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浸润心灵 智慧点亮人生
2018-01-22陈月英
陈月英
摘 要:经典诗词是永远的知识源泉,用于滋润干枯的心灵。《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打造了一场关于经典诗词的盛宴。它不仅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范例作用,也能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启发。以小学生语文古诗文吟诵教学为背景,以《经典咏流传》作为参照物,探究该节目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借鉴性意义,希望能为语文的教学革新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小学语文;古诗文吟诵;启发
古诗文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重点[1]。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正是诗词的启蒙时期,对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来说自然是需要高度注意的方面。《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作为年初收视率较高的中国独创型综艺节目,在其因节目模式和节目特色带来名利双收的同时,对于我们培养小学生的古诗文吟诵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一、《经典咏流传》节目简介
今年年初,一档名为《经典咏流传》的大型诗词节目不仅席卷了各大新闻头版头条,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档节目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传媒等媒体共同推出,意在通过全网性的互动以一种有趣又可感的形式呈现出新时代诗词传承的面貌。节目将现代流行指向标与传统的诗词文相结合,为旧词赋予新的生命活力。该节目创新形式将传统的诗词搬上电视台,这实际上为传承民族经典文化做了一次极其到位的大规模性宣传。
二、该节目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吟诵其实就是对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实际性践行[2]。《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在获得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肯定的同时,就其节目模式与内容方面而言,它对于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极强的启发性。
(一)促进诗词的乐曲化,文学性与音乐性并重
《经典咏流传》采用了古诗词加流行音乐的组合,让“老树开出了新花”。中国古代便有文人间的“和诗”传统,这档节目则采取“和诗以歌”的方式[3],将现代流行性歌曲元素加入对古诗词的创作之中,以诗词为经,现代乐曲为纬,进行全新的诗歌乐曲化创作。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该节目用音乐来传唱诗歌的模式,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融合,进行古诗文教学。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视频,引出“月寄乡思”的传统。吟诵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网络上质量比较高的名师名家吟诵音频,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其语调进行朗读,最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当然,要注意,整个过程中都应当播放相关的伴奏音乐,为学生的吟诵提供轻松舒适的空间。整个吟诵过程中要注意实时指导,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耐心纠正。
课后,教师可以邀请同学演唱有关“思乡”“月”的歌曲,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基调的把握,也能对学生进行情绪引导,更能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或者可以采取布置小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以诗句为词,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来为大家朗读或者背诵。当然,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谱曲创作,然后教给学生。一方面,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很快完成背诵任务,牢牢记住诗词内容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便于学生消化诗词内容;另一方面,这也是使师生关系朝友好方向发展的跳板之一。
此外,学生在日常的自我学习吟咏的过程中,也可以到网上下载相关的音频作为背景音辅助,为自己打造诗意化的吟咏氛围。家长也可以积极配合,以听众身份在孩子进行吟咏表演时帮忙指导吟诵并发现吟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这样一来,孩子学习诗歌吟诵的动力更足,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利于培养其良好的诗歌语感。
(二)将诗词与现代媒介相结合,实现吟咏的日常化
《经典咏流传》将传统存在于笔墨纸砚中的诗词搬上了现代的电视传媒,进行文化宣扬与传播。现代的电视节目本来的娱乐性气息很浓厚,但在文化因素的熏陶下,它不但渐渐变得优雅端庄,去除了自身的浮躁与铅华,也拓展了自己的教育宣传功能。
在进行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现代传媒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4]。学习《村居》时可以借助视频为学生营造出整体的农村印象,让学生带着画面感进行课前预习性质的朗读与吟诵,利于学生在识记字词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韵律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记忆,为后续的背诵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行诗歌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翻译诗句意思,在保持原句正确无误的基础上进行还原性练习,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把握学习的重点;最后,在考核吟诵环节,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诗句描绘的场面来引导学生记忆:比如,展示儿童放风筝的图片,这会使学生想到“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展示春天的风光图会引导学生记起“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
课程结束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由整体的图片剪辑合成的视频,与学生一起有感情地大声复述诗歌内容。科学研究表明,视频和图片传达的信息更利于被人记住和接受。在进行诗歌吟誦教学时,采用视频和图片作为信息媒介来代替传统的文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记忆与背诵,能从真正意义上将文字变“活”,增强文字的生命力和形象性。家长也可以在关注孩子学习进度的条件下,在生活中与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诗歌接龙、吟诵比赛等形式的互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长久性使用多种媒介来调动学生的记忆和感受系统,家长则利用生活化的游戏模式来调动孩子的吟诵热情,都能让他们养成联想记忆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看到相关或相似的场景就能想到应景的诗句加以描述和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吟诵水平与应用能力。
(三)发挥偶像效力,教育与娱乐相结合
《经典咏流传》本身的定位是一档本土综艺节目,但也发挥了良好的诗词普及与教育功能。节目邀请了众多的明星偶像助力诗词歌曲的演唱,除了张杰、TFboys等实体偶像人物之外,节目组还邀请了二次元虚拟偶像洛天依,引发了网络流量的暴涨,着实引起不小轰动。引入偶像不仅为节目增加了亮点,也能发挥他们的粉丝效应,调动更多的人关注诗词经典的传承工作。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时,可以采取娱乐化的方式来实现寓教于乐[5]。动员学生积极发挥偶像的作用践行古诗词学习,以偶像为榜样。不少学生都有自己心仪的偶像,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采访,统计小学生的“大众偶像”,整合资料后,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花絮或者视频进行展示。假设最终整理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偶像是歌手柯洁。在吟诵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范读,指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播放柯洁吟唱《长相思》时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偶像的陪伴下不自觉地开始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吟咏。由于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和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在偶像影响的刺激下这两种特性会放大,既能为学生吟诵诗词提升兴致,也能减轻教师指导吟诵的压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进行学习。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时,教师可以搜罗网络平台上符合小孩子认知的杜甫表情包,结合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杜甫其人其事有基本的了解。进行诗歌内容的吟诵教学时,教师可以调用相关的表情包,为学生的吟诵增加笑容和欢乐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吟咏的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四)展示与点评相结合,深入挖掘内容与内涵
《经典咏流传》设置的嘉宾展示环节最多只是普及了相关诗词的内容,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它的鉴赏团点评。鉴赏团的专业人士不仅要对嘉宾的表演进行简单应和,还要为大众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和背后蕴藏的深层文化含义。就鉴赏团职责这一点来说,这对于小学教学也具有启发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时,教师应当注重在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实现吟诵教学[6]。学习苏轼的《浣溪沙》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表现出的轻松欢快的文章风格之外,也要对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的经历进行介绍,重点发掘二者共同衬托出的苏轼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师在范读时可以通过吟诵时的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去展示作者在寫作时的心态和情绪,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个人物和《浣溪沙》诗歌的经典魅力。在范读之后要动员学生去诵读。教师可以指定若干名学生依照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点名其他同学发表自己对这一次听读的感受,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积极在这一次的朗读与听读实践中掌握更多的诵读技巧。
在孩子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在遇到诗歌方面的内容后可以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可以选择与小伙伴一同进行诗歌朗诵,在互相点评中共同进步。当然,家长也可以以求教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主动在诗歌学习中暴露错误,让孩子在自我优越感与满足感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更加热爱诗歌吟诵。
三、结束语
经典是永不褪色的人生教科书。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历经沧桑却依旧熠熠生辉,为人生提供正确的航向。对于经典的传承是每一个民族一场重要的寻根之旅——因为只有立足传统才能在现代绽放新的生命,古诗词也一样。作为中国的经典文化代表,在现代的传承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为代表,现代语文教学定能在这类节目的影响下在提高小学生吟诵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学习经典文学的能力方面获得更多的精神养料,探究出更多与现代相适应的教学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尉钰.用经典浸润心灵:记西安市远东第二小学“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系列活动[J].少年月刊(a版),2016(5):4-5.
[2]杨惠.走进经典 浸润心灵:例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16(4).
[3]张薇.“经典浸润人生”语文课堂建设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7):93.
[4]江进.让经典名著浸润学生的心灵:班级开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活动的感悟[J].亚太教育,2016(18):49.
[5]付裕强.国学经典对学生心灵浸润的价值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5).
[6]陈桂英.在经典中浸润,在诵读中成长[J].速读旬刊,2017(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