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
2018-01-22王辉
王辉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标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的教学理念如一股春风般袭来,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思想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相应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修养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动核心素养的教育展开论述,对数学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施;策略;教学模式
引言
将数学课堂“真实化”、有效化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共同目标。核心素养教育作为推动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渐在教学中展露自身的优势。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变化需求,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善于发现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明确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课堂“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数学,爱用数学。
一、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质和能力。新的教学目标已经强调要以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推行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核心素养是中共党的基本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中间环节,通过核心素养理念这一桥梁,可以将传统的问答教学转变为具有可实践性、便于理解的高效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当代社会需要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一个教育目标为中心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从而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改变。核心素养教育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坚持科学是一个国家提升技术与实力的重要行为指导方针,教师要转换以往的课堂地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始终贯彻在教学工作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确保教学过程中的严谨规范。
2.适应时代。核心素养充分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全面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确保中国教育始终能够与世界同步发展,充满了前瞻性与挑战性。
3.强化民族。核心素养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作为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二、基于“真实”课堂下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手段
自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的变化,使数学课堂凸显生活化、感情化、情趣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课的魅力与价值,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意识,拓展他们的眼界,发散他们的思维,初步建构起数学的知识体系。
纵观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通过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回答问题,课后做题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基本达到学习要求,但对于他们的逻辑思维培养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相反,由于在课前缺乏一定的预习引导;在课堂中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课后缺乏难题解答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产生畏惧感。因为很多教学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都采用较为严厉的管理手段,学生出于害怕教师的“惩罚”就逃避一些难题。但这些难题是对学生们思维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学生不愿做难题也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别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但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许多压力,使得教师与学生都产生疲态,教学效果也就得不到提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科研者提出要将课堂“真实化”,而真实化的基础就是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采用数学的理念以及知识来解决问题。两者相辅相成,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运用价值和乐趣,再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逐渐建构自我认知体系。比如在学习认识《一百以内的数》一课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到“数”这一知识点,因此对其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让他们观察树上的小鸟的数量,或者互相猜测年龄,通过数的比较来建立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可以制定一些有趣的小活动来使得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三、基于“有效”教学下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模式
(一)因材施教,因人授课
作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方法,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形成的认知,体会身边的数学知识。
每个人的兴趣特点不同,他们学习数学的方式也就不同,这也是教师坚持“因人授课”的根本理由。教师需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立足学生个体的爱好、梦想、思维、能力、品质出发,探寻学生的本真,让学生自发地感受数学知识存在的蕴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
(二)重造氛围,寓教于乐
想要教好数学课,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灵感,搭建起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个性与才能的舞台。教师要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出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不再受到课堂时间的拘束,让他们在课堂中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主动探究能力。想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其实不难,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种活跃气氛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认识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一个杯子和水,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操作一遍,将水倒进杯中,装满杯子的一半,然后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一半水的一半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学生在生动的演示下能够跳出死板的书本教学,在活跃的思维下积极回答问题。然后让想要再次演示的学生上台自主操作,给他们充分的展示与学习的时间。
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尽快从以往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学生今后走向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瑞意.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4)
[2]叶鸿琳.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82-83
[3]刘文斐.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