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体会

2018-01-22马倩怡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色盲新课程师生

【摘 要】新课程对生物学科提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求知、探索的精神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体会,以供同仁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下的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自身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必须进一步提升。否则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现行的初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这也是生物这门课程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开展实验(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生物实验(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这就首先要求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由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求教师把握最佳机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开足用好初中生物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还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自己,别无他途。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伴性遗传”一课时,教师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叔叔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出现不能接受外界信息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人“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关键在于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消化和吸收》探究实验课时,我首先发给每位同学一块馒头,要求学生放入口中进行慢慢的咀嚼,体会味道有何变化。学生感到有些新奇,在课堂上吃得很认真、很细心。都能体会到刚开始时没有什么味道,后来慢慢地感觉到有点甜味,接着我就趁热打铁,提问:馒头为什么会在口腔中变甜呢?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我再简要地介绍口腔的结构,进而套入探究实验《饅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达到促使学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的目的。

五、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08沈维影.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8)

【作者简介】

马倩怡,大学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色盲新课程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你我皆色盲
Strange but True信不信由你
色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