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社会矛盾本土概念建构社会矛盾中层理论
2018-01-22叶南客
叶南客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要支付某些代价,即社会矛盾的大量产生。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趋势,又应该如何应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朱力教授等合著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演变趋势、特征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本著作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建构刚性社会矛盾的概念。作者认为刚性社会矛盾是指在本世纪以来由社会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是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涉及社会成员生存利益,其冲突强度与手段烈度具有高对抗性,解决方式越出常规制度化渠道,有可能会引发社会风险的一种具有利益群体对抗性冲突的社会矛盾。这类矛盾已经由普通的利益纠纷矛盾演变成特殊的利益群体对抗矛盾。作者用刚性社会矛盾这一概念,分析了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中产生的各种重大矛盾,如征地、拆迁、环境、历史遗留、干群、医患、城管、物业等矛盾,分别从矛盾产生的源泉上进行类型分析,对其特点进行提炼概括,对矛盾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并通过对矛盾发生机制的研究,提出矛盾化解的建议与对策。这一概念是对当前重大社会矛盾特性的概括,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提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作者认为以单一的矛盾性质维度“人民内部矛盾”已经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矛盾。应该从矛盾产生的根源、矛盾发生的过程、矛盾冲突的强度与烈度,矛盾发生机制等多维度视角来分析矛盾。作者提出现实社会矛盾与非现实性社会矛盾两种矛盾形态。前者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互动层面,与经济利益相关的现实的、直接的社会矛盾冲突,而后者则是存在于社会心态中的观念、情绪的一种对立、不满状态。作者以“刚性社会矛盾”为中心概念,以“现实社会矛盾”和“非现实性社会矛盾”两个形态的全新的社会矛盾分析框架,使纷繁复杂的矛盾变得十分清晰,为社会矛盾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野和解释思路。
扎实的经验调查资料与理论探索。作者为主持人的课题组进行了四次问卷调查,并以个案访谈和集体座谈会的形式,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602名基层干部进行调查。主要为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从事矛盾处理的干部;样本中乡镇(街道)的党政一把手有127名。由于经验资料丰富,所论述的矛盾均是抓住了矛盾的真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研究者在经验基础上提炼了新的理论概念,如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论、社会不满发生机制、信访制度风洞效应、社会矛盾预防论等新的理论,作者在本土经验基础上对社会矛盾理论做了有益探索,让我们看到试图构建社会矛盾中层理论的努力。
作者对我国诸多重大社会矛盾进行了独立的、深入的分析,概括出矛盾的特点并做出了趋势预测,对我们全面了解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清晰的逻辑思路。论著的不足在于对许多问题的研究言犹未尽,如处理矛盾中政府的职责与职能边界,群众中不断增长的激进主义行为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的难点(历史遗留矛盾)、焦点(群体性事件)、死结(上访老户)的处置机制如何建构,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如何创新?若能够做出更加深入的解释则更好,有些对策也过于简单。但瑕不掩瑜,该著作对我国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重大社会矛盾做出了勇敢的、严肃的回应,而论述中涉及的诸多问题,正是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与难点问题。这本新著的问世,为今后研究社会矛盾的学者与社会管理者开拓了新的思路,为社会治理奠定了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
(责任编辑:何 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