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浅议
2018-01-22朱亚宁
朱亚宁
摘 要: 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技术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适应学校及地方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通过调查描述高职教师职后发展的需求,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期有助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 经济区 教师发展 校企实践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18次提到了职业教育必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培养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关键[1]。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即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应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不断发展、适应学校及地方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使自身的教育观念与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教学基本技能和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持续性提高,以适应教育的变革及新的要求,是一个贯穿专业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复杂的教育和心理变化过程。
二、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为例看职后发展问题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高校教师职后培养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以河南工学院为例,抽取调查样本,以总结梳理高校教师职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高等教育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造和开发新的科技成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文化繁荣。除了教学与科研外,服务社会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包括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缺乏对工作现场的了解,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对行业职业了解不够,缺乏从业技能,导致科技服务能力不高,影响社会服务的开展。就一些高职院校的外语师资看,能够熟练进行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人才并不缺乏,但同时具备经济服务意识并熟知行业动态、掌握最新行业发展动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非常欠缺,制约英语教师的职后发展。
(二)知识结构单一。
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未能适应经济区产业结构。在职的教师基本上都是高校毕业生直接入职成为教师,学习环境单一,知识储备仅限于书本和理论知识,与经济区发展所需的实践经验脱节。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旅游、金融、医疗等涉外工作部门,需要运用到英语的农业、汽车、环保、起重等行业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区域内对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知识储备的不平衡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职后培训以理论学习为主,不注重实际需求。
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整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老师擅长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但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教师的动态需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教师在入职后曾经参加过职后培训,内容上以教材、教学法及讲课观摩为多,时间上以短期培训为主,组织以各类出版社为主,时长约一周。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此类培训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有帮助。除了这些培训,进行过访学或者短期进修的教师比例很小,仅占到15%。由此可见,(1)现有的各色培训脱离教学实际,有名无实。(2)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存在很大不足,需要拓宽领域,开通渠道,为老师的职后培训铺平道路。访谈结果显示,青年教师(5年—10年教龄)在教育理念上是有积极要求的,但是愿望化的教学理念在现实教学中很难实现。他们纷纷表示,教学实际工作只是囿于课本,缺少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所以指导学生实践工作感觉力不从心,他们期待通过教师职后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发展途径分析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逐步淡化高职院校中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这正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高职教师的多项能力承担起了决定性作用,强调高职教师要具备浑然一体的多方面能力并且将其有效地整合[2]。而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与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的结合。通常高职教师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够不断学习相关行业新兴技术,以适应本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将自身专业实践经验与课程基本理论结合,对所教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此外,高职教师还要具备继续教育与组织培训的能力,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并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深化校企合作,制定教师企业访问制度。
高校教师企业访问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推动个人专业成长,有助于促成产学研合作从而使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规定:“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调整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师资机制。探索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多种途径,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3]
定期的企业访问可以帮助校内专任教师了解该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该行业人才的知识构成,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师掌握该专业岗位技能并且熟悉工作流程。与企业人员交流,向专职人员学习,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技能。不断加强并且深化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英语教师到企业访问学习,并把教师参加企业访问作为绩效考核内容。
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是随着社会背景与教改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其职业生涯展开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动态性与可调性,为使教师的企业访问更好地实现其职后发展,筆者提出“1+X”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在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研究背景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据实制定不同发展目标。“1”即立足学校,以英语专业为基础,以教师自身职业发展为长期目标;“X”即服务企业,以行业要求为方向,以实践技能提高为短期目标。将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为经济发展需要背景下教师、学校、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之一。
(二)建构学习型教研组,搭建校内学习交流平台。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与同事共同合作;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要想办法克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与实践隔离”状态。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需要借助跨学科的、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4]。访谈中发现,长期以来教研室都以校内英语教学为唯一任务,这与现实所要求的工作任务发生了矛盾,造成一些实践困难。如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很难与实际工作需求联系起来;教师有企业实践任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工作目的;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对公司业务生疏,难以和同事进行跨学科交流。随着教师职后培训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教研室不仅要具备教研、科研职能,还要具备行业知识培训职能。在传统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打破教研室的局限性,与专业系部沟通,与行业企业沟通,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职后成长与发展。
校内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每年能够去企业实践的人员有限,这就需要加强交流沟通,使得校内教师和企业实践教师及时分享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定期的反馈会议组织讨论,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还可以组织校内不同系部的相关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研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选用、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师和专业任课教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需要增加教师参观企业学习和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更多的企业科技指导员,充分开发教师人力资源,提升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师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与经济之间本身就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技术,而经济发展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力支持。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双方联合起来,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共赢,即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两者之间实现共同發展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和统一部署,各地区需要考虑到经济的差异性,使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知识含量的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促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对外的竞争实力[5]。这种共同发展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其中包括教育层次、发展规模、学科结构,同时更需要对高等教育教师进行职后适应性调整,才能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发展一体化,教师发展与经济区发展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熊焰.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4(4):61-62.
[2]杨建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视角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6):69-72.
[3]教育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1-3-25.
[4]耿娟.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及其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1,34(12):104-105.
[5]马琳娜.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37-38.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经济区建设对高职教师职后发展的需求研究》,项目编号2015GGJS-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