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茭白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及改进建议
2018-01-23陈可可何杰
陈可可,何杰
(台州市黄岩区蔬菜办公室,浙江 黄岩 318020)
茭白是黄岩的特色优势农产品,2017年全区茭白种植(双季)面积3 600 hm2,总产8.97万t,总产值3.26亿元,90%以上的产品销往江苏、上海、山东、湖南、湖北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大中城市,社会、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2010年黄岩被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其中夏季茭白全部采用设施农膜覆盖栽培,因此,黄岩也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
为加快推进黄岩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的创建,建立优质、绿色、安全的茭白生产管控机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肥药双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肥药双控”的政策制订和实施及监督考核等工作。区农林局也把“肥药双控”工作列入年度“十件大事”,制定了《黄岩区2017年“肥药双控”工作实施方案》及补助办法,区财政专门划出1 3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业(粮食、蔬菜、水果)肥药减量专项经费,明确当年实施重点区域和主要技术、工作措施,并提出实现减少化肥用量18.9%、减少农药用量11.8%的工作目标。茭白作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要重点实施“肥药双控”政策。黄岩从2017年开始实施浙江省特色农产品茭白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项目,结合区里的“肥药双控”工作,在头陀、新前和北洋三个乡镇街道分别建立了茭白“一品一策”示范基地(共86.67 hm2),示范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辐射全区1 800 hm2茭白产区,示范区内每年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3次,农药减量1/3,茭白抽样合格率达100%,推进了茭白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 示范情况
1.1 开展茭白风险隐患排查与评估,摸清底数
积极配合省农科院质标所工作,区内开展了茭白投入品的检测、评估和茭白产品的安全隐患排查。一是对茭白投入品(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有机肥重金属等)使用情况的调查,并进行检测和评估,有目的地测定投入品隐性成份,明确源头隐患。二是对茭白产品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主要包括田头产品和包装出运前产品安全性检查。在产品上市期间对茭白基地、运销主体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对其是否含有常用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评估。
1.2 建立示范基地,带动技术落实
在头陀下岙村、北洋官岙村和新前西岙村分别建立茭白“一品一策”项目示范基地。基地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一是全面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按2.33~2.67 hm2安装一盏杀虫灯的标准设置,用于捕杀茭白田及周边各类害虫,减少害虫基数,净化周边环境。二是按每0.067 hm2一套二化螟性诱捕器的标准,全面安装二化螟性诱捕器,用于诱杀二化螟雄成虫,减少二化螟成虫交配产卵的机率,降低害虫基数。三是在示范基地的沟边、路边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利用香根草对二化螟具有的强诱引力,引诱二化螟雌性成虫在香根草上产卵、孵化,但孵化后的幼虫不能在香根草上完成生活史,从而减少茭白田间的害虫基数,减少农药使用。三是种植格桑花等蜜源植物,利于害虫天敌的繁殖。四是开展纳米硅肥技术示范区10 hm2。喷施纳米硅肥能提高茎秆叶片抗病性,减少农药使用。五是设施防病技术示范区。通过避雨设施提早栽培茭白,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再结合预防管理措施,推迟茭白发病时间,避开采收期。六是投放茭白螟虫天敌螟黄赤眼蜂20 hm2,长绿飞虱天敌姬小蜂0.53 hm2。全区在茭白田上共安装杀虫灯439盏,控害面积1 133.33 hm2;二化螟性诱捕器9 950套,控害面积663.33 hm2。
1.3 加强培训宣传,推进 “肥药双控”工作
组织全区茭白主要规模生产主体参加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肥药双控”技术、政策的专题培训,邀请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专家讲授国内外最新种植技术。重新修订茭白安全生产模式图,将“肥药双减”技术纳入标准化生产中并推广普及。在各茭白产区相继开展茭白“肥药双控”技术的培训、示范、实地指导、现场观摩等,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互联网等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 “肥药双控”工作的氛围。2017年4月2日头陀下岙茭白村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茭白节,宣传茭白“肥药双控”和安全生产知识。2017年全区共举办蔬菜(茭白)“肥药双减”技术培训10次,67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种植主体的“肥药双控”意识。
1.4 强化执法监督,推动产品标识上市
严管农资经营主体及其农药销售个体,逐一签订告知书和承诺书,落实到乡镇街道以分区包店的方式,实行专人负责,包店到人,确保经营管理无死角。强化禁限用、高毒农药管控,实现禁限用、高毒农药全面退出黄岩零售市场。推进农业投入品溯源体系建设,目前全区农资经营网点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落实生产主体第一责任人制度,严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所有示范化合作社、家庭农场都已纳入质量追溯体系管理,实现生产档案电子化记录、农药检测等信息上传网络和“二维码”追溯。加强抽样检测,建立区农产品检测中心、乡镇街道检测室和农业主体检测点,形成完整的检验检测网络,省、市、区不定期地进行农药残留定量抽检。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区533家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面落实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二维码”和“三品一标”为标识的产地准出制度。
2 存在问题
2.1 绿色综合防控意识不强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贯彻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治理理念,而大多数农户在实际操作中仍固守着“眼见为实”的传统思维方式,重治理轻预防,一般不出现病虫害不用药,即便是重视预防处理,也是以化学农药预防为主,看重的是见效快的农药治理措施,对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应用意识不强,重视不够,主动实施的更少。
2.2 绿色防控技术仍有待完善
现在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很多,但针对性不是很强,特别是蔬菜产品品种多,病虫害种类也多。许多新技术应用效果良莠不齐,有些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生物防治技术受多方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适用条件较为严苛,技术要求较高,造成防治效果不稳定,不利于种植户的接受和推广应用。
2.3 技术应用成本较高
如天敌、生物农药等新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使用成本过高。种植香根草等蜜源植物和安装杀虫灯之类措施,除生产成本外还需要基地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对小规模种植户来说,有一定的实施难度。如作为公益性技术由政府补贴负担,仍存在着清扫、管理维护等后续管理费用问题。
2.4 产业基础不强
因浙江人多地少,农户种植规模普遍较小,尤其是茭白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仍以小规模、千家万户的种植方式为主,种植主体多是年龄偏大的传统种植农户,不利于蔬菜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影响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普及。
3 改进建议
3.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以黄岩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创建及2018年浙江省“农业质量年”活动等为契机,加大农业绿色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防控意识。进一步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指导、培训、示范,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技能。
3.2 以“一品一策”的理念,加快研究集成茭白标准化绿色防控技术
根据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其消长规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一品一策”的理念,持续引进、试验并优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提高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操作性,加强技术储备,尽快研究集成可操作可推广的高效茭白绿色防控标准化配套技术,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或制作成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模式图进行推广普及。
3.3 推进规模化主体培育,夯实产业绿色发展基础
茭白产业要绿色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要改变目前茭白种植规模小、组织程度低的现状,必须着力培育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鼓励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从事农业生产开发,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农业生产企业。鼓励经营主体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创建品牌,开展“三品”认证,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宣传,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强化政策引领,推进一批高效、适用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针对绿色防控技术成本较高等问题,应强化政策引领作用,对高效、适用的新技术,可以财政补助,引导推进杀虫灯、性诱捕剂等一批高效、适用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1-2]。同时,以建设美丽田园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种植香根草、蜜源植物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地的绿色综合防控能力。加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