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摄影分析

2018-01-23张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布光景深色温

张瑞

(利津县博物馆,山东 利津 257400)

1 博物馆文物摄影概述

文物摄影是静物摄影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博物馆采集馆藏资料的重要手段。文物摄影对于表现器物的色泽、质感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不追求夸张的表现手法与视觉效果。由于文物摄影的主要用途是档案归类,所以更侧重于器物的透视、尺寸、材质等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不代表单纯记录文物的信息即可,摄影师需要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结合构图、用光等做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使拍摄出的文物具有独特的美感效果。也就是说,文物摄影要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文物摄影作品同时满足观众、科研人员、馆藏人员的需求。文物摄影的对象包括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它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如静态的陶瓷、青铜器、书画以及古建筑、遗址、遗迹等。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大众欣赏、科研研究还是资料管理,都需要大量的电子素材,这就需要文物摄影师掌握更高的摄影技巧,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影像素材。

2 博物馆文物摄影分析

2.1 文物摄影设备要求

文物摄影需要提供反映文物现状与特征的图像素材,随着数码采集手段的不断发展,文物摄影的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更新新的设备,新设备的使用一定要建立在成熟技术与兼容性的基础上。对摄影设备的首要要求就是用较少的次数拍摄更多的细节。进行文物拍摄前,要确定采集设备,这个环节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确定采集的文件量。藏品档案、出版画册、藏品点交档案、修复保护文档案、网络宣传等对拍摄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要求下要使用不同的构图、细节以及布光方式。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前要与需求方充分沟通,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展开拍摄工作。

具体来说,针对藏品档案的拍摄要求较低,对于文物保护修复与出版画册的要求较高。对于前者,使用设备为普通100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即可满足拍摄需求;对于后者,使用的设备应为5000万像素的画幅相机,较为先进的画幅相机一般为6000万像素,并且分辨率很高。在光线使用方面,电子闪光灯具有调节输出功率与色温环境的功能,可以保证摄影时的光线环境,通过调整光线的强弱体现文物的丰富质感。

2.2 文物摄影用光

文物摄影师通过调整对光线的控制,反映文物的特征、质感、色彩等。在文物摄影中,拍摄光源包括自然光与影室灯光。直射光是自然光的一种,在立体文物摄影中极少使用直射光,因为直射光照射到器物表面,会投影出很大的阴影,由此造成文物细节数据丢失。自然光的另一种是散射光,散射光的光比要小于直射光,所以它对于表现文物细节是有利的。但由于散射光的光线比较均匀,所以拍摄出的文物立体感较差,比较适合拍摄平面文物。室内可控光源是拍摄立体文物的最佳选择,文物摄影师可以自由调整照明灯的方向、强弱、色温环境等来达到理想中的光影效果。

布光分为很多种,包括主光、背景光、顶光、轮廓光等,不同的布光会在文物拍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主光的灯光放置在器物前方,可以充分展示器物的形态特征;辅光是主光的补充光线,主要作用是协调画面的光影比例,为器物的细节服务;顶光放置在器物上方或者斜上方,可以展示器物的纹饰、纹理和上方轮廓;背景光是指将光线投射到背景上,用背景光将器物与背景清楚地区分开,有益于突出器物的主体位置,同时调整光影比例;轮廓光的主要功能是营造器物的立体空间感,体现在器物的边缘上。对于不同文物来说,布光方式是不同的,摄影师需根据器物的材质、体积等调整布光方式,各种光位的使用方法也不是不变的。在布光后,还要注意多面反射材质的特殊性,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进行灯光位置的调整,使用灯前柔光纸来弱化反射光线。

2.3 文物摄影构图与背景处理

文物摄影要同时满足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需求,所以对拍摄的角度与构图都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摄影师对文物摄影的方案要有充分的理解,选取合适的背景及摆放方式。文物拍摄的背景构图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但都要保证如实反映器物的真实性。以陶瓷类文物拍摄为例,陶瓷类文物种类繁多,不可用统一的构图方式进行拍摄。通常摄影师构图时会以正立面为主,为了增加立体感,机位应稍微高于器物顶面,并且器物主体不可超过整体画面的2/3。另外,如果是拍摄陶瓷盘子类器物,可借用支架将盘子立放拍摄盘面。

在选取文物拍摄背景时要突出文物的主体地位,综合器物的色彩、材质搭配背景,避免使用颜色亮丽的背景。黑、白、灰这三种颜色常常用作背景色,这样容易达到与器物之间的和谐,并且不会对器物本身的颜色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追求色调和谐的同时,也要注意把背景色调与器物主体色调区分开,比如黑色系的器物一般用白色的背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一般是上半部分的背景较暗,这样有利于突出立体空间感。

2.4 文物摄影的景深

文物摄影对清晰度的要求很高,摄影师既要保证文物主体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又要对背景做虚化处理,景深范围的控制十分重要。同时景深与聚焦余量是反比关系,在拍摄色彩比较单调或纹理不清晰的文物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景深控制得好,会增加拍摄文物的美感,增加文物的活力。控制景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4.1 调整光圈

光圈与景深是成反比的,光圈变大,景深就变小,光圈变小,景深就变大。在文物摄影中,缩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从而使拍摄的文物更加清晰。光圈控制在16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再小景深就会变浅,出现色差。

2.4.2 调整物距

在给定光圈和焦距的情况下,景深会随着物体离镜头距离的变小而变小。这是因为物距远近决定影像大小,当物距缩小时,分散圈变粗,景深随之变浅。

2.4.3 调整焦距

保持光圈和物距不变,调整焦距也可以改变景深。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这样可以突出周围环境的特点。在焦距变长时,景深变小,适合拍摄清晰的特写。

2.5 色彩平衡

文物拍摄要求色彩高度还原,以确保可以正确记录文物的颜色、材质等信息。相机中的色彩控制主要依靠白平衡设置,要保证文物摄影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就要找到准确的白平衡。在拍摄文物时,室内的温度也会对灯光产生影响,不同品牌灯光的温度也不尽相同。在色温为5500开尔文下拍摄是可以显示正常颜色的,所以一般影室的色温就控制在5500开尔文左右。如果色温过低,在3200开尔文时,拍摄出的色彩呈偏蓝色,在色温为7000开尔文时,拍摄出的色彩偏红。在实际拍摄时,根据现场的色温调整相机设置,通过标准色卡和识色软件来对拍摄设备进行调整。

3 结论

文物摄影与其他摄影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要同时满足大众观赏、文物研究、科研工作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保持高度真实性的基础上,还要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由此,文物摄影也对摄影师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摄影师只有掌握了全面的拍摄方法、理论知识与拍摄技巧才能胜任。根据不同的文物对象,摄影师需要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力、艺术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博物馆文物摄影的质量会对文物观赏者理解历史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它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摄影师在文物拍摄时要注意细节,在构图、布光、景深、色彩的运用方面要多加思考,这样才能拍摄出更加优秀的文物摄影作品。■

[1]王长明.数码相机拍摄文物与图片处理技巧[A].李陈奇.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罗国荣.博物馆馆藏文物摄影初探[J].文物世界,2012(6).

[3]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

[4]刘立宾.广告摄影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

[5]刘赫子.文物摄影的技术探议[J].才智,2012(23).

猜你喜欢

布光景深色温
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图像去雾算法
浅谈电视布光与舞台、电影布光的区别
布光者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一种布光技术在客车渲染设计中的应用
用光打出电影质感
颜色也有温度吗
选择合适的色温
简明FOTO词典:景深
保护视力,我有智能调整屏幕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