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对策

2018-01-23

南都学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学生

何 之 君

(南阳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一、防范宗教对高校学生渗透的意义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需要

理论上,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一种法律规定,在校学生如果已经成年,同样拥有这一自由。但我国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力军的重要场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抵制宗教对青年学生的渗透。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方针政策。

(二)是占领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

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由于青年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也是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力量竭力争取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旗帜鲜明地采取各种形式,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是为青年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的需要

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重视他们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引导、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抵御宗教对青年学生的渗透,就是这项工作的必要内容。

二、防范宗教对高校学生渗透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和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高校学生在整个社会相对而言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可以轻而易举在网上获取任何资讯,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宗教资讯。出于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有些学生有时会有意无意阅读、分享甚至传播这些资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教育和劝阻,久而久之,青年学生就会对宗教所传输的思想观念产生亲近乃至认同,最后甚至会信奉宗教。但事实上“及时有效地引导、教育和劝阻”常常面临极大的困难,“如果学生在网上接触的是合法的宗教资讯,那属于公民权利,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共同体都不太容易找到充分理由进行干涉;如果接触的是非法宗教资讯,不仅学校,而且连网监部门有时也难以发现”[1]。

(二)当前青年学生的特点带来的挑战

目前高校在校生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例,相比之前的高校学生,“这一代人最重要的两个弱点是阅历单薄和叛逆性强”[2]。由于阅历单薄,对于包括宗教资讯在内的一切资讯,都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诱惑、说服和鼓动;由于叛逆性强,当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试图对他们“纠偏”时,稍不注意就会适得其反。如何才能防范宗教对于具有这种阅历特点和性格特点的青年学生进行渗透,我们又确实缺乏相关经验。

(三)整体社会宗教氛围带来的挑战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尴尬现实是,当前在某些地区,出现了“宗教热”现象,信仰宗教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关。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人们精神日益空虚,心灵日益无所寄托,很多人就将希望投向了宗教。现代的高校校园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社会上的这种宗教氛围不可能不影响到青年学生。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父母和亲属本身就是教徒,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就更为直接更为严重了。

(四)国际复杂局势带来的挑战

尽管在表面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在“后冷战”时代,各种各样的国际矛盾和国际冲突不仅没有彻底消除,而且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控制,西方国家对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的颠覆和演变的企图从未停止,而“从文化、道德、伦理、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年学生进行渗透,是这种颠覆和演变的重要手段,宗教就是其中之一”[3]。由于很多宗教的教规教义确实包含了一定的“真、善、美”内容,就非常容易得到青年学生的认同,而没有看到宗教背后所体现的“西方霸权”。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困境和新挑战,虽然同时也是新机遇,但无论如何,足以说明防范宗教对高校学生进行渗透,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和工作。我国实行的是“教育与宗教分离”的教育原则,各级校园严格禁止任何宗教宣传和宗教活动,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这项教育原则就可能难以真正贯彻。

三、防范宗教对高校学生渗透所采取的措施

(一)要克服回避的消极心态,树立积极主动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态度

换言之,没有必要将宗教视为校园中的洪水猛兽,更没有必要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要主动出击,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理性地了解、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比如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各种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尽管或多或少都起过积极作用,也或多或少都有合理、有益、健康的成分,但它们在根本上仍是一种对现实、人生和世界的想象性解决,它没有能力处理任何实际问题。青年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宗教观,在遇到种种问题时,才不会将最终的希望寄托于宗教。而且还要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让学生明白一些宗教还会成为极端势力从事非法活动的工具,像国内外的邪教,就无不披着宗教的外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无异于引火烧身。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只有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成为我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灵魂。这种化“堵”为“导”、化“拒”为“疏”、化“防”为“引”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完成对宗教的“去神秘化”,从而使被教育者形成对宗教的正确认识。一味依靠文件、规定、命令等禁止学生接触宗教,有时候只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二)要建立健全宗教渗透校园防范工作机制,实现工作机制之内工作人员的专门化和专业化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都没有设置防范宗教渗透校园的特定工作部门,学生工作机构、团学工作机构、宣传工作机构等似乎都有权利管理,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所有部门似乎又都有理由推卸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指定或设立一个部门专门从事校园宗教防范、管理工作,只有明确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所谓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而且也可以更好地从事一些旨在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的工作。考虑到当前各种宗教正不断对青年学生进行渗透的严峻局面,设置这样的部门是有必要的。同时,这种部门必须呈现出从学校到院系到班级甚至到宿舍的“垂直化”层级性质,要保证基层工作者能够直接与最广大的学生接触——比如最基层工作者可以是学生干部。但无论哪一层级的工作者,都必须符合“政治素质硬”和“业务素质强”这两项基本原则,所谓“政治素质硬”,就是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无保留地拥护,比如可以优先让优秀党员担任工作人员;所谓“业务素质强”,就是要熟悉我国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这两点,都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实现。建立这样的工作机制后,还要建立一系列包括奖惩措施在内的规章制度,以保障依法依规依纪开展工作。

(三)要尽力开展一些防范宗教渗透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

可以定期举办防范宗教渗透校园知识竞赛,竞赛结果可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成立防范宗教渗透校园社团,给予一定的扶助和支持。在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在适当的时候,可由社团自行策划、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在校园宣传栏中,可以定期发布一些让人喜闻乐见的防范宗教进校园的宣传内容。在当今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专门进行正确的宗教观教育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除了刊发与宗教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发动学生撰写关于宗教的认识的稿件并予以刊登。总之,“要调动一切手段,在高校校园中营造一种抵制宗教渗透的氛围,让宗教活动、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识在高校校园中无立足之地”[4]。通过一步步努力,争取让每一位青年学生都成为合格的、自觉的、积极的防范宗教渗透的宣传员。

(四)要以“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为原则

筑牢校园思想防线,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贯串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逐步形成工程化、系列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体系,不断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在构建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时,也要适当地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资源,将其中优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与当代中国现实和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激活其生命力。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归根结底还是一场意识形态斗争,“在与各种宗教力量争夺高校青年的斗争中,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出击、善于出击,要有实力出击、有能力出击”[5]。

此外,高校还应该秉持积极开放理念,在开展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工作时,加强与政府宣传部门、宗教管理部门、治安管理部门、新闻机构等单位的联动和合作,杜绝任何组织和人员在学校附近从事宗教宣传、举办宗教活动、设置宗教场所,为高校校园营造一方净土。

在2016年4月23日召开的全国宗教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高校任重道远,需要与整个社会一道,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