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业经济现代化
2018-01-23刘祖锋
◎刘祖锋
为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重要保障。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而基层组织能够为改革创新提供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持。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可知,依靠组织力量来弥补分散经营的不足是一个重要方法,结合我国国情,一方面,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要承担这一重要责任,就要敢于迎接挑战,积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搞好自身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业经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证,农业经济现代化同时对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
其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助于集中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人力、物力、财力[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现代化的需求日益紧迫,然而,原有基本经济制度的局限也日益暴露,如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生产经营比较封闭,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大,不利于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等,在新形势下,为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就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式,将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集合起来,提升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等的抵御能力,帮助农民解决其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其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够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资金、物资、科技等的需求增多,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如果仅仅依靠农民的收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社会企业投入等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科技化和集约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否取得一定的成绩与农村基层组织是分不开的,一般而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就能够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换句话说,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够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拓展资金来源,提供必要的科技、资金和物资等的支持。
(二)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农村基层组织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情况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将自身打造成为带领农民致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坚实领导力量。因而,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言,如何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关键。同时,基层组织在制定发展方案时要切实以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为主要因素,以维护好农民的利益为前提。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改革。
二、农业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约因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那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如何呢?面对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和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因素
在经济因素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面临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办公经费不足、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
其一,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和办事能力的提升。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村“机动地”,一是不同村集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二是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土地的规范化程度明显增加。由于缺少经济的支撑,一些基层组织在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难方面力量不足。此外,基层组织的办公经费不足,尤其是村级组织的经费使用需要向上级审批,且手续十分复杂,再加上基层组织工作任务较多,办事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此便会产生两方面后果,一是村级组织领导工作积极性不高,在组织建设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二是村级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受到影响,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受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在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其二,基层干部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不利于基层组织建设。当前,我国村级党组织成员普遍的待遇较低,但是工作压力和强度非常大,二者之间不成正比,这不仅会影响到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基层组织队伍的壮大。此外,村级组织工作在农村最前沿,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二)思想因素
一是工作思路不清,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创新不足。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发展思想较为滞后,对于解决实际经济困难和问题的能力稍显不足。如部分村集体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受传统的农业管理思想束缚,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2]。
二是学习意识不浓。从文化程度上来看,部分基层干部文化程度低,对于农业技术、法律法规和市场流通等知识掌握不足。一些村级干部缺少一定的学习意识,思想观念不清晰,尤其是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在贯彻和落实上级政策时也会出现偏差。
三是服务意识淡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为农业经济现代化服务,村级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这一点,然而,由于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等靠要”等思想依然存在,导致基层组织建设进展不大,且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发展意识明显不足。这种不愿意服务、不会服务和不能服务直接导致了基层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薄弱。
简言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些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
(三)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新鲜血液不足,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出现断层。据了解,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在年龄、学历和性别上结构不合理,年轻党员少、高学历党员少、女性党员少。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基层组织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需要一些年轻、有激情、有能力的优秀党员来补充党员队伍。然而,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已经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不利于基层组织的正常化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头脑灵活的中青年选择进城务工,因而部分农村优秀党员流失;二是党员队伍补充不足,随着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党员的认识发生了改变,部分党员自豪感丧失,群众的入党积极性受影响。三是基层党员干部的选拔难,由于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一些优秀的青年更倾向于向大城市打拼,导致村级干部后备人选非常少。此外,党员队伍的补充还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选拔工作存在不公正的现象。
(四)工作方法
基层组织在推动农业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实效性和科学性。
一是工作方法较为简单,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与基层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党组织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对农村经济活动进行深入讨论,进而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然而,在一般的业务工作会议中,由于深度不够,缺乏思想性,以及受基层党组织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打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甚至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以自我为中心,影响工作的实效性。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基层组织要积极转变职能,切实为群众服务,但是一些基层组织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二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如个别领导干部不具备实干精神,工作难落实,即使有好的想法也不能付诸实践。还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甚至不惜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印象,更不利于农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综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面临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按照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3]。为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现代化中的领导作用,应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高水平的干部队伍。
三 、农业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这一根本目标,在制定基层组织发展方案过程中,重点考察其对农业经济现代化的作用。在具体建设中应加强其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联系,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将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农民致富的坚实领导力量。
(一)统筹资源,强化党建,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
农村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应受到高度重视,以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为重点,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是要建立起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体系。通过调整党组织体系建设来缓解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应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党员干部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带头和促进作用;或是加强基层组织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如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可引导其成立党支部,同时作为基层组织也应积极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
二是建立起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以服务于农业经济现代化为目标,搭建“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村级党支部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农户是重要构成部分,服务组织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产集约化为追求,通过建立服务组织让农民享受发展成果。农村土地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需要在基层组织的带动下来实现,此外,基层组织还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创业,进一步挖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带动农民脱贫,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
三是建立起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支持体系。基层组织在农业经济现代化中的带头作用要得以发挥,需要在人才资金、设施等方面寻求支持。党员干部队伍要保持先进性,就必然要对党员队伍进行教育管理,换句话说,党员干部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首先,自身要成为致富能人,具备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因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选准致富项目,同时国家、社会向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基层组织要协调好生产资金,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运用。其次,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还需要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如为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二)转变思想,强化教育,统筹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
为激发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转变其工作思想和服务方式,一是要强化教育,二是要建好班子。
首先,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思想建设,提升其领导和创新能力。在思想建设方面,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念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让其了解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对于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要实现制度化,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将日常学习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全方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
其次,统筹规划党建资源,促进基层党组织更加合理。为激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经济现代化中的活力,需要打破传统的按照地域设置党组织的方式,对党组织进行科学配置,统筹规划。在班子建设中,重点做好“一把手”队伍建设,党支部在其中应发挥核心作用,因而应将党员干部队伍中能力水平高的人培养成村干部,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科学选拔,积极补充,有效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
在队伍建设方面,既要解决好农村基层组织队伍人才断层的问题,也要做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工作。
首先,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党员干部队伍需要不断更新,平衡好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性别结构。在年龄结构的优化上,要积极补充青年党员干部,储备有能力、敢作为的青年干部人才,尤其是要将一些致富能手作为基层党组织后备培养干部。在学历结构上,可利用政策等的支持,吸引高学历的人才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之中,同时也要加强岗位培训。在性别结构上,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发挥好各自的优势。
其次,科学选拔,提升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离不开党员干部队伍,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也要基于党员干部的素质。因而,在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选拔上,要制定科学的选举程序,且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确保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而要实现这一点,在农民方面,要激发其民主意识,增强其政治上的主动性,为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发挥积极力量。
(四)改进作风,创新方法,科学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
首先,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此外,还应拓宽思路,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各产业,发挥城镇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其次,改进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改进作风是保持基层党员干部健康发展的前提,一方面,要确保上级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切实为农民谋福利,增强其对农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创新方法有利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开创基层组织的新局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要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相连,在实践上,应进一步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积极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上增强开放性、民主性和创新性。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明确基层组织的职责,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好村级党员干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纪霞.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探析——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7(1):53-55.
[2]张友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16):89-90.
[3]柯明乐.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途径[J].农业与技术,2016,36(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