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2018-01-22究凌萍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价体系

究凌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财务风险提升的挑战,对当前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提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企业的发展中,要贯彻企业价值提升的观念,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对现有财务风险未考虑到企业价值的评价体系以及对现有评价企业价值但未考虑企业发展财务风险的策略进行分析,得出了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财务风险分别概括为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资产管理、发展能力与获取现金能力五个要点,以此为基础去设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一级评价指标,为当前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以及规避财务风险提出了理论指导与改进方向。

关键词: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而言,其经营活动往往会受到诸多风险影响,若这家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会直接影响自身所开展的经营活动,造成亏损,还有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倒闭。所以,对企业财务进行动态化检测,及时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是当前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能够对企业的财务展开评估、预警,并提出规避措施,为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的决策制定提供关键性参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价值实际上是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主要与两个基本因素相关:企业的收益率以及获取收益需承担的风险。也即表明,在企业未来经营活动当中,现金流量越多,则说明企业价值越大,反之则说明价值越小。财务风险性的高低实际上也直接影响贴现率。同时企业的筹集资金、项目投资、股权分配和资金回收等一系列动作,都会带来收益率与财务风险,不仅会产生现金流的出入,也会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本身与环境的复杂和财务管理控制范围的局限而产生各种财务风险,而这一系列风险都会给企业未来发展中的现金流量造成无法预估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现金流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财务风险、贴现率以及企业价值都会随着彼此的增大而增大。

二、现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局限性

现行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重点将风险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获取能力这五个板块展开讨论,实际上这一套评价体系是由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转变得来的,能够系统的反映出企业的价值,这也正是其优点所在。不过纵观其体系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暴露的局限

其一,在资产负债表中有部分未实现损益得以确认,却在利润表中没有体现,最为明显的便是资产评估增值,将这部分独自归纳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当中,但未纳入到利润表,所以也就无法从当期损益体现出来;其二,财务指标体系存在一定漏洞。由于需要保护一定的商业机密,许多企业所公开的指标都属于浅层次的财务信息,甚至为了维护市场形象与寻求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会针对公开的信息进行一定“粉饰”。所以,仅仅依靠这些数字,投资者实际上难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清晰的判断,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同样也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实际的把握。在现行的财务评价体系当中,难以找到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深层次财务信息,必然影响了财务分析作用,造成决策的偏差。

同时,指标的计算方面也暴露出较大的不规范局限,并没能充分考虑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

2.偿债能力分析不足

從实际来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偿债能力的分析都是基于企业对资产变卖的前提,同时认定企业债务应当让企业资产去负责。这一分析形式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与企业运行实情不符,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则不可能将所有资产变现去进行债务偿还。所以说,唯有基于持续经营的前提才能够准确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如若不然所作出的分析枳壳算作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实际上,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很难从账面上表达,倘若企业能够在债务到期前拿到资金,则不可表明其存在债务偿还危机,相反从其筹集资金的能力能够证明其实力所在。

3.资产管理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一切与销售收入相关的指标都应该将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予以纳入,而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对资金周转情况展开分析,唯有体现“量”的变动,而忽略了“质”的情况,难以真正反映企业资产质量问题。

4.发展能力分析存在的局限

现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通过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以及留存收益总资产比去反应企业发展能力,这一点值得可取,但这三个指标都只能体现短期内(一年)企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对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价。

5.现金获取能力分析存在的局限

现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的现金获取能力评价分析中包含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与现金总债务比应当归属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而不应归属于对现金获取能力的分析,在子类目的归属问题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三、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实际上,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从多方面表现出来,但是有大量的因素无法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企业价值也需要由现金流量予以体现,所以相关的财务指标一定要进行量化表示。

1.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盈利是一家企业凸显价值的根基与核心,盈利能力的匮乏则现金流量无从谈起,更无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可见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1)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能够直接体现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及其获取利润的能力,而企业总资产主要由投资人与债权人一同持有,因此总资产贡献率中的利润金额应包括企业的全部盈利金额与利润表中未纳入的未实现损益。

2)净资产贡献率。经济增长值与企业净资产之间的比值称之为净资产贡献值,由于经济增长值需要充分计算原有资本的固有成本,所以能够精准地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净资产贡献率中的指标数值便越大。endprint

3)主营业务利润率。企业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要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然而先前的利润率算法通常是采用净利润作为分子,其中还包含众多非销售带来的利润,无法明确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的利润,因此可将净利润改为营业利润。

通过以上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有效评价,能够让投资人与债权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收益风险,提升收益水平。

2.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该指标与企业的筹资风险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不良资产占比,体现出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而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与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盈利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也即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有关联。具体来讲,有以下指标体现:

1)资产负债率。主要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能够衡量出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与经营风险。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的投资风险小,筹资能力较强,经营安稳。

2)流动比率。主要体现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应状况,理论上来讲,流动比率等于1,表明企业具备短期偿债能力,而倘若大部分时期都小于1,则会导致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存疑而不再借款。若果一家企业的债务偿还长时间依靠资产变卖,则会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使其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3)现金比率。该指标能够体现企业用流入的营业现金填补了流出的营业现金之后,能够剩下用来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即是净流入的营业现金对偿债的贡献率。现金比率大于1,则表示企业能够利用营业现金流量去清偿债务;倘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需进行新的举债或其他渠道去清偿债务

3.资产管理能力评价指标

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性大小,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该表明风险性则越小,如若不然风险性则越大。此外,资产管理还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本的最优化调配,避免长资短用或其他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存在,尽可能的去除不良资产,保证企业的盈利。具体来讲,可由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固定资产周转率。该指标为营业销售收入总额与企业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之间的比值,能够对企业动用资产的效率进行有效评断,比值越高则说明效率越高,对固定资产的运用效果则更好。

2)流动资产周转率。该比率基于流动资产的角度去对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展开分析,能够直接体现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来讲指标也高则表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从某种角度来讲能够体现出企业盈利能力加强,企业价值有所提升。

3)不良资产比重。主要是指企业不良资产全部金额占总资产金额的比例,其中不良资产全部金额指的是无法有效运转的企业资产,包含超过三年的积压物资、应收账款以及不良投资等等,可见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越低。

4)综合资本成本率。该指标不仅是企业所用折现率的决定根基,更是企业资本构造决策的前提。倘若企业的利润率保持不变,该数值越高则表明企业资本结构越不合理。

4.成长能力评价指标

企业的成长发展能力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收益分配风险的大小。倘若说企业的盈利状况是企业价值的静态表现,那么企业的成长能力则是企业价值的动态表现,通过对企业特定时期内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去推算其未来可能获取的现金流量。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则表明收益分配愈发合理,因此风险性也就会越小,如若不然则表明风险性越大。对于企业成长而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资本扩大、利润增加、管理水平起伏以及技术革新等等,不过种种因素归根到底都能够总结为三个原因:1)企业营业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发生变化;2)企业拥有资本的积累,其中包含有形与无形的资产,其中更多体现的是技术、专利、商誉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无形资产;3)主营业务的销量变化。

5.现金获取能力评价指标

大量案例表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是助推其前进的原动力。正如上述所讲,企业的价值最终会由现金的流入体现出来,而绝大多数的财务风险都能够都通过现金的获取予以化解。可得知,现金的获取大部分为企业生产引进的销售收入、投资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抑或是外借资金、外部交易暂取的资金以及特殊时期变卖企业的非产品资产。不过,企业能够从外借款的能力主要依靠其良好的信用等级作为支撑,而企业信用同样与营业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相关。倘若企业只能够通过变卖资产去获取现金,实际上也侧面说明了企业从营业活动部分获取现金的能力在不断减弱,已经到了资金不足的地步,唯有采取变卖固有资产才能够实现现金支付。由此可见,企业的现金获取能力重点来源于营业活动,衡量其现金获取水平的评价最大化体系包含以下几点:

1)结构分析比率。该指标为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总现金流量之间的比值,是对原来“主营业务比率”的现金流量的完善,比值越高则表明获取现金能力越高。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该指标是企业销售收入现金流量净额与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值,能够直接体现出通过权益资本去获取销售收入净现金流量的能力,比值越高则表明获取现金能力越高。

3)现金自给率。该指标能够直接表示出企业利用自己运转操作所增加的现金,实现资产投资与规模拓展的能力。同样,比值越高则表明企业现金自给自足能力越高,企业资产实力也就越高。

参考文献:

[1]王雍.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218.

[2]馮琳.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下的财务风险控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0(10)

[3]曲芳芳.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下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1(29):141-142.

作者简介:

凌萍(1974.7- ),女,汉族,合肥,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价体系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