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大城市郊区旅游小镇的实践与启示

2018-01-22邱爱军关婧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城镇化欧洲

邱爱军 关婧

摘 要:基于对欧洲奥地利、荷兰和塞尔维亚三个国家首都近郊和远郊旅游小镇的考察,梳理了欧洲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特点;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分析了西欧大城市旅游小镇成功经验:一是依托本地资源,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强化农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发展;二是重视小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创新旅游资源的共享开发模式;三是注重打造特色小镇公共品牌,重视旅游配套特色产品研发;并提出重视农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重视文化资源的利用、重视打造小镇品牌、重视旅游配套特色产品研发、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合作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欧洲 城镇化 特色小镇 旅游

自2015年浙江特色小镇模式得到中央肯定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推进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企业纷纷在各地调研考察布点投资,有关特色小镇打造的会议培训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受追捧的要数旅游特色小镇。但遗憾的是,很多旅游小镇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空有虚名。为此,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在中欧可持续城镇化项目支持下,赴欧洲考察了奥地利梅尔克小镇、荷兰羊角村、荷兰风车村和塞尔维亚兹拉蒂博尔等4个西欧旅游特色小镇,期望对我国的旅游小镇建设有所启发。

一、欧洲的城镇化及小城镇的主要特征

(一)欧洲的城镇化已相对稳定

世界历史表明,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往往源于工业化的推动,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国家的城市主要以商业或政治为基础,因此人口规模普遍较小。工业革命以后,欧洲的城镇人口规模急剧扩大,至二战结束时已达51.3%。此后60多年时间里,欧洲的城镇化率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至2017年達到74%,虽然远高于同期的全球城镇化率(54%),但低于北美(81%)和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80%)。

(二)欧洲的小镇与城市差距较小

总体上看,欧洲的城镇体系具有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乡村均衡发展、分散布局的特征。以德国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德国2065座城市中,10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仅有82个,人口约2530万人,占总人口30%。其余大部分人口分布在2000-10000人的小城镇中。同样,奥地利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首都维也纳(170万),排名前四的大型城市人口总数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6%(2016年),大部分人口分散居住在小城镇,其重要原因就是德奥等欧洲国家城市和乡镇在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上差距较小,城镇乡村发展相对均衡。

(三)欧洲已形成一批风格独特的旅游小镇

欧洲的旅游小镇不再拘泥于景点,而是依托于独具特色的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如盛产香水的格拉斯小镇(法国),以鲜花闻名的普罗旺斯小镇(法国),着重休闲及会议的达沃斯小镇(瑞士),艺术特色突出的托斯卡纳(意大利)等。

二、欧洲旅游小镇的实践探索

(一)维也纳远郊小镇梅尔克

欧洲的旅游小镇大多人口少、特色鲜明、游客吸引力强。梅尔克(Melk)小镇位于奥地利瓦豪河谷上游,毗邻多瑙河。交通便利,从维也纳坐火车一小时可直达小镇;面积不大,26平方公里;人口不多,2016年只有5300人。不过,梅尔克却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小镇。

1.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强化小镇文化特征。梅尔克小镇历史悠久,大部分住房建于16~17世纪,最早的建筑始建于罗马时代,中世纪时梅尔克曾是巴本贝格王朝的居住地。梅尔克最著名的建筑是坐落于梅尔克镇山顶上的梅尔克修道院(StiftMelk)。修道院始建于1702年,由著名设计师雅格布·普兰陶尔设计建造,有“世界最美修道院”之称。修道院中藏有大批栩栩如生的湿壁画和中世纪珍稀手稿。由于其颇高的声望和学术价值,在约瑟夫二世大批量解散奥地利修道院时得以幸免,修道院中的大教堂更被称为“世界上最金碧辉煌的大教堂”,完好留存至今。在修道院内可以俯瞰梅尔克小镇和多瑙河支流梅尔克河,也是电影《音乐之声》中教堂的外景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2.立足本地农业特色,拓展葡萄酒特色旅游。梅尔克处于多瑙河畔的瓦豪河谷,地理位置独特。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与河流对气候的调节使得其冬天短暂而又温和,漫长干燥的天气让葡萄更甜,从而使这里成为最佳的葡萄种植带。梅尔克的优势:一是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克尔特时代;二是梅尔克葡萄酒酿造技术独特,罗马人的传统葡萄酒压榨技术沿用至今;三是梅尔克属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梅尔克所在的瓦豪地区就有31家修道院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今天,在维也纳和萨尔茨堡之间的多瑙河沿岸已经形成了瓦豪地区酿酒城镇带。这些城镇依靠旅店、餐馆等销售由附近葡萄园生产的品质很好的葡萄酒而繁荣。

由此,梅尔克镇通过举办葡萄酒节,增强互动体验,挖掘特色旅游。一是开展采摘品尝活动。结合葡萄园采摘和葡萄节品尝等活动,向人们展示独具特色的梅尔克葡萄酒;二是了解葡萄酒工艺。在城内建有葡萄酒博物馆,介绍葡萄酒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工艺。博物馆还收藏了一百年以来各式各样的葡萄酒瓶;三是体验酒窖文化。游客花10欧元便可在独具风情的酒窖阳台上坐下,品尝六七种不同的葡萄酒;四是借力维也纳国际葡萄酒节。葡萄酒节隔年举办,瓦豪河谷地区的葡萄酒小镇大多会参与举办,并在各自的小镇举办品酒活动。维也纳葡萄酒节共三天,每年参会的酿酒商多达400多家、葡萄酒爱好者15000多名。

3.依托多瑙河资源,延长旅游时间。梅尔克镇毗邻的瓦豪河谷是多瑙河最美丽的河段,2000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事实上,梅尔克区域的自然资源已吸引了大批游客。但是,梅尔克距离维也纳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短距离难以留住游客过夜。为了更好的扩展旅游线路,带动当地经济。梅尔克开通了周边城市多瑙河游船航线,一方面延长了游客在梅尔克的逗留时间,另一方面吸引了多瑙河沿岸国家及城市的更多游客。

(二)阿姆斯特丹近郊小镇风车村

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又称风车村,是荷兰西北的北荷兰省的一个小村,位于赞斯塔德市赞丹镇内,距离首都阿姆斯特丹15公里,每半小时就有从阿姆斯特丹发往风车村的火车和公交,交通便利。风车村由于完好收罗保存了荷兰古式风车和房屋而成功打造成为荷兰政府主推的特色旅游小镇,2011年至2016年期间,游客数量逐年上升,截至2015年,年游客数量峰值达到190万人次左右。

1.整合力量,集聚资源。自16世纪起,风车就在荷兰担负起供应动力的重任,从造船业到面粉、油漆、芥末等产业发展,都需要动力支持,因此,在短短两个世纪内荷兰就兴建了一千多座风车。鼎盛时期,荷兰的风车多达一万多台,现在只剩下八百多台。为更好地保护风车保留风车文化,荷兰政府与地方民间组织采取了合作模式。一方面,政府负责集聚风车资源。1961年至1974年期间,荷兰政府将赞丹地区具有历史价值的风车和房屋建筑都运往了桑斯安斯镇,建成了“风车村”。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统一管理。当地民间组织出资租赁桑斯安斯区域的土地及当地村民房屋,并将周边区域的古老风车和房屋统一挪建到风车村范围内,对风车村进行统一管理。目前风车村尚未收取门票,收益主要来自停车费和村内特色产品店的营销收入。

2.统一品牌,分包经营。桑斯安斯是通过伐木业和造船业发展起来的。由于荷兰独特的地理环境,畜牧业也很繁荣。风车村借助本身传统产业,在村内设置了手工艺术品作坊、木鞋工厂、奶酪作坊、博物馆、工艺品店等荷兰最具特色的乡村风情店,并通过统一管理分包给业主的方式,实现了品牌的统一。

3.深度参与,互动体验。风车村完整保留了荷兰原始风车及当地传统古建筑,村内几百户居民的自住房也沿用了传统民居,独具荷兰特色。风车村的整体环境和建筑文化氛围都保留了当地传统风俗。同时还设有荷兰木鞋制作、奶酪制作等表演展示与体验项目,使游客加深了游览体验性。

(三)阿姆斯特丹远郊小镇羊角村

羊角村位于荷兰的上艾瑟尔省的De Wieden自然保护区内,距离阿姆斯特丹120公里,直达火车约一个半小时左右。2016年常住人口3620人左右。羊角村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土壤贫瘠且泥炭沼泽遍布,除了芦苇外,其它植物不易生长,唯一的资源是地下的泥煤。居民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块赚钱而不断开凿土地,形成一道道狭窄的沟渠。后来,居民为了使船只能够通过、运送物资,将沟渠拓宽,慢慢形成了运河湖泊交织的场景,因此羊角村又有“绿色威尼斯”之称。

羊角村的兴起源于1958年以后,当时荷兰电影制片人Bert Haanstra在那里拍摄了他的电影“Fanfare”,羊角村因此受到廣泛关注。羊角村是自然村落,旅游特色在其原生态环境及独特景观。

1.依靠村规民约,强化村落特色。羊角村处于自然保护区内,村内没有任何公路。运输及日常出行全靠村内4英里长的水路及180架左右的纯木质拱桥。桥梁,水道和羊角村特色船是羊角村的地标性景观。为维护村内完整景观,在村长的推动下,村里的屋顶全部保留了传统锥形屋顶,由芦苇编成,芦苇屋顶的使用年限可以在40年以上,冬暖夏凉、防雨耐晒。但相对于传统砖瓦,芦苇房顶造价更高,早先因为造价高,有些村民拆了芦苇屋顶换回传统砖瓦,后来,根据村民共同商定的村规民约,大家都改回了芦苇房顶,保留了羊角村独特的村落特质。

2.依托羊角村历史,博物馆精彩纷呈。为了记述羊角村的历史,村里建了农场博物馆、贝壳博物馆、老地球博物馆(矿化石及制品)等数十家博物馆。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由古老农舍改建的农场博物馆,博物馆内从传统服饰到室内家具布置,都真实还原了羊角村曾经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原汁原味的荷兰牧羊农场生活。博物馆还配有志愿者,为游客详细介绍羊角村的历史。

3.瞄准潜在客户,开展品牌宣传。2015年之前,羊角村的游客大部分来自欧洲甚至荷兰内部。多数将羊角村作为阿姆斯特丹周边乡村游览的特色村庄之一,游客数量增长并不快。2005年,在羊角村经营旅馆和餐馆的当地的女商人Gabriella Esselbrugge(后任羊角村村长)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旅游大会,期间,她将中国游客作为未来潜在客户群制定了一个宣传计划“北方的威尼斯”,并宣传推广。2012年,她推介的“北方的威尼斯”宣传开始出现成效,第一批中国游客来到了羊角村。2015年,羊角村游客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共吸引了20万中国游客;2017年,羊角村共接待了80万游客,其中35万为中国游客,占总游客数的44%。

(四)贝尔格莱德远郊小镇兹拉蒂博尔

兹拉蒂博尔Zaltibor处于塞尔维亚和波黑的交界处,在二战和前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一直处于双方交接点,距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3小时车程,只有不到3000人左右的本地人口,但却吸引了大批游客,2016年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当地旅游局报告显示,兹拉蒂博尔接待能力达100万人次。之所以有如此成效,因为兹拉蒂博尔充分利用了文化品牌宣传和自然禀赋两方面的优势。

1.深挖村庄资源,打造梦想木头城。19世纪初南斯拉夫王国修建了贝尔格莱德至萨拉热窝窄轨铁路,被称为南斯拉夫生命线。其中一段路轨连续打了两个圈,从高处看,恰好是一个“8”字,被称为Sargan 8。整个铁路线要穿越10座桥、22条隧道,历时2个小时,可以让游客在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的同时将充分享受山区的景色。随着现代铁路的发展,这条小小的窄轨日趋没落,1976年彻底关闭。1990年初,村民重建这条铁路,期望古老的窄轨能够重新连接塞尔维亚与波黑,使断裂的历史得以愈合。之后,前南斯拉夫著名导演(现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兹拉蒂博尔的MokraGora山区建了一座梦想中的城市——木头城,完全遵照塞尔维亚传统式样,大小木屋围绕典型的斯拉夫山区式样木教堂排列。所有木屋都是库斯图里卡导演从周边村庄搜罗的废弃老屋,并以木头城为背景,拍摄了著名电影《生命是个奇迹》。之后,导演又将木头城改造成度假村,木头城每年还举办南斯拉夫戏剧节,邀请原南联邦各共和国参加,迄今已举办了21届,吸引了周边国家的大批年轻游客。

2.政府学校联手,拓展健康疗养新模式。兹拉蒂博尔平均海拔1000米,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河流、山区、湖泊等景观。同时拥有顶级的多米尼克滑雪场。兹拉蒂博尔市长并没有按传统的模式发展这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小镇,而是提出了将当地自然资源与康养理念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与高校合作研究挖掘本地康养资源。邀请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大学矿业学院和医学院在此建立研究院,专门研究兹拉蒂博尔的气候、空气和水。研究发现,当地水资源含有罕见的7种特殊元素,对身体非常有好处;饮用水混合了当地湖水及天然矿泉水,有利于健康疗养;另一方面开发康养产品,宣传本地优质康养环境。如推出减肥小镇理念。通过高级医疗项目,打造独特的减肥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21天当地饮食减肥食谱及运动计划,通过在当地爬山、滑雪、徒步健身等项目来减轻体重。

3.鼓励私人参与,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根据塞尔维亚国家规定,所有地下财产归国家所有,但是对于地面所有物,发现者持有其所有权。比如兹拉蒂博尔的私人溶洞,洞中的地面和墙壁资源是属于国家的,但是洞里的空间及开发可属于发现者。该溶洞就在洞口立有讲解牌,以可爱的卡通形象幽默地讲述了主人发现这个洞穴的故事,画中人物穿着当地民族服装,景物与洞中一一对应。政府投资修建了洞内的游客参观的步廊,门票则采取分账模式,溶洞发现者占收入的30%。

三、对我国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启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国内游客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5661亿元;国内居民因私出境1.3582亿人次。2007年全年国内出游16.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771亿元;国内居民因私出境3492万人次。十年间,国内游游客净增2倍多,近34亿人次;因私出境游游客净增2.9倍,近1亿人次。由此可见,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旅游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特色小镇必须创新理念,拓展思路,提升品质。

(一)重视高质量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从4个欧洲旅游小镇的经验看,虽然每个小镇都是旅游小镇,旅游业是其主要产业支撑,但是,每个小镇的支柱产业则是高质量的农业。比如梅尔克小镇的支柱产业的葡萄酒庄、风车村的木鞋奶酪、兹拉蒂博尔的畜牧羊毛制品等,都是在自身产业的基础上,把最具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的产业作为核心龙头产业,而且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像梅尔克小镇的葡萄庄园那样,从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运输一条龙进行。我国的旅游小镇要跳出旅游看旅游,以本地特色农业为基础,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衍生品的开发实现三产融合發展,特别要从游客的消费需求出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村庄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重视小镇故居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利用

欧洲很多小镇文化底蕴深厚,小镇中都有“特色”名人故居、博物馆、庄园农场等文化传承与教育机构。无论是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还是教育家、收藏家、艺术家,他们在西欧小镇里的故居文化往往都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形成很好的技能传授、文教体验空间,进而借助文化故居建筑发展旅游产品,如梅尔克的修道院、荷兰风车村的建制风车、兹拉蒂博尔的木头城等。我国的很多小镇都有历史遗迹,比如梁思成、林徽因曾在四川宜宾李庄镇工作生活;山西吕梁碛口镇保留有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未来,这些具有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的小镇不仅要重视保护故居,还应该依托这些资源打造具有在地性文化特征的衍生产品,为小镇培育更丰富的产业业态。

(三)重视打造特色小镇公共品牌

欧洲的特色小镇更注重整体的品牌打造。无论是荷兰的“风车村”还是塞尔维亚的“木头城”,都采取了品牌化整体化的打造方式。通过租赁,在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以保证整个小镇风格统一。比如塞尔维亚的“木头城”以特色产业和文化底蕴为核心,通过集中的品牌打造引起公众记忆和联想。品牌既是一个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小镇的标志,又是小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载体。未来,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重视品牌,特别是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从而为特色小镇的小微企业营造更友善的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四)重视小镇旅游配套特色产品的研发

欧洲特色小镇因为注重特色产业和整体品牌的打造,大部分小镇都配有本地特色产品店。这些本地特色产品往往承载着历史的传统技艺,又赋予了现代的表现方式,从而使其产品的独特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有助于小镇旅游活力的激发和增强。未来,通过更高标准的质量规范和更具特色的设计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激发旅游小镇活力的新动能;那些普通的农产品将以更高的附加值为乡村带来新经济;那些基于在地性的手工产品,将以较高的品位、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更多样化的选择,为特色小镇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

(五)探索旅游资源开发的合作模式

塞尔维亚兹拉蒂博尔的私人溶洞可以由政府和溶洞发现者分享旅游收入。我们在旅游小镇中常常遇到“钉子户”问题,常常是因为补偿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倘若可以让原住民进行旅游收入长期分账,就能降低开发商的即期财务压力。另外,也可以考虑赋予原住民景区内个体经营权,让政府、企业和原住民进行长期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宋瑞.欧洲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启示[J].旅游学刊,2018(06).

[2]徐林.全新战略条件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问题和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J].中国经贸导刊,2018(05).

[3]田娟.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7(35).

[4]周莉雅,李晓清.江苏特色小镇创建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7(14).

[5]田德文.欧洲城镇化历史经验的启示[J].当代世界,2013(06).

(邱爱军、关婧,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城镇化欧洲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