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文物故事”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以胶东革命纪念馆为例

2018-01-23王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胶东参观者展馆

王慧

(烟台市博物馆,山东 烟台 264000)

革命文物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和优良传统,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历史和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1]。胶东革命纪念馆倡导以“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为口号,进行了全方位的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胶东革命纪念馆的简介及意义

1.1 胶东革命纪念馆的简介

胶东革命纪念馆是胶东党性教育基地的主体馆、核心馆。该馆不仅统领烟台各教学区、教学点,而且统领包括威海在内的整个胶东党性教育基地,构成“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全面反映胶东人民“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胶东革命纪念馆共分“英雄胶东”“奋发图强”“走向辉煌”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展示革命战争时期,胶东地区党组织成立早、开展活动早,创造多个“第一”“之最”“罕见”的历史事实以及胶东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第二部分重点展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第三部分重点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征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1.2 胶东革命纪念馆的意义

胶东革命纪念馆是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道德教育的指示精神,由山东省委重点打造的面向党员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自展馆建成至今,始终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以“奋勇争先,民族复兴”为主题,以“先锋、先行、先驱、先进”为主线,深入挖掘胶东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文物故事教育广大群众,让革命文物再现革命历史。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烟台市委组织部安排的现场教学和重要参观接待任务,圆满完成来自烟台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任务及各项宣传服务任务。

2 让胶东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活”起来的对策

从踏进胶东革命纪念馆展厅那一刻起,展馆中的文物便将它们所承载的时代信息、凝结的历史记忆展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传达着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胶东革命纪念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方式大概有如下几种。

2.1 有特色、有启迪性的展览策划

革命文物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战火硝烟的传奇,无声地诠释着过往故事,彰显着红色文化。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革命文物的价值,离不开有特色和启迪性的展览策划。从展览场所的选择、设计到展览展陈的规划、布局,都需要策展人和策展机构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准确的定位。把各类文物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让所有文物从进入到展馆那一刻起就建立起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馆里也能向参观者传达一定的信息,从而让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清晰、更直接、更有逻辑性地传递给参观者,使文物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例如,胶东革命纪念馆展馆的选址就遵循了有针对性、有特色性、有启迪性的特点,最终选址布展的芝罘俱乐部本身即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这座始建于1865年的欧式建筑见证了烟台在山东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见证了《烟台条约》的签订,见证了《马关条约》的换约以及反对美军登陆和“杨禄奎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单位中策划胶东革命史展览,让胶东这一段革命历史“活”了起来,让参观者在接受革命历史文化教育时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达到坚定参观者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爱国热情。

2.2 多样化、人文化的展览形式

过去博物馆、纪念馆内文物的展览方式大多只拘泥于在展柜中的简单陈列,这种单一、呆板的展示方式让参观者很容易感到乏味,并且很难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谈不上对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有深刻的体会了,以致于达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尤其是革命类纪念馆中的革命文物,其本身就缺乏趣味性,对人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其背后的感人故事,所以要想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它背后的故事,就需要更新颖、更具有人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在胶东革命纪念馆中,为把展柜中的文物——《党员登记表》的连环画讲活,展馆策划者除了把这本连环画做成电子图书在展柜上方通过可触摸翻页的电子显示屏播放外,还把这段故事改编成了京剧。通过京剧演员的精彩表演,讲述1943年海莱山区的共产党员黄淑英,为保护关系全区党员生命的党员登记表,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宁死不屈,严守机密,最后献出年仅19岁的生命。而母亲则接受女儿牺牲前的重托,以乞讨为掩护,继续保存了这份党员登记表。这个保护了党组织安全的感人故事,让这本能体现党与人民同命运、共患难、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革命文物“活”了起来。

2.3 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方式

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与旅游景区或是其它类博物馆的讲解员不同,他们的讲解对象具有特殊性。由于展馆中的文物不具有生命力,只是简简单单陈列的革命文物,所以这就要求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只有在讲解中投入感情,生动并富有感染力地把每件革命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故事表述出来,才能真正走进参观者的内心,真正打动观众。

如胶东革命纪念馆中一张名为孔迈的战地记者的照片背后就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位印尼华侨为报效祖国,与母亲不辞而别,回国参加了八路军。没想到与在印尼的母亲一别竟成了永诀,母子二人之后再也没见过一面,而他留给母亲的只有这张背后写着“妈,把我献给祖国吧”的照片。这个故事通过讲解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述,每位参观至此的观众都会潸然泪下。

2.4 与时俱进、形式新颖的科技手段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科技手段展现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时代价值,以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正在逐步兴起。作为影响人们认知革命历史、坚定群众理想信念的革命类纪念馆,更是要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运用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人们可以更立体、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展馆中的文物,让各类文物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例如,胶东革命纪念馆中讲述胶东地区的后方医院——西海地下医院的相关文物故事时便运用了幻影成像技术,将所拍摄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将发生在胶东地区隐藏于日军占领区地道里的西海地下医院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王二小式的小英雄为掩护地下医院伤病员宁死不屈、只字不提而被敌人吊在井口残忍杀害的感人事迹生动、真实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记忆,而革命文物则是近代以来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留下的鲜活的历史教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我们重任在肩。下一步,我们会继续研究新思路、探索新途径,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更好地发挥出革命文物的价值,让红色基因真正深刻、生动地代代传承下去。■

[1]张中俞.让革命文物说话[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3).

猜你喜欢

胶东参观者展馆
最美的蝌蚪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胶东面塑——花饽饽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关上手机再看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