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运用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2018-01-23方志权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底线农民

■方志权

(作者为市委农办研究室主任、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农村经营管理处处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及要运用“底线思维”推进各领域改革,并将之与战略、历史、辩证、创新等思维并列,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改革方法。

一、“底线思维”的主要特征

“底线”一词源于日常生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比赛场地四周划定的界线就是底线(边界线)。《礼记·中庸》里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的意思就是预备、防备,这样遇到事情就不用慌慌张张。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在管理学理论方面,底线管理所基于的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顾性思维取向,是公共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管理目标上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底线思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底线思维是一种精准思维。凡事都有底线(临界点),可是底线在哪里?只有精确知道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即底线在哪里,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改革,是在原本没有路的地方探索新路,不可能没有风险和挑战。“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这个“摸”的过程,也就是寻找并确立底线的过程,顶层设计是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的精准设计。

二是底线思维是一种预判思维。行为主体在落实行动前就要预判行为后果,并有针对性地确立防御机制,对危机、困难、挑战、风险估计得更足一些,对应对预案设计得更科学更合理一些。

三是底线思维是一种向上思维。守住底线只是最低要求,如果只是消极观望、被动应付、一味防范,缺少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底线终究是守不住的,必须将“守底”与“有为”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一旦底线明确了,我们就可以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胆地干,放开手脚勇往直前,从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成绩和尽可能大的战略利益,这是底线思维的要义所在。

二、底线思维的哲学意义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形成的一种哲学思维,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一)“底线思维”契合唯物主义哲学的精髓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人们生活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仅凭一腔热情和高远的理想是不够的,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风险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最坏后果要有准确的预判。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务实性的思维方式。

(二)“底线思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底线思维”蕴含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促使矛盾转化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底线思维的价值只有在矛盾转化中才得以体现。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既然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在诸如“坏”与“好”和“高”与“低”等的矛盾对立中,底线思维要求立足低点谋求高点,作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实现这一转化。底线思维要求行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设定最低(最坏)目标,其目的不是以实现这一最低(最坏)目标为满足,而是以“严防死守”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向往更高更好的目标愿景,以实现由“坏”向“好”和由“低”到“高”的矛盾转化。这是底线思维的精髓。“底线思维”蕴含着质量互变规律这一辩证法原理。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质与量的统—体(度),底线与质、量、度不可分开。

三、底线思维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又要明确底线、善守底线。虽然底线所处领域不同,具体形态和最低阈值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性——不可逾越性,一旦跨越了临界线,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从可以接受变成不可以接受。

如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跨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如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要通过制度保障,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守“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这方面的改革既需要大胆创新,同时也需要审慎有加。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这一政治方向底线是前提,8亿亩耕地这一红线是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一最后底线是重点,只有做到三者的统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摆得正、行得远,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支持农民创新创造,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分类有序推进改革,坚持分类实施、稳慎开展、有序推进,坚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改革的突破口和优先序,明确改革路径和方式,着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如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有限度的,如果突破了这个度,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体就将破裂,人类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确保生态红线不被突破。

那么,加强底线管理,推进农业农村改革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把握正确方向:一是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善于确立政绩底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量力而行,步步为营谋求发展。二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确立风险底线。要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三是要树立绩效意识,善于确立绩效底线。完善乡村振兴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公共管理中的成本意识,在确定最高目标的同时,都要定好最低标准,进行绩效的底线管理。四是要树立防范意识,善于确保落到实处。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同时,加强对下级底线管理的检查,把防范风险、排查问题、守住底线作为常规工作和重要政绩来考核。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底线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社会保障制度中人的尊严问题不容忽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