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23杨文颖
◎佟 曾 杨文颖 杜 冰
随着人们对精神与物质生活改善要求的提高,更多的人喜欢回归自然,向往田园生活,因此,乡村旅游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成为工作之余放松、休闲的不二选择。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风光秀美、民族文化浓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乡土风情,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自然与人文基础。伴随乡村振兴的提出,应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产业升级,壮大乡村旅游,建立美丽乡村,以实现农民致富、农业征收、乡村发展。当前,辽宁省的乡村旅游产业迅猛发展,随着《辽宁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18年)》的实施,已迈入向全域旅游与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重要阶段。为此,本文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查找现存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助力辽宁省乡村旅游的优质快速发展。
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与态势
1.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以其极强的辐射性、能动性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自然资源利用以及乡村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辽宁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从自然环境来看,辽宁省处于东北地区的南部,地势自北向南延伸,东西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中部平原两侧为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气候为温带性气候,季节分明、温暖舒适、使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同时,辽宁省位于辽河流域,文化传承久远,以满清文化为底蕴,以多彩民俗文化为背景,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从旅游资源分布来看,辽宁省主要分为三大旅游区域。一是以沈阳、辽阳、鞍山、大连为主的沈大乡村旅游带,以清代文化、冰雪文化、奇特景观、海滩、温泉和特色小吃以及现代农业旅游为主;二是以抚顺、本溪、丹东为主的辽东乡村游组团,具有特色的满族文化乡村游、乡村采摘、田园游为主;三是以铁岭、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为主体的辽西乡村旅游组团,以辽西地区乡村风貌、淳朴的原始村落景观,以及围绕名山、海滨等旅游资源为主乡村旅游。(3)从市场发展环境来看,乡村游客市场巨大,热别是短途乡村游市场,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效激发投资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灵活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快形成“旅游+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局面。
2.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发展阶段。辽宁省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开始建立时期,主要以城郊乡村简单的田园休闲餐饮为主。在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自然资源实现有机结合,出现了采摘、美食、休闲农园、民俗文化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发展到今天,乡村旅游已成为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产业,赋予乡村旅游更多的时代意义,让乡村旅游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出现了激情冰雪、温泉养生、果蔬采摘、农活体验、水上漂流、乡村文化节、放松休闲等丰富多彩的项目。今后,辽宁省将继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即深化景区与农户的结合,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特色民宿,建立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模式,提供创新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相比一些乡村旅游产业发达的省份在资源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传播、自然环境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1.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科学统一规划旅游资源,能够有效的发挥各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统筹兼顾,做好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合理的布局能够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一些地区,区域范围的统筹布局仍没有开展,使乡村旅游发展无章可循,同一项目复制性建设,导致各地区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如“农家乐”、“农家庄园”等模式随处可见,采摘、种植、农活体验等项目比比皆是,缺乏创新性,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从这些方面来看,辽宁省乡村旅游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乡村旅游质量与知名度。
2.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发展乡村旅游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密不可分。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乡村旅游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两者同时兼顾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辽宁省的一些地区,在进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前,并没有关注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盲目开发,导致一些基础设施与设备不齐全。在景区道路交通、给排水设施、休闲娱乐设施、接待住宿设施等方面仍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等硬性条件的设立。
3.乡村旅游冲击了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清新的空气、迷人的景色,从而带来全身心的体验,另一方面乡村独特的风土文化以及待客之道,能够体验不同的文化韵味。然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为了追求前卫、时尚,把大量的城市流行文化引入到乡村,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文化,造成了乡村文化独有的魅力不复存在。辽宁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拥有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为了追求商业化,忽视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加入低俗文化与庸俗内容,导致传统文化被破坏的现象频频发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4.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环境保护贯穿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始终。然而,在一些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一是有些政府管理部门与旅游资源开发部门只关注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忽视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随意建立各种娱乐设施,形象设计乱无章法,破坏整体村容村貌等乡村景观;二是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游玩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监管措施,随意乱刻乱写、乱扔垃圾,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5.乡村旅游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高级人才。一个好的管理机制能够使企业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产业升级。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职能不健全。辽宁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出相关政策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乡村与旅游的管理要涉及多个部门的相互关联,这就造成了管理缺位与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政府职能交叉等问题;二是乡村旅游高级人才的缺乏,使得旅游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宣传、人才管理等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影响了顾客增值性服务消费。
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统筹规划,合理进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统筹规划乡村自然资源,合理进行旅游项目开发。一是针对乡村旅游规划不合理,吸引力弱等现象。政府部门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要采取措施,统筹安排,多方面考虑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同时,要遵从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理念,以文化环境为前提,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给广大游客呈现一个更美丽的乡村风貌;二是注重乡村旅游的形象策划,做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三要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理念,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创建共享平台,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促使三大产业有机融合。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建设,开发共享理念在农庄、果园、民俗等产业中的应用,让共享资金、信息、渠道、营销成为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的无形资源。对乡村旅游园区产品商业化,提升产品知名度,真正实现产业融合。建立现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入股乡村旅游,共享资源,共同致富。
3.提升创新能力,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取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要积极吸取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推动乡村旅游模式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传统模式的“农家乐”、“农村庄园”模式向“特色小镇”模式转变;根据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将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康复训练中心相结合,建立环境宜人的养老休闲小镇,让老人能够有一个空气清新,风景优美,适合居住休闲的特色小镇,创新乡村旅游发展。
4.推进标准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一是出台必要的法律法规,建立明确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及相关评定标准等,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品质;二是建立乡村旅游管理机制,强化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到乡村工作,聘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优秀的乡村旅游管理经验等,经营者与管理者要树立新型服务理念,提升管理与经营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满足更广大游客的需求。
四、结语
辽宁省乡村旅游拥有独特的优势,为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在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以及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以实现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