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桐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

2018-01-23赵燕昊吴林根朱晓岚华爱君皇甫运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桐庐县面源污染

赵燕昊,吴林根,朱晓岚,华爱君,皇甫运红

(桐庐县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桐庐 311500)

农业面源污染多指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非特定地点以径流等途径汇入受纳水体而引发的污染[1]。作为面源污染中分布最为广泛、治理难度最大且极具隐蔽性的污染类别,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上升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15年农业部制定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预警,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面对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寻求解决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迫在眉睫。

近年来,桐庐围绕“生态立县、乡村振兴、桐庐先行”战略定位,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共同体理念,系统推进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桐庐新样本建设。为践行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桐庐县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对县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强力推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农业区域概况

桐庐县域总面积约1 825 km2,总体地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之势。农村人口23.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58%,在全县人口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2.5万hm2,是杭州市最重要的四大农业生产区之一,农业总产值36.5亿元以上,是一个乡村形态为主的县域,农业发展在全县总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3]。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在当地总污染负荷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对桐庐县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进行科学调查、合理量化,及时掌握并有效控制当地农业面源污染,对加快创建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基地,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来源

桐庐作为杭州地区的农业大县,农村面源产生的有机物、总氮、总磷是污染物负荷主要来源,其主要来自3个方面:1)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较低的利用率提高了营养元素淋溶和径流损失程度;2)畜禽排泄物、水产养殖等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3)农村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引起的面源污染转化和扩散;4)农业生产废弃物残留(农膜、药瓶等)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此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效益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恶化程度加剧的重要因素。

3 面临难题

3.1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淡薄

农村面源污染虽然关系到千家万户,但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对其认识不足,没有发挥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体作用,环保意识普遍淡薄,盲目追求农作物高产而过量施肥用药,最终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3.2 基础性科技调研缺乏,治理技术尚显滞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未形成全域性的基础性数据监测体系,系统的基础调查研究数据缺失,导致无法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标准,单一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技术治理手段,面临见效慢、成效差等缺点,以致不能立竿见影解决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困局。

3.3 政策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农业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缺乏并且难以贯彻执行,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优惠措施不够细化和明确,导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农业产业仍然存在。

3.4 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力度不足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长期性工作。多年来,政府财政往往倾向于集中性强、容易量化和检测、治理效果明显的点源污染,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财政投资力度严重不足,甚至停留于“口头治理“或“书面治理”的层面;农村环保设施发展滞后,直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程度。

3.5 面源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大

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基地不断增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农业经济规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加重了农村环境的载荷。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复杂,除了与农业经营、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降雨产流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繁杂的工作。由于桐庐县域农村范围广、丘陵山地多,同时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均增加了调查防控难度,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迟滞桐庐县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子之一,严重阻碍了桐庐县农村环境提升工程的推进实施和美丽乡村3.0版本的打造,制约了“生态立县”战略的深入推进。

4 解决思路与防控对策

近年来,桐庐县根据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

4.1 积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的监测

农业面源污染数据监测是搞好污染针对性防治的基本依据,因此,面污染监测务必要做到全面广泛、科学布点并及时跟踪监测。通过监测,准确掌握作物需肥、用药规律,做到施用化肥和农药科学化、精确化,最大程度减轻农药、化肥对水源和土壤环境的污染。2018年初,桐庐县已按照农业部建设标准,布设并成功运营了1个省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并逐步建立起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体系,为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分析和综合治理打下了基础。

4.2 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

最近几年,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根据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浙江省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做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详细规划和部署[4]。桐庐县深刻认识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艰巨性和系统性,已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各级财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和细则,建立健全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和目标责任制,通过各部门有效配合、有效联动,形成整体合力,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4.3 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实行农膜减量计划

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科学减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利用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深耕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利用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手段,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降低农药污染。严格管控农膜使用,推广可降解农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升农业用地的质量和等级,保护和改善农田环境,逐步扭转农业面源污染势头。

4.4 严格控制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健全农村环卫保障机制

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和规模化养殖模式,依据环境承载力把控养殖规模。积极推行“一池三改”,实现对畜禽排泄物、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必要的农村环卫处理设施,抓好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以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广普及沼气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利用。完善公厕、垃圾处理厂、中转站、垃圾坑、垃圾转运车辆、清运队伍等农村环保设施和队伍的建设和管理[5]。

4.5 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做好农村人畜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继续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清三河”动态复查,力争实现污水零直排,维护长效治理成果。

4.6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推进桐庐县农业污染处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引领,形成源头减排少排、过程拦截控制、末端降解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例如:大力推广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处理系统等适合本区域的先进适用的治污技术;强化无公害植保和土肥技术的研究,使用可降解农膜等新材料,推广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等技术;推广应用滴灌节水模式、免耕少耕保水保土保地力模式、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和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等各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技术。

4.7 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广泛的农户参与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宣传和普及农业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围绕环保工作焦点、难点问题,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对“无公害农业”“绿色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和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使环保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5 小结

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生活环境和质量,近几年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但由于其产生和转移过程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一直是生态农业建设中最复杂艰巨的一项系统工程[6]。在减少源头污染的前提下,加强监测预警,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结合生态农业建设,拦截、吸附、沉积、降解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物质,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农业面源是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为了有效保障桐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桐庐县通过加强政策层面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并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控制技术进行集成示范和推广,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桐庐县面源污染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操场上真热闹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