患。其次,将所有电子设备贴上磁性编码,每次设备出门必须进行授权,如果没有进行授权就出门会引发警报,从而防止电子设备外流,从硬件上切断泄密渠道;最后,加强工作人员思想教育,树立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从思想上阻断泄密可能。
最后一种方式是犬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养狗,文物的保护靠庞大的人力和高科技还不够,犬防作为一种古老的安防方式至今仍在使用,证明了它的可靠性。犬类有着灵敏的听觉、视觉、嗅觉,对于险情的发现十分及时,并且还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它的作用无法取代。
4 结语
考古发掘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环节的复杂工作,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协助,需要发掘单位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设备,也需要安保人员平时进行各种突发情况处置的演练。要将物防、技防和人防相结合,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使文物犯罪无处下手,为“国家宝藏”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