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员

2018-01-23吴明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瓯江海上丝绸之路窑址

吴明俊

(龙泉市博物馆,浙江 龙泉 323700)

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要贸易商品,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六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型于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温润如玉的龙泉青瓷被称为“celadon”,自古以来被欧洲各国视为价比黄金的珍稀品。从水下考古成果和海外出土瓷片标本数量可以看出,龙泉青瓷在古代海外贸易中所占比重极大,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力。宋、元、明时期主要贸易港口为泉州、明州(宁波港)、温州等。作为距离出海港口最近的名窑产品,龙泉青瓷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海上丝绸之路中不可或缺的大宗商品,是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兴盛的产品支撑,也是当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内涵时避不开的重要一环,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 龙泉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龙泉是宋、元、明时期维系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生产地,龙泉青瓷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开启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篇章,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1 龙泉青瓷外运促使瓷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性商品,扩大了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力

龙泉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欧洲、东南亚、西亚、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粗略统计,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有韩国、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阿曼、阿富汗、科威特、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埃及、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南非、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法国等。以龙泉青瓷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产品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也成为世界性的商品,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对外传播,对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龙泉青瓷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主要有东洋和西洋两条航线。

东洋航线:温州(或宁波)→朝鲜→日本。这条航线是最短的一条航线。因朝鲜在北宋时就开始仿烧越窑青瓷,南宋早期又仿烧龙泉青瓷,南宋至元已能烧制质量上乘的翡翠色青瓷,自给有余,并返销中国,进口量很少。而日本则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瓷器,装满龙泉青瓷的新安沉船其目的港是日本,在途中沉没于新安海域。

西洋航线(以郑和一下西洋的航线为例):苏州刘家港(今苏州太仓浏河镇)→泉州→占城(越南南部)→爪哇(印度爪哇岛)→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苏门答刺(腊)→古里(印度半岛西端)。这条航线到达的国家最多,宋元时也走这条航线。波斯湾不是终点,从这里继续出发,还有三条航线。

①波斯湾(经红海)至北非的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地区。

②波斯湾(经印度洋)至东非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卢旺达和塞舌尔群岛地区,并延伸至中南非的南非、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

③波斯湾(经印度洋)至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

宋、元、明时期航船到达的港口国家实际上又是一个中转站,龙泉青瓷通过这些中转站又可辗转运至其邻近国家。据考古发现统计,龙泉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欧洲、东南亚、西亚、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宋、元、明时期的船大,载重量大,许多航线都是在唐代航线的基础上陆续开拓试航成功的。因此,龙泉青瓷作为宋、元、明时期外销的主要货种,说其参与并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是毫不夸张的。

1.3 形成了中国青瓷文化线路,补充和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内涵

古代龙泉是一个水路发达的经济贸易中心,宋代以来,青瓷源源不断地沿瓯江运往温州,或转运宁波、泉州、广州出口。在长期的青瓷运输中,龙泉和港口之间形成独特的文化线路——中国青瓷之路。这一时期主要出海港口均发现过龙泉青瓷碎片,如宁波古海运码头发掘出土有龙泉窑北宋晚期至元的青瓷残片,泉州港打捞的南宋沉船中有龙泉窑南宋早期的刻花碗、折沿盘等。

青瓷之路的主体是八百里瓯江,几乎所有窑场都设在瓯江及其支流的怀抱。据史料记载,宋元时代“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往来如织”,可以想见当时瓷业生产和外销的繁华景象。时至今日,在一些窑址附近还可见从窑场通往码头的人工铺砌道路。更可贵的是,龙泉还保存有大量码头、埠头遗迹,如龙泉青瓷外运的起点——金村码头。2010年三普时在龙泉金村下坑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码头(埠头)遗址,长约150米,宽3~5米。沿河用大块卵石砌筑,表面用小卵石墁地,溪流中一块巨石上还留有人工挖凿系船用的绳孔。201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600余平方米,发掘出土了大量各朝代的瓷片堆积。这是瓯江上游龙泉溪船运码头的起点,也为龙泉大窑、金村的瓷器外运找到了答案。码头北端紧接金村下坑窑址群,往西沿卵(块)石铺筑的小路2.5千米就是大窑。小路沿线窑址密布,是大窑瓷器外运最近的道路。由此可见,这是古代大窑瓷器外运的主要通道。龙泉青瓷源源不断从此装船,经小梅、查田、兰巨、城区、道太、安仁,再到云和、丽水、青田、温州,然后由温州出海或转运至庆元港(宁波)远销海外。

从龙泉起始至温州、宁波、泉州等港口之间的青瓷文化线路,是对海上丝绸之路价值内涵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 保存有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丰富遗存

2.1 瓯江流域青瓷航运码头(龙泉段)

瓯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河流,丽水的母亲河,自龙泉发源,流经云和、丽水、青田至温州港出海。干流长388千米,境内长316千米,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千米,占丽水总面积的78%,是古代龙泉青瓷外运的主动脉。

2010年底,在龙泉金村下坑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码头(埠头)遗址,为龙泉大窑、金村的瓷器外运找到了答案。从龙泉水系和瓷业发端综合分析,这是瓯江上游龙泉溪船运码头的起点。

龙泉青瓷从金村装船,沿龙泉溪经过小梅、大梅口、查田、溪口、茶丰等码头到城区。这些码头、埠头都紧邻青瓷生产地,如溪口码头紧邻溪口片区,茶丰埠头紧邻石隆窑址。

城区为主要集散商贸区,码头数量较多,有宫头埠、杨碓埠、廖家埠、西寺埠、垆埠、五显庙埠、金钟弄埠等。龙泉青瓷的大量外销为龙泉古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古城商贸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龙泉瓷业的健康发展。

出城区以东,是龙泉东区瓷窑址分布区,大小码头和埠头密集,主要有临江、梧桐口、小白岸、杨梅岭、山石坑、大白岸、麻垟、道太、蛤湖、安福口、安仁、源口、武溪等,均靠近青瓷生产地。

这一带状式分布的航运码头遗址较好地反映了古代龙泉青瓷外销航运的状况,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中青瓷外销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龙泉青瓷产地(大窑龙泉窑遗址、龙泉东区瓷窑址)

龙泉青瓷大量远销海外,其生产地遗址不容忽视。据调查,南窑区的大窑、金村、溪口及东区占总量约80%的青瓷从瓯江上游的龙泉溪直达温州港,以大宗商品的角色参与了自宋至明的海外商贸活动。

宋代,主要以龙泉南区的金村、大窑、溪口为主;元代,南区的大窑依旧是龙泉窑业中心产地,同时龙泉东区窑业开始大规模兴盛,生产大宗产品,产品质量不及大窑,其产品在海外遗址常有出土;明代早期,龙泉东区外销窑业与南区中心产区持续繁荣,大窑枫洞岩窑址为明代宫廷烧制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在土耳其托普卡比王宫收藏有上千件明代龙泉青瓷,大量龙泉青瓷作为郑和舰队的主要物品运送至沿海各国,完成了国家使命。可见,龙泉南区和东区瓷业为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商贸物质基础。

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龙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提出将“两片一带”(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片区、龙泉东区瓷窑址片区、龙泉青瓷码头航运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点,为挖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继续提升当代龙泉青瓷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作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瓯江海上丝绸之路窑址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瓯江
——浙南母亲河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