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化发展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仙居县的实践与启示

2018-06-22王凯元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仙居县仙居绿色

■王凯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此外,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过去的“农业现代化”到现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再度定位,农业农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一、仙居县乡村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的探索实践

仙居作为浙江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自2015年8月列入试点以来,始终以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宗旨,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体制机制,着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地方发展实践。仙居县严格按照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会议精神,吃透“绿色化”概念的科学内涵,在乡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仙居的乡村绿色化发展改革实践符合乡村振兴的理念和思路。

(一)建设绿色村居,打造低碳的绿色生活

按照“全域景区化”建设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优化规划体系,科学编制美丽乡村规划,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县域“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建设风貌和多项绿色制度并举的乡村绿色发展路径。

一是实施垃圾分类,打造绿色村居。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打造绿色农居、营造绿色环境、倡导绿色生活、培育绿色人文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绿色+村居建设”规范编制,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以安洲街道为例,配强收集、运输、处理三大类基础设施,为广大村(居)民参与分类创造条件。

二是实施“绿色公约”,践行低碳生活。在乡村绿色化发展过程,总结形成的农村绿色化发展“绿十条”,可以让村民自觉践行、游客积极参与绿色生活。淡竹乡《绿色公约十条》的具体内容为:生态环境要保护,垃圾分类要处理,各种废物要利用,田头地角要清洁,门前午后要整齐,厨房厕所要干净,交通出行要有序,淳朴乡风要保持,乡愁记忆要留住,乡村民宿要发展。淡竹乡将“绿十条”落实到农村的每一件具体事务上,如保护古树名木、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激发了农民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变革。

三是坚持清改绿共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开展“六要”行动,营造广大农村绿色低碳洁净生活:一是污水要纳管。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对村庄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纳管后集中处理,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有效改变了沿袭千年的生活习俗。二是活水要穿村。村庄内的活水不仅能够洗衣,还能够洗菜,恢复乡村劳作的原始场景。三是人畜要分离。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人畜分离”革命。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全面拆除村内猪舍牛舍,在村外集中建设生态养殖的“仙猪公寓”,并进行沼液处理和有机肥集中回收利用。全县累计迁移农村门前屋后散养3万多户,建成“仙猪公寓”247个。四是见缝要插绿。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植花草树木,在墙体、窗台悬挂绿植摆件,建设休闲绿地。大力打造“绿水青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景象,全面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

仙居县顺应绿色化新潮流,切实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突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立足生态优势,突破资源瓶颈,完善体制机制,以建设中国最高端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实施“四季花海”工程,充分实现农旅融合。以花为媒,仙居着力打造“四季花海”工程。每年3月的油菜花节、4月的牡丹花节、5月的栀子花节、6月的杨梅节等,“四季花海”景观已初具规模。仙居县将农业、旅游、文化有机融合,使赏景、休闲、体验形成互动,在为游客带来完美赏花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为仙居秀美田园的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而不断推进“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油菜花、杨梅和向日葵3个观光带被农业部列入“中国美丽田园”名录。

二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白塔镇东鲍村地处国家五A级景区神仙居外围,利用农家乐服务公司盘活土地300多亩,引进公司开发经营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成荷莲绿色循环产业园。该园集农产品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开发于一体,摸索出“水上有莲、水面有鸭、水里有鱼”的绿色生态循的乡村田园综合立体模式,打造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有机融合的绿色产业链。目前,莲荷产业循环产业园年产莲子160吨,接待游客17万人次,产值超2000万元。

仙居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坚持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依托26家入园企业,完善利益联结点,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形成从田间地头到产品加工、再到物流运输、农事旅游和餐饮消费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农业种植支撑农业加工,农业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反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发展绿色产业,做好农民增收文章

绿色发展是全新的财富观。绿水青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将环境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源源不断的提供就业机会和促成收入增加。在乡村绿色化发展过程中,仙居县主导“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建设:即一个村确立一个特色品牌,发展一个绿色产业。通过发展更多的“杨梅村”“水蜜桃村 ”“樱桃村”“ 提子村”“ 油 茶 村 ”“三黄鸡村”“茶叶村”“高山蔬菜”“灯笼村”“来料加工村”等,促进农民增收。

仙居县利用独特的山水地质条件重点发展杨梅产业,杨梅种植面积达13.8万亩,年产量达7.5万吨,成为全国杨梅种植第一大县。聚仙庄、扬眉饮品两家公司均已开发出杨梅干红、杨梅原汁等系列产品,年加工杨梅能力均达2万吨,杨梅汁等产品出口到美国、法国等地。以梅为媒,连续举办20届的杨梅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仙居观光旅游,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产值超过10亿元。杨梅节期间,游客还自行上山采摘,饱尝酸甜多汁的杨梅,构建了独特的杨梅旅游观光体验。仙居杨梅观光带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仙居被确立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形成以横溪镇和步路乡等以杨梅产业为特色的农村电商集聚村。全县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数已突破5000家。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排位,仙居位列全国第45位。

湫山乡方宅村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宋朝时在横山一带已有成片的油茶林,素有“仙居油库”的美誉。1958年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提名褒奖。目前,仅方宅村油茶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最高年产量达15万斤。在方宅村的带动下,湫山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油茶,全乡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仅油茶一项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1500多元。

(四)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绿道建设倒逼水环境治理

仙居县境内溪流密布,共有河道2142条。曾经,沿溪小作坊星罗棋布,污水直排,非法采砂屡禁不绝,河道管理存在“九龙治水”现象,职责不清。2011年,仙居县被浙江省政府列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利用这一契机,仙居县规划设计了绿道网,把全域20个乡镇(街道)通过绿道慢行系统网罗交织,滨河绿道网不仅成为生态经济的发展轴,也成为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展示轴。绿道加快了周边村落的景区化建设进程、促进了村落的绿色化转型。仙居县利用省住建厅推进城乡建设综合转型试点的机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省、市级森林村庄181个、市级美丽乡村181个,将绿道沿线许多破败不堪的村庄打造成“粉墙黛瓦、绿树红花”的美丽乡村,为仙居全域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绿道已建成120公里,成为免费开放的AAAA级景区,并荣获世界休闲组织国际创新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绿道建设不仅倒逼工业企业的转型、促进城乡面貌的提升,也倒逼了水环境的治理。

早在2012年,仙居县已由县长担任总河长,在乡、村任命河长、小河长,这一举措在全省“五水共治”中得到全面提升。随着绿道和村级污水管网建设在全县的铺开,群众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习惯,形成“河道共有”“不为家门口的旅游业添污染”的共识,做到了水清鱼畅人和的良好局面。以河长制为抓手,永安溪13个监测断面均符合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符合要求,并且通过三河验收、河道消除劣五类水验收,连续2年荣获“大禹鼎”。

(五)开展农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产业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股份合作农场,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仙居县建立股份合作农场制度,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实现主体从自然人向法人的转变,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横溪镇新合股份农场为例,该农场将土地产权货币化,使农民对土地的实物占有转变为以股权形式的占有,将农民从土地依附中解放出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场,可以形成稳定的土地经营预期,有利于加大经营投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有股份合作农场8家、家庭农场77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24家,带动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是建立协作区制度,完善农村产业联合服务体系。仙居县将20个乡镇街道纳入6个协作区,协作区内统一产业规划、公共服务,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仙居县还建立县、乡(镇、街道)协作区两级联动的农合联机制,整合生产、供销、信用等资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的配套改革和政策调整。目前,已组建1个县级农合联,横溪、白塔、下各、福应、安洲、南峰6个协作区农合联和20个农合联服务站。

三是建立行业协会,引导产业发展。加快农家乐(民宿)管理协会建设,提升民宿管理水平。推进乡镇农业服务协会全覆盖,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农产品推介和展示,提供农业市场、农业科技等信息。建立民宿产业发展协会,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完善监督方式来规范经营行为。淡竹乡民宿协会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促使业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统一服务标准,以降升星级为考核方式,实行动态星级评比。目前,全县成立了10余家农家乐协会。

四是吸引乡贤回归,支持家乡发展。在相关部门推动下,许多在外经商的仙居人纷纷回家,办起了民宿,当上了村干部、开办了公司。如淡竹乡就有22位乡贤回乡投资民宿,总投资额超过了1亿元,全乡民宿加上农家乐总数已从原来的57家增加到了150家。如湫山乡的乡贤杨丽莉创办的仙居县括苍山茶油有限公司,利用“公司+农户”的示范效应,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典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仙居县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实践表明,随着农业科技、网络技术在广大乡村的普及,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可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相对于技术上的进步,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上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模小、范围窄。由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无法抵押,无法变现,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大打折扣,进而制约集聚要素和扩大规模的能力。在仙居的表现主要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无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旗舰型项目。仙居除杨梅、三黄鸡等产业链相对健全外,铁皮石斛、中药材等大多是外运加工,没有专业深加工企业。县内缺乏真正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足,人才队伍缺失。由于仙居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试点推进过程中,农村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人才要素制约也成为影响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产业融合亟待上级部门整合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目前,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

三是绿色机制改革松散,制约因素较多。正是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无法自由的交易,没有公平高效的交易平台,土地这一最大资产作为资本的纽带作用无法发挥。在仙居的表现主要是产业融合多采取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比例不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没有实质性运行,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遗留问题、推进制约因素很多,这些严重制约了绿色改革发展的推进。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集体资产、土地等产权的无法变现削弱了农村的融资能力,广大农村无力承担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资金压力。这些年虽然建立了不少“民宿村”“精品村”“电子商务村”等,但相对与全县数量庞大的农村,这些仍是少数。多数农村人居环境还是“先天不足”,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和高端要素的集聚。

三、加快乡村绿色化发展改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狠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推进农村路网、水网、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此,要按照县域绿色发展定位和“全域景区化”建设要求,把仙居“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规划布局予以统筹考虑,把美丽乡村规划与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现代旅游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起来,明确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坚持乡村有机更新,进一步突出和呈现“一乡一主题、一路一景观、一村一特色”,深化形成县域“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建设整体风貌。

(二)突破体制机制限制,健全绿色化治理体系

坚持从创新制度和体制机制入手,构建绿色化治理、管理和考核新制度。进一步深化全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试点,拓展延伸县级与协作区、农合联之间;协作区与乡镇之间的联合功能,强化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功能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对接农民需求和强农惠农富农。改革乡镇各自为政、发展无序、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的工作局面,继续完善“协作区制度”,对乡镇发展规划、重大项目、人口集聚、公共服务进行统筹,实现区域互促共进,协同发展。

探索设立适应绿色化发展的大部门管理体制和区域联动机制,重点对环保、林业、水利、农业等涉及综合执法部门的功能进行整合。探索在各乡镇村建立绿色化工作考核机制,积极推行绿色GDP考核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反映绿色化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使仙居乡村的绿色化工作可量化、目标化、指标化。

(三)推动要素流动,坚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绿色发展理念重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立足地方特色资源优势,继续加强杨梅、山茶油、仙居鸡等的扶持力度;立足山区县生态优势,借助“互联网+”的潮流,做好农业与旅游、文化、商贸、养生等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田园综合体。

建议推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实现要素在区域内和跨区域的优化配置,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对于在外资本、闲置资本的吸引政策,加大对农村企业、产业和民宿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加强对农村相关产业发展的扶持,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城乡间金融资本的合理配置,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同时,完善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机制,鼓励城乡经济主体开展多种形式联合与协作,实现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优势互补。

(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加充分、更加完善,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通过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集体资产权“三权”抵押登记制度,在仙居县建立产权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建立健全抵押物处置机制,健全风险补偿及缓释机制。创新“三权”抵押贷款相关信贷产品,改进贷款流程、风险控制等重点环节,盘活农村资产。丰富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保护农业生产能力。

(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规模,促进主体的实业化、公司化和产业化发展。支持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大力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鼓励引导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或以产品、品牌、资产为纽带,深化农业联合社建设。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作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

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对农村工作队伍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强调专业性,二是强调情感性。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还是农民,因此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对农民进行网络经营、劳动技能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政府在制定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过程中,要提高透明度和农民的参与度,使政策符合具体实际,实现农民真正爱农村。建议挖掘“乡村能人”参与治村,使乡村能人在干事创业中充满激情和活力。

猜你喜欢

仙居县仙居绿色
张志惠
绿色低碳
仙居杨梅卖迪拜 每颗售价60元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杜光庭《題仙居觀》所咏地理位置考
浙江省仙居县盂溪水库工程设计
仙居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喜收杨梅助增收
仙人居住的地方 浙江·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