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的重建与创新
2018-01-23杜宇迪
◎杜宇迪
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是为了满足参与方的需求和农产品价值而形成的复杂网链状体系,包含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出口等各环节。“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面临极大挑战,需要对整条供应链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优化,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一、 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包含农户、企业、消费者各个参与主体,农产品产业链是农产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网状结构,是供应链管理的物质基础。农产品外贸产业工业链则是指在对外贸易中的整个交易链条,供应链是否能够有效运作,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是否能够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经历了原始型农产品供应链、传统型农产品供应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互联网+”下的创新模式的结构演变。当前“互联网+”影响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以消费者为核心集中模式,农产品供应链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向。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是发展重点,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持续逆差制约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供应链的整合,此外,在绿色标志、包装、技术等方面也面临层层制约。在绿色壁垒和生产技术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向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合格率不足50%[1]。
从国际上来看,美欧和日韩等国在不断创新供应链发展模式,如美欧的农产品外贸企业专注与提升专业化的服务,形成了以跨国零售商、运营商、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日韩形成了综合商社、第三方物流、供应链服务公司联合的管理模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利用服务外包、品牌经营等形式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并通过将低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当前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竞争力不强、差异化经营不足,对价格依赖大等问题,为此,开拓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整合优化外贸产业供应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逆全球化”的根源及其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
“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相对而言的,主张对地方和国家进行重新赋权,其产生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存在的结构性分歧,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扩张,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出现不平等,因而出现主张“世界主义”和主张“社群主义”的分歧。
(一)“逆全球化”与“全球化”
在全球化过程中,多数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国家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获得相应发展机遇,并在发展过程受到全球化拖累,因此长时间以来,反对全球化声音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部分国家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地区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了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特别是由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规则更多由发达国家制定,在规则上更多体现发达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能够分的利益有限。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看,更有利发达国家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很多都希望取消全球化。特朗普在参选美国总统过程中,他也是借助反对全球化,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主张获得美国民众支持。在其上任以来,特朗普就按照先前的政治主张,颁发了一系列反对全球化的政策法令。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失败、2017年法国大选等一系列活动,表明保守势力进一步抬头,从目前看,全球化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样化。
(二)“逆全球化”的根源
当前,世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保守势力不断向现行世界格局发出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巨大挑战。“逆全球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不均,部分群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原有既得利益发生深刻调整。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本国空心化问题对国内就业造成影响,因此,“逆全球化”根源就在于经济发展问题。
农产品供应链作为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的正在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反对声音不断高涨,各种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法规开始不断出台。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际依然想通过贸易政策制定掌握主动权,传统的以生产商、销售商、批发商等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发展空间。面对现实情况,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应该进行深度调整,一方面,要关注和适应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政策,提升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从我国农产品本身入手,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重新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创新,通过深度调整,更加主动地适应国际农产品外贸市场变化,为农民、涉农生产企业以及涉农零售企业带来效益。
三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障碍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农产品外贸产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为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应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障碍和存在的不足,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便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重建和整合。目前我国所采用较多的是服务型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现有的外贸管理体制与“逆全球化”背景不相适应;二是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标准
其一,行业属性定位不清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从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分类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将供应链管理纳入进来,这就造成当前这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法律依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参照行业巨头制定的标准,或是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形成的参照标准,但由于没有法律约束性,这些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3]。
其二,供应链起步较晚。从目前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情况看,由于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在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上还没有理顺上下级管理关系,相关政策制度还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现实因素都制约了供应链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发挥作用,在资源流通和协调上面制造很多障碍,同时也造成一定资源浪费。
其三,通关环境的阻碍。我国农产品外贸需要通过海关才能运输到国外,实现农产品价值。但由于我国海关对农产品外贸检查比较严格,加之海关检查设备性相对落后,程序相对复杂,导致检查时间较长,产品通过效率较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腐败的农产品,在海关耽搁时间越长,对农产品造成的风险就越大。同时在通关过程中必须提供供销合同,部分企业需要为客户企业提供采购、生产和通关完整服务,但在合同签订上更多是以供应链服务协议形式出现,这在海关很容易被认为是虚假购销合同,给整个交易带来风险和影响。
(二)农产品外贸企业发展困境
其一,出口成本高,技术支持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项成本都在提升,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随着人力成本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整个出口成本都在提升[4]。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劳动力雇佣价格不断提升,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二是农产品种植原材料上涨,特别是近几年国内中种子、化肥、农药逐渐上涨,加之运输、包装、加工等方面也一路水涨船高,增加了农产品出口成本。此外,企业本身生产成本也在逐年提升,特备是企业水、电、媒、气等方面对企业经营成本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还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检验检测标准,在科技投入上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其二,物流成本高,配送服务滞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从跨境电商发展特点,由于其周转灵活、批量小、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对物流效率要求更高,农产品跨境电商才去的物流方式主要外包给国内物流公司,但由于多数物流公司主要业务在国内,很多国外物流配送又需要销售国家本国物流进行配送,这就耽搁了比较长的时间。而选择建设海外仓储,则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更多的管理费用,很多企业还没有想过涉及到海外仓储领域。
其三,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是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从目前看,由于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运营机制等还不够健全,相关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系统。既能够对供应链管理有所了解,又能够熟练掌握农产品外贸相关事项的人才极度缺乏。
四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的重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贸易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产品外贸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农产品外贸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我国农产品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从政府角度讲,要对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进行重建,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层面,制定科学的农产品外贸供应链管理体系和标准,加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开放合作,为农产品外贸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
(一)从战略层面加强供应链管理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要将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树立全球供应链管理战略思维,一是要分析“逆全球化”对我国农产品外贸的影响,二是要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出发,进行整体布局,推动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可采用服务外包,优化流通渠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形式,全方位优化供应链运营模式。
(二)科学制定供应链管理规划和标准
从理论研究层面,当前我国供应链管理缺少明晰的行业定位,因而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在理论上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指导。具体而言,应将其纳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国家标准(GB/T4754-2002)》之中,尤其是针对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发展要统一标准,与国际化标准接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法律保障[5]。此外,还应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评价,为优化和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依据。
(三)加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开放合作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是要不断加强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运用模式,提升产品服务、物流、电子商务、品牌等各领域水平,同时也要有所侧重,对于核心领域和优势领域要重点开发,为强化跨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势,可通过并购、联盟等形式接近消费者,提升市场反应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水平,还离不开我国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农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同时加强对农产品外贸企业的认定与管理,为其提供财政、人才、对外合作、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五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的创新
为应对“逆全球化”对农产品外贸的消极影响,从农产品外贸企业角度来看,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在外贸领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向全球供应链中高端延伸,结合农业的特点,发挥其比较优势,在技术、品牌和服务方面开拓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农产品外贸市场。
(一)推动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我国传统农产品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推动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是主要出路。只有实现农业发展的产业化、一体化,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生产的收入。当前,我国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鉴于此,应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提升农产品外贸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为适应“逆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应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壁垒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科学的指导,同时制定相关的贸易准则,加强与农产品进口国的协商,为突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做出积极努力。
(二)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农产品外贸产业供应链管理中,品牌建设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凭借产品和服务赢得境外消费者的认可,进而实现农产品外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外贸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中心,应树立好品牌意识,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树立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三)开发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农业生产工业园区,对传统蔬菜水平进行创新培育,通过运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培育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同样有助于提升我国外贸产业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如传统的水果山楂经过制作成为山楂饼等,通过创新等方式推动农产品外贸产业链条的多样化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发特色农产品有助于增强其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存活率”。
(四)发展绿色农产品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农产品绿色指数不达标,因而发展绿色农产品是重建和创新供应链的关键。当前,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上亦是如此,已经成为当前农产品外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绿色产品在培养上在环境、规范标准等方面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结合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的发展现状,应就通过提高工艺水平,结合现有环境资源,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产业要敢于迎接挑战,重建与创新供应链,从农产品生产、外贸企业管理、物流、销售等各环节入手,注重产品开发、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国家在政策、人才和技术上为其提供支持和保障,走一条特色品牌发展之路。
[1]张侃,郭雪萌.亚洲金融危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5):34-35.
[2]刘武兵,李婷,林 含.欧盟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6(8):69-74.
[3]刘志敏.农产品供应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336-337.
[4]李苏文,孙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及策略[J].时代金融,2016(35).
[5]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