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探究*
2018-01-23◎于天
◎于 天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是随我国三农政策和供给侧改革顺势发展起来的,依靠多种资源的整合,例如土地资源等,充实了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逐渐受到众多旅客的欢迎。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潜力,盘活乡村经济。经济效益既是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联动的最直接的表现,又是土地资源和乡村旅游连接的枢纽。尽管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科学合理的协调好农村土地资源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关于乡村旅游相关基础理论及相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相关性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实践调研、文献查阅方法从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理论和途径三方面综述性研究,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给予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夯实理论基础。
一、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的相互影响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影响
1.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破解了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村空心村难题。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就业,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又可以兼顾照料老人小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相比传统农业,常规大田种植不但经济收益低,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农资成本和劳动成本投入高。唯独以大田常规种植业会让农村区域经济差,农民收入来源不稳定。但是乡村旅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整合成区块链,便于集中开发,节约土地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一条龙产业链,又能强化农业品牌化、地表化,还能高效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2.生态环境效益。乡村旅游是以美好的自然资源为核心旅游资源,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带来很显著的经济效益,刺激当地政府和农民美好的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流量,会更好的建设绿化生态环境,这样以来,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保障了当地农民身心健康,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
3.人文交流及文化传承。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土地资源丰富,同时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地区文化特色,例如小岗村大包干精神。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乡村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多人了解与学习“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等,促进优秀的文化资源传播与传承,由鲜为人知逐渐变为家喻户晓。不仅提高了乡村知名度,还增强了当地居民人文认识,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由于游客来之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带来不同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当地农村,刺激当地居民不断学习外来文化,日积月累,当地居民的人文素养水平也不断提高,能够更高的服务旅客。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土地资源消极影响
随着乡村旅游日益流行,乡村旅游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个别不法商家开拓与乡村旅游不相关的主题,偏离乡村旅游主体,同质化严重等现象,不规范、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农村土壤资源严重浪费,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扰乱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由于旅客量暴增,部分游客不爱护环境,随意践踏草地,破坏环境,随手丢垃圾,造成乡村景观脏乱的状况,严重形象村容村貌,以及游客的体验感。
二、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的相关性
农村土地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使土地利用和旅游的协同发展,必须综合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采用什么方式兑换成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游客眼球的亮点。研究农村土地资源和乡村旅游联动关系首先要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与旅游发展如何科学合理相结合的问题。乡村旅游以土地资源为载体,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以农耕文化、乡村观光等活动为中心,增添古老农业的复合性功能。此外,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乡村一切农事的自然资源,大田作物、生物、微生物都与土地资源关联性很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很多方面。
三、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联动分析
(一)农村土地资源具有物质基础功能特性
农村土地资源(例如民风民俗、田园风光和土特产等)是一切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科学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使农村土地资源由单一的农耕地变为具有旅游特性的复合型用地。乡村旅游就是基于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之一。首先,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拥有自然景观、原生态、空气清新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关注度。比如安科的油菜花基地,亳州白芍花海景观等,此类景观能够让城里人接近大自然、脱离城市的喧嚣,使身心得到放松与释怀。其次,农村充满了浓厚的民风民俗,拥有各式各样的农具,可以让城里人和游客体验当地习俗和农耕生活。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性开发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利用的关键要素。纵观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用途观察可知,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式由土地资源决定。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所谓的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一般认为通过不同途径满足农民生活需要的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项目。然而,乡村旅游资源是在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诞生,例如桃花节、草莓节等。当今,人们不仅仅局限满足与温饱需求,还对精神层面产生强烈的需求,例如全民自驾旅游。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产生的乡村旅游资源足够满足“世外桃源”的要求。因为乡村旅游资源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乡村旅游的发展脱离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若是没有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就不可那能产生乡村旅游资源,也就没有乡村旅游产业。
(三)乡村旅游是农村土地资源价值体现形式之一
乡村旅游是由农村土地资源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其商业价值又凌驾于土地资源自身价值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模式。乡村旅游主要依靠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赋予农村土地资源复合型功能(生产属性、农业价值和旅游价值),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潜力。农业土地资源能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同时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结构,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联动存在问题
(一)乡村旅游同质性太强
业主对乡村旅游业缺乏创新性,相互模仿性严重,没有独一无二的乡村特色,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没有战略性的统筹规划,既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又降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二)乡村旅游发展可能破坏乡村原有村容村貌
乡村旅游发展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区域特点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科学的综合利用。既要融入农村原有的元素,例如乡村风貌、乡情等,又要保持乡村原生态和人文自然环境。其中,乡村意象情景是广大旅客游览的目的,但是乡村旅游往往在发展过程中,开发商在乡村旅游资源周边非法修建设娱乐等设施,对乡土气息的环境和资源的造成严重破坏,丧失掉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象。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能导致农村土地资源污染
农村土地资源的污染主要是因为随身所得的零食和饮品,在饮用后随手丢弃。被随手丢弃的食品包装都是一些很难降解的材质,破坏了美丽的环境,造成土地污染。
五、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联动措施
(一)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制定乡村旅游用地规划
首先必须将农村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行业等进行融合发展,对相应的开发项目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以便于后续乡村旅游用地的规划使用。在调研阶段,我们首先应该全面的调研乡村的各类旅游资源等,并对其中的土壤等元素进行分析,对于场地内部的用地类型也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其次,应该对乡村内部的旅游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分析,梳理游客的资源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调研阶段还应该对游客资源进行分析,以便于针对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规模预测。最后根据相关的调研成果做出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综合分析。经过多次的调查与研究,并在反复求证猜想的基础上,做出对于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的战略方针预备实施计划,并开始村旅游用地的规划。在制定规划阶段,决策者应该在熟悉相关地区法律法规及县官政策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模式提出初步方案,并在提出有关乡村的景观设计规划带、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民俗村开发项目、农业生态园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初步方案。同时还可以尝试建设农业旅游观光园、大棚新鲜蔬果采摘区、特色农家乐体验区、优秀历史古风保留区等多方面的规划项目用地。
(二)切实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效应
乡村旅游的产业化规模效应是社会化大生产及家庭生产为主导的市场主体的重要连接点,也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的比有选择,它最重要的原由就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客观存在性。通过对于乡村旅游业产业模型的规模化分析,我们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业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这不仅能够提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同时对于乡村农业的发展也有协同作用。因此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上,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发展机制,只有农村市场更加完善,才能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的体制改革,疏通多方面乡村旅游的便捷通道。同时对地方保护主义也有一定的打击意义。第二,对于乡村旅游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完善相关企业的组织管理程度。由于该类企业的员工主要来自乡村之中,知识文化水平大多不高,所以有必要提高管理能力,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健全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由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效应不是一家独大的,需要诸多个体的相互配合,所以合理清晰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非必要麻烦。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
由于乡村旅游的事业发展必然会引起部分农民与业主的利益纠纷和利益冲突。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在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过程中,笔者认为业主应当以市场机制与知道,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必须对农村的相关权益等给予充分尊重,并相对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以公平的眼光看待农民,确立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承认其相关的承包经营权,做到切实保障农民的相关利益。
(四)加大对农村土地用途监督管理力度
进一步加强土地信访工作的展开,对于违法占地等相关土地违法行为一旦查出要严肃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于土地执法的监察力度,以确保相应法律的严格实施。同时,紧抓预防工作,对于巡查管理、网络监管等相应的有效措施应积极使用。在深入贯彻和落实对违法用地以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方针的前提下,建立包括乡、镇村等多级的巡查管理机制,形成合理高效的监管网络,将违法用地的现象杜绝在萌芽阶段。同时,要搞好土地的跟踪监管的相应工作,对于不安合同约定使用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占地行为,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厉的惩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迅速快捷的建立土地信访工作,对于多种上访现象,应采取合理的处置方案,及时化解矛盾双方的矛盾。让农村基层的组织负责人作为土地执法的第一负责人,大力构建群众举报制度和协调互动的执法体系。
(五)积极推动信息流转平台的完善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信息流转平台的推动工作。农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的宣传较为重要,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各类传统媒体的方式与各类新媒体融合进行相关事件的播报。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并对相应平台的有关项目实施考评制度,对于考评不合格的服务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再此基础上,对土地信息流转工作采取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发展多种积极组织的带动流转工作,并强化服务推动流转。在强化服务推动流转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延包的相关手续,另一方面也要搭建合理的土地流转平台。
(六)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的规划与编制
增加对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的规划和编制,应当加大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对现有耕地的整治加强对于农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相关用地的整治,同时集中考虑农田、渠水、道路等多方面的规划和使用问题。在合理的开发农村旅游业的同时,进行规模化经营,对农村的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规划。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推进村庄的统一规划和编制问题,使用统一提供宅基地,统一配套农村公用设施的解决方案。在搞好人居建设和保证基础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完善对于土地流转平台和农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把城乡建设用地和城乡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规划和变质作用。将集约节约用地,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工作结合起来。在坚持原有行政措施,使用相关经济手段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政府社会和农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如建设耕地保护基金等相关项目,以确保农村土地整治的有效性。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增加,我国农村低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可用资源众多,全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并提高其经济效率势在必行,是当前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更好的发展城乡旅游的关键,土地的资源等有着有限性的特征,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确保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农村土地资源将会与旅游业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合,并能够较好的改善旅游业的劳作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较好的改善其生活环境。农民的收入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将乡村陆游与农村的土地进行统一处理,并最终促进,有利于实现共赢的最终目标。城乡经济同样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