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脉搏上的“沃土生物”
2018-01-23田君
文/本刊记者 田君
如同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利用一样,企业的良性运转,离不开资本的循环助力。挂牌新三板,正是沃土生物号准的第一条资本脉搏。
彭生平给沃土生物制定了“三线并行”的发展策略。摄影/田君
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自古“堆肥”讲究一个循环,即废物的养分回归。而在当下,堆肥(有机肥)技术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即是伴随着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利用,让我们对于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产生新的认知……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菌剂和堆肥发酵工程科学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兼具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特征的北京沃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土生物,证券代码:836318)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堆肥领域的技术源头。如同“有机养分从土壤中来,再从废物回归到土壤”的行业属性一致,企业的良性运转,离不开资本的循环助力。挂牌新三板,正是董事长彭生平为沃土生物号准的第一条资本脉搏。
变“废”为宝
“中国是全球有机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每年高达40多亿吨。以13亿人口均算,平均在每个人身上大概占有3吨多,数字十分惊人。”彭生平隐隐地担忧道,在国外是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和数量。城市及农村各类有机固体废弃物其实也是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不仅会导致大量有机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沃土生物主要运用的核心技术是高温好氧堆肥,配套专业的智能控制发酵设备和快速升温发酵菌剂,是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一系列的工艺设计,把有机固废发酵腐熟成为一种稳定化的、适合于土壤培肥及环境修复的有机肥料产品。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固体发酵的过程,原则上是创造一个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产出的有机固废占比最高,并呈现出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四大污染特征。农业耕地的土壤质量在不断下降,国内中低产农田的规模接近70%,已经不适合农作物种植,只能通过施用大量的有机肥来改善调节土壤质量,从而提高作物品质。“通过堆肥把有机固废变成肥料产品,再返回到土壤里面,一个是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另一个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产出率。”
沃土生物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1年,而之前的四年里,沃土生物一直作为校企合作实验基地。发展中整合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及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承担了近10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及获得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的技术成果。其中,“堆肥接种剂及其在固废生物处理中的应用”、“有机固体废弃物高校安全快速堆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生物堆肥减排关键技术、装置及新产品开发”三项科技成果经鉴定均居国际先进水平,并入选了北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产品目录。
发展至今,沃土生物已拥有国内较完备的堆肥研发体系。堆肥微生物的筛选、保存、组合及小式、中式与规模化生产一应俱全,拥有能够进行堆肥工艺、参数、质量研究及模拟试验的堆肥实验室。
“沃土做了两个引领,一个是技术引领;一个是产业引领。”彭生平认为,沃土生物最初的定位是研发中心,强项在于技术研发,并在国内外做了多个示范工程。但随着市场需要,产业化的示范必须以企业作为主体,于是进行了一次转型升级,“从单一堆肥的微生物研发,到堆肥的产业化的技术和工艺,延伸至堆肥的成套设备,再到堆肥产品应用的整个产业链。如今已进入到企业快速的发展通道。”
打通资本脉搏
鉴于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好,环保行业凭借良好的概念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环保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数量显著增加,并为投资人提供越来越多的可选标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末仅挂牌3家占挂牌总数的1.50%起,升至2016年末挂牌339家占挂牌总数的3.34%。但近三年,随着企业对新三板市场更理性的对待与监管机构对新三板市场更完善的监督,增速出现了一定的放缓,这与新三板挂牌数量的整体趋势相符合。
沃土生物进入新三板市场的过程还算顺利,从2015年3月开股东大会决定登陆的那一刻起,仅用了七个月时间就即完成了改制,以及中介进入后的财务、法务的规范性调整和报备,2016年3月成功挂牌。在彭生平看来,“整个筹备过程中,唯一遇到的小问题就是公司的历史沿革。毕竟沃土生物从创立之初到发展至一定规模,之前一直是科研人员在公司担任主要角色,新三板要求在公司管理和股权转换上须更加合规。”
“上了新三板之后,成为了公众公司,首先给企业带来的现实的好处是公司的管理规范、财务数据信息透明真实;其次是企业的信用提升,在从银行和担保、租赁、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融资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关村科技租赁、中关村担保、瞪羚基金对沃土生物都投入了资金支持。”
彭生平直言,目前国内的新三板市场,一是挂牌企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需要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二是因为新三板的整个交易规则,决定了目前交易活跃程度受限,包括投资的门槛、交易的方式、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方式等。
“沃土生物最初瞄准的是创业板或中小板。随着国家整个经济环境的波动,企业整个经营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按照初期的预想产生了一些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展只能一步一步来,条件允许或成熟后,再去冲击主板市场,这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目前,沃土生物的赢利点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堆肥设备与生物制剂、收取相应合同款的方式获得。同时,也向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获取相应的技术服务费用,并通过开展其子公司的市政污泥处理业务获取污泥处理费用。
众所周知,环保行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而在新三板挂牌的环保企业中,多数规模为中小型或是初创型的企业,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环保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国家针对环保行业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但能够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快速扩张,能够在资本市场实现自身价值,还需要时间和机遇。
“当前,新三板给予沃土生物的帮助,与当初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行业是资本驱动型,只有大量资金投进去,市场占领后,后面才会有收益。目前新三板只能解决企业部分的融资需求,最初我们设想通过新三板在资本市场融资到3-5亿元,但这个规模暂时远远达不到,影响了企业扩张的步伐。”
彭生平特别强调,在当下的新三板市场内,沃土生物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先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未来肯定要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有所作为,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线并行
“一生都在从事农业与环保”,这是彭生平的自我概括。从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到湖北省农垦局,在国家机关一干就是七年,担任主任科员,主要研究堆肥技术。随后,进入到央企,在中国海外农业发展总公司生物技术中心任职副总经理,对中国农业的情况,包括土壤、污染物的情况有了深入理解。2003年期至今,彭生平一直在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董事长,从事有机固废生物处理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工程服务、产品销售和投资运营。
回归到企业本身,彭生平给沃土生物制定了“三线并行”的发展策略。第一条线是微生物。这是沃土生物堆肥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最大的盈利业务,用功能微生物把有机固体废弃物发酵、分解,促进作物生长,不断拓展或延伸微生物里的产业链。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沃土生物技术产业化已经落到实处。公司建立了国内首个有机无机生物三元液体肥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冲施肥、叶面肥、功能菌、微生物菌剂等多个系列共计十多个品种,已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并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第二条线是堆肥工程。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综合服务商,重点开展养殖粪污、田园废弃物、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农工牧等产业废弃物堆肥处理及有机肥生产项目合作,以及VT系列菌剂在堆肥发酵、秸秆腐熟、环境除臭、养殖益生素、肥料伴侣、生态种植、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沃土生物在国内市场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公司还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建成不同规模的生物有机肥厂300多家,最大规模达到年产10万吨;
第三条线是投资运营。重点关注市政服务领域,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每天产生的污泥量日渐增多,且污染严重。传统的填埋已经不太适合,必须走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变为园林基质、绿化防护营养土等。在市政污泥处理业务方面,公司将视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以BOT、EPC、BOO、PPP 模式为主导。目前公司自主投资运营了通辽、武汉两个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沃土生物一直有自己的示范工程,包括技术层、装备都进行了革新,未来可以满足整个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在彭生平看来,把以前的研发成果,做产业化的转化,重点放在堆肥领域,与之配套的研究成果,比如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治理、臭味治理和控制,包括往农业方向延伸的微生物,都是市场迫切需要的东西。
谈到行业的竞争关系,彭生平强调,沃土生物的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处在行业上游,与下游企业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未来将打通上下联动、合作共赢黄金链,实现培育沃土产业发展的第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