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下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研究
2018-01-23汪晓莉
◎汪晓莉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外贸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外贸备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促进我国农产品走出去,应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不断提升竞争力,夺取贸易活动的主动权。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改革农产品流通是重点,加强农产品物流管理应从供应链系统出发,从农户、企业和政府各主体出发,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管理,进而改变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的困境。
一、当前我国外贸农产品发展现状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整个环节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产品供应链包含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新形势下,为提升外贸农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促进其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进而促进整个链接的高效实施。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应通过完善外贸农产品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发挥整个链条的整体功能[1],其中物流链是外贸农产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分析和物流链的整合首先要了解当前我国农产品外贸的发展现状,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主体在农产品外贸中的作用。
我国农产品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且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深加工技术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外贸农产品的竞争优势。部分农产品如水产品、大蒜、花生等的出口额位于国际市场前列。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外贸农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从农产品贸易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来看,农产品外贸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贸易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小。从农产品贸易企业规模看,与传统大型企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加之,当前我国农产品已经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国家对主要粮食作物价格放开,市场粮食价格变化波动较大,同时农产品自身还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抵抗风险能力小。
其次,金融机构对外贸农产品企业支持力度较少,多数商业银行对农产品贸易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出于安全性考虑,并不愿意对外贸农产品企业进行融资,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经验,但仍然以传统操作手段进行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贸企业融资条件苛刻,办理手续复杂,需要长达四五个月才能办理出来,在办理过程中甚至会出现附加条件,增加企业负担。
再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解决,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着重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但从实际发展看,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有限,盈利超过1 亿元的企业较少,同时对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带动能力有限。特别是外贸农产品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企业效益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在生产环节、运输环境和销售环境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加之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供应链系统下我国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系统下,我国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需要密切各环节的联系,进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质量,农产品对物流的要求较高,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是整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
(一)供应链系统下外贸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对农业发展进行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但从目前看,农业发展还处于小农经济阶段,我国农产品供给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同一种农产品生产产地分散,其中很多农产品保质期有限,对包装环节和运输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供应链系统形成,基本满足了农产品包装和运输要求。从供应链物流特点看,一是供应链内部运输要根据农产品特点进行调整,不同农产品对供应链的要求会有所不同,诸如新鲜蔬菜和肉蛋奶制品对运输时间有所限制,时间越短产品新鲜度就越高,因此,在运输选择上应该实施多元化组合战略[2]。二是供应链内部环节能够相互协调,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处于供应链不同阶段,而要想实现农产品价值尽快实现,就需要优化整个供应链不同环节衔接,提升运转效率。三是信息的传递反馈更为迅速,与传统农产品供应相比,供应链背景下,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时间更短,信息反馈渠道更加丰富,信息反馈更加灵敏,生产者能够迅速掌握市场信息,从而进行产品优化。
(二)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包含物流技术因素、物理管理因素和物流成本因素。首先,从物流技术因素方面来看,在整个外贸农产品物流活动供应链系统之中,农产品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等各个环节,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例如对于绿色农产品来说,要做好物流运输工作,就离不开较好的设备和技术,在运输过程中,农产品要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消费者手中,因而要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在信息技术方面,为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且在外贸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都应进行信息化处理,进而有效的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以及影响物流管理效率。其次,从整个物流管理过程来看,当前我国外贸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还相对分散,限制了农产品销售的规模化效益,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效率的提高,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外贸农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实施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促进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再次,从物流成本方面来看,外贸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就要降低物流成本,为此,一方面,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外贸农产品的资源整合能力,如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同时降低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加大对外贸农产品运输基础设施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外贸农产品价格优势。
(三)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不足
目前,我国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受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制约,我国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主要集中与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是我国外贸农产品供应中的重要考虑因素,运输成本的居高不下,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成本,不利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制约了整体效益。其二,物流信息不健全,供应链系统下,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要十分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不健全,各节点企业信息交流不畅通,这对于整个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3]。此外,在供应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上也应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对外贸易中,要不断提升我国外贸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三,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组织管理模式亟待完善。当前我国在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主要采取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以物流企业、营销企业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不多,单一的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管理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而制约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其四,供应链物流体系中的各主体协调不足。农产品核心企业数量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产业化规模不足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我国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优化,导致供应链运行效率低。
三、供应链系统下加强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对策
供应链系统下加强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有助于所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供应链物流企业中的薄弱之处,应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物流企业制度化管理,形成政府、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合力。
(一)实施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管理模式
物流设备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基础,信息技术则是供应链物流体系优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外贸农产品要不断加大对物流设备和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供应链物流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外贸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应注重如下几点:其一,信息网络平台管理模式具有科技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增强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的科技水平;其二,信息网络平台管理中应注重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如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运输企业之间要密切合作关系,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各环节企业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考虑,注重利益的平均化[4]。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是为了实现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外贸农产品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应实现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共赢局面,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各环节之间的利益损害,同时,为保证外贸农产品的质量,还应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透明化和标准化,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需要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另一方面,供应链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明确利害关系,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各节点企业的互利共赢。其次,为搭建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从企业角度来讲,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除了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流程外,还要运用物流管理来改善企业之间的关系,快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国家还应加大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供应链物流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实施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精益化管理模式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管理模式是我国当前针对物流管理采取的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针对当前加工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实施精益化物流管理办法。以精益化方法为指导,对外贸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进行持续改进,促进价值流达到最大值。所谓精益化管理模式是指消除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具体而言,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考虑供应链系统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应对现有的外贸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进行整合,进一步挖掘供应链企业的优势,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益最大化。其次,进一步完善外贸农产品物流标准,推进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从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标准上进行完善,共同推进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还应建立农产品相关行业的标准,为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三)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模式
农产品要想实现其价值就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转换流通过程,而期间也必定会经历第一、二、三产业共同作用,在整个产品物流管理体系之中,涉及多个参与主体,他们之间具有复杂的利益关系,都希望在在物流管理体系中占据主动,赢得最大利益。农产品生产者、运输者、分销者之间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仅仅依靠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合理利益分配显然是不现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应该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模式,将供应链各个主体都凝聚起来,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确保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产品和信息都能够顺利流通,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提升社会经济效益[5]。
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外贸农产品物流管理模式的作用在于,免除了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运输烦扰,二者将整个产品物流业务委托为第三方,让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整个供应链的物流配送工作,由于第三方物流在运输领域具有其专业性优势,不仅能够确保运输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节省运输时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输效率,进而节省整个产业链成本。
(四)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力,提升外贸农产品竞争力
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外贸农产品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的经验还不足,相应配套法律措施还不健全,解决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地方还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国家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多方力量,支持行业和企业在贸易摩擦中要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对不公平的国际贸易壁垒作斗争,同时,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到农产品国际竞争之中,要在不断斗争中提升外贸农产品竞争力,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
其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我国与国际上很多国家的交流合作日渐紧密,特别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组织标准制定中话语权不断提升,在国际上能够听见更多行业和企业在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从而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外贸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特别是对于国际争端而言,贸易制裁并不能彻底解决国际争端,唯有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始终主张通过谈判方式解决贸易争端,通过合作共赢方式维护本国企业利益。
综上所述,提升我国外贸农产品的竞争力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与国际接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新形势下,鉴于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分散化经营、规模小等的劣势,应对供应链系统中的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进行充分整合,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物流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物流管理来增强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外贸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