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想”很危险
——《论语·为政》第15则解读

2018-01-23张纯纲

华夏文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空想新旧论语

□张纯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的名句,讲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让我们先看句中四个关键字“学”“思”“罔”“殆”的含义。

从《论语》这个大的语境来看,“学”不是说一般地学习,而是特指“学文”,比如《论语·学而》第6则中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文献,“大六艺”。

“思”也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特指“反省”,是向内的一种自我的省察,比如《论语·学而》第4则中曾子的“日三省吾身”。

不过,我们现在理解这句古语时,将“学”“思”推广解释为一般的“学习”活动、“思考”行为,也能说得通,且更有意义。

“罔”的意思是“欺骗”,用在这里好像意思不通。杨伯峻先生认为是不为“文献”所骗的意思,类似于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一般的理解是“罔”通“惘”,就是“迷惘”义,糊涂了,这与“不思”的关联更大。

“殆”最基本的意思,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意思是“危险”,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伯峻先生认为,在《论语》中“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论语·为政》第18则中的“多见阙殆”里的“疑惑”义。确实放到本句也说得通。

如果“殆”取“疑惑”义,和前面的“迷惘”的意思也就差不多。有人认为这样两句正好构成“互文”。大致是要“学习”,也要“思考”,缺哪个都不行,都会“迷惘”“疑惑”。

我认为,“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尽管句式对偶,含义对照,但不见得是并列关系。“学而不思”有弊端,“思而不学”也有弊端。但两相较之,“思而不学”弊端更大。“学而不思”顶多是“迷惘”,而“思而不学”则是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更可能是递进关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及《论语》批注本都取的是“危险”义。

“学而不思则罔”,为什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呢?因为通过学习,会了解新事物,知道新知识。但学而纳“新”的“新”,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即“旧”是相对的。“新”和“旧”并不一定自然相融。“新”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不属于学习者的东西。“新”的东西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思考、消化,就不能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东西,就不能与学习者原有的旧知识相贯通,就无法有机地进入到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之中。正是由于没有通过思考而形成的新旧知识或思想的交汇,新与旧的东西没有捋顺、条理化,“新”的无法安放,“旧”的产生怀疑,“新”“旧”无法融合,所以学习者才会感到“迷茫”“糊涂”。

“思而不学则殆”,为什么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呢?没有经过学习活动而获取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就去“思考”,那么这样的“思考”只能是“空想”。“思考”的内容是“空洞”的,臆想出来的,没有文献基础的。因为无所附着、无所根据,“思考”的后果,不仅“思”无所得,“迷茫”,还可能在思想上出现偏差,走入歧途。想出来的东西,荒谬不经,毫无学理的基础。这难道不“危险”么?小则思想走弯路,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大则以“臆想”之得而行事,很容易在实践中栽跟头。

有些人自认为思有所得而洋洋自得,其实“空想”的所得很可能早就被证实是错误的,不过是“不学”而不自知罢了。“空想”的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时间和精力,很不应该。这就是“殆”啊。

所以,“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糊涂,但慢慢地也可能就消化了,其实是无积极意识的“思考”发生了,所以可能过一段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清楚了。可如果不学习,只在那里“空想”,不仅是越想越糊涂,还可能糊涂得不自知,确实是很危险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论语》中第一次出现专门讲学习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教学活动很有指导意义。笔者是一名教师,所以想谈下这则语录对教学的启示。

既然“学而不思则罔”,那么我们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思考,而且要善于思考。思考的要害是要把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结合起来,新纳于旧,旧适于新。“纳”的过程和“适”的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当然“思”的过程不是轻松的过程,“新”和“旧”是矛盾的。这种新旧的矛盾性,表现出来就是“问题”。所以善于“思”,也就是善于发现“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既然“学”和“思”必须要结合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在新知讲授之外,一定要安排出给学生“思”的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所学的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促使学生被动思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加快新旧知识的融合和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既然“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就一定要重视学习,重视文献,切勿“空想”。尤其是“人文学科”,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必须是“照着讲”才能“接着讲”。比如读《论语》,必须先知道前辈大家是如何读《论语》的,他们对某一语录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观点、看法。哪些是有道理的、新颖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分歧,哪个更为可取。照着讲下来,其实你自己就已经理解了,因为他们已经在帮你思考了。你再接着思考,如果有新的发现,就可以“接着讲”了。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要先老老实实地学,不要上来就“空想”“乱想”。学生即使上了大学,首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而不是在不学习、没学好,学的东西还未消化的情况下,就乱想应用、空想创新、盲想实践。

“用”固然可以促“学”,但不能遗弃基本的教学规律、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不重视基础的“学”,直接去就到“思”的环节,就是想应用、创造了,这样做往往会得不偿失。这是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是对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冲击,是对基本的教育规律的违反,这难道不“殆”吗?

猜你喜欢

空想新旧论语
如何读懂《论语》?
耕读事 新旧人
警惕“空想”
新旧全球化
小老虎种花
警惕“空想”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