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精神”在新疆中小学生中的教育问题

2018-01-22董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新疆教育

摘 要:针对当前新疆地区中小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依赖、自负、自私、恐惧、焦虑、逆反、嫉妒、自立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兵团精神”加强新疆中小学生教育予以应对解决的必要性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新疆 中小学生 兵团精神 教育

资料显示,当前新疆在校中小学生29.91万人,绝大多數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依赖、自负、自私狭隘、抑郁、孤僻、焦虑异常、恐惧、易怒、逆反、嫉妒、厌学等等。

面对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喜的是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也给出了许多解决途径,比如提升德育教育课程的地位、让家庭积极参与学生教育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和自身素养的提高。

但在新疆,还必须有一种德育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那就是“兵团精神”教育。

在新疆,283.4万兵团人所秉持的“兵团精神”是构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包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等符合新疆新时期历史发展的种种昂扬朝气、蓬勃奋发、进取向上的精神特质。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境界和永恒追求;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奠基石;开拓进取——体现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蕴涵着“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再创兵团辉煌的深刻内涵。

历史已经证明,有了兵团人,新疆的面貌才有了如此之大的改变,有了“兵团精神”,新疆才得以有今天的富足。

当前新疆地区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面临宗教极端化思潮和“三股势力”的挑战和侵蚀,兵团以不可撼动的地位筑起了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和铜墙铁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都专门强调了兵团在稳定新疆和维护国家安全上的巨大作用。

而支撑兵团人精神世界的,是“兵团精神”。可以说, “兵团精神”不仅仅是代代兵团人坚守屯垦、巩固边防的精神支柱,也是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一辈兵团人实现了新疆戈壁大漠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亘古荒原,早已为棉山麦海所覆盖;历史的凄凉悲怆,早已为辉煌壮美所取代……这些,都是因为老一辈兵团人的无私、开拓、奋进。

目前,兵团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然而,物质世界丰盈了,精神世界呢?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忘记使命,等等等等,许多不良思潮和习气对兵团人带来不小的冲击,精神信仰和主流价值观不同程度削弱,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

所以,“兵团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已经显得特别重要。面对逐步弱化的“兵团精神”传承,新时期的新情况要求我们“老祖宗”的传家宝不仅不能丢,更要发扬光大。青少年学生不仅担负着未来,新疆的青少年学生更担负着未来建设边疆、守卫边疆的重大职责。必须强力推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兵团精神”占领中小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做好思想教育。

那么,该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兵团精神”教育呢?

第一、建立独特的“兵团精神”教育网络。从自治区层面,根据每个地区有兵团师、每个县市有兵团团的实际,从已经形成的兵团网络布局中在兵团系统全面推行“兵团精神” 专项教育,待取得成效后,以兵地共建、兵地双联的形式,在各地方行政区域内潜移默化影响或直接推行,最后达到全覆盖目标。

第二、投资建设更多的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兵团精神”教育基地。不仅仅是一座座军垦博物馆,更要在博物馆、公众场合、有纪念意义的集会、革命历史纪念点等广泛开展“兵团精神”宣传和教育,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政府对青少年的“兵团精神”教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进行“兵团精神”教育的层次结构及合力,做到政府牵头,齐抓共管。

第三、充分发挥学校“兵团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把以“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作为主体教育内容,并根据社会发展和中学生道德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兵团精神”教育内容,做到方法多样、形式活泼,如观看优秀兵团电影电视片、评选“校园文明道德之星”、“兵团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举办有关内容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自觉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二是创造优良的校园“兵团精神”教育环境,必须清楚认识到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塑造”的影响作用非常大,要注重校园“兵团”文化氛围的教化功能,优化学校的兵团精神人文环境。

第四、要充分发挥社会大众传媒在“兵团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多出有教育意义的兵团文化精品。通过兵团各级党委和政府手段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作出评价,如表彰和奖励先进兵团模范人物,制裁不道德作为,使青少年确立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从而疾恶向善。

第五、发挥家庭“兵团精神”的熏陶和传承。可充分发挥兵团人的第一代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和家庭“兵团精神”的日常教育。每一个兵团人家庭都是一部传奇,都是一部“兵团精神”教科书,给孩子讲述当年的艰苦奋斗故事、讲当年的豪情万丈,讲当年的不屈不挠,教给孩子以昂扬正气、以勇敢拼搏、以自立自强,让“兵团精神”从小就嵌进孩子的脑海,树立为国、为疆的远大志向。

少年强则国强,虽然中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有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各级各地兵团人的支持配合,散布在新疆大地的数十万兵团在校中小学青少年学生就是兵团的希望,让“兵团精神”从小就根植在他们的脑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传输到新疆各族青少年,何愁新疆的长治久安,何愁伟大中华民族复兴梦不实现?

参考文献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高良库.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董梅(1978.07-)女,新疆阿勒泰地区北屯市北屯中学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新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