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艺术院校本科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2018-01-22冯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

冯静

摘 要:学分制对于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个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艺术院校的教学实际,建立艺术院校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成为必须深入推进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实施学分制在深化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等方面的意义基础上,从着眼艺术院校校情,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设定学分指标与基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艺术院校 学分制 教学管理

一、在我国艺术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现实背景

作为一种教育管理与学生培养模式,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并视完成情况,决定是否准予毕业。这种制度设计产生于19世纪,我国曾经推行过学分制,后因为各种原因,被学年制所取代。当前,实施学分制较多的是综合性及理工类院校,艺术院校应用的相对较少。

现行的学分制特点是强化目标、淡化过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以灵活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培养出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适应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着眼艺术院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建立与外部教育环境相适应的学分管理的动态、长效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艺术院校的学分制教学模式,实现学分制与时俱进与改良创新,能够更有利于艺术院校的内涵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水平提升。

二、在我国艺术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教育意义

(一)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与发展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界内目前已经达成一致认识,要立足艺术院校发展实际情况,渗透多种教育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能力培养。推进学分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双向”选择,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开发与设计一些与艺术院校特点相符、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符的课程内容,并结合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课程知识,彰显了学分制在推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中的机制保障作用,更加符合艺术院校学生学习自由、灵活、多元的学习特点。同时,舞蹈、美术、音乐不同门类的艺术教育领域的学习与教育范式存在差异,通过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专业特点开展个性学习,获得更为积极主动的艺术教育空间,从而达到优化配置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复习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营造独立自主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促进生的协作能力、分享意识与积极参与意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能够有效提升抗挫折能力与自信心。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加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实施学分制,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学生投票机制。某门课程是否能够得到学生肯定,受到学生欢迎,关键是看课程的含金量,这在很大程度激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内容创新性与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充分结合艺术院校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积极探索、通力写作,开展参与性学习。通过学分制所形成的课改倒逼机制,能够使得学生提升对教师的信赖,强课程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特定标的整个过程,真正还原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

(三)开展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立足学生实际,和艺术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是学分制的核心教育价值,是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通过在艺术院校推广学分制,有利于结合艺术院校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建立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提升学习氛围的互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经验和积累的實践与课程学习联系起来,加强学生探究和认知体感,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的兴趣。通过实施学分制,开发与设计和艺术院校特色相符、和学生学习情况相符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观看、聆听、思考、品味,从而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学习、实践、使用整个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四)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艺术院校,实施学分制,强化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这种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强化,并不是对学生没有要求的放任,也不是不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而是要适当脱离死板教材内容的约束,立足更为科学、系统的角度,结合学生学情,全面整合课程资源、课程文化、课程方法、课程背景、课程知识的学习体系,启迪学生结合个人爱好来全面开展具有创新性、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和课程学习充分结合,发现艺术院校的实践价值,从而主动钻研课程知识,全面了解课程知识,主动学习教学内容。

三、在我国艺术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实施思路

(一)着眼艺术院校校情,强化分类指导

对于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有效把握,是在艺术院校推行的前提基础。艺术院校的发展不仅与理工院校存在不同,而且各所艺术院校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在推行学分制时,考量到不同艺术院校的软硬件设施、保障学分管理的资源条件有所不同,必须做到因校制宜,充分考虑到艺术院校自身的现实承载力,制定不同的制度体系。同时,各艺术院校自身所涉及的学分制管理问题也不尽相同,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举措也要充分考虑自身校情。例如部属艺术院校的城市学生、东南部发达地区学生比例比较高,而许多的地方及高职院校的农村学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学生比例比较高,不同地区的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具备的艺术素养,获取的艺术资源等方面是不同的,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盲目脱离自身实际,就会导致此项工作的落实难以有效保障。因此,推进学分制,必须要注意统筹规划,强化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部署、分类管控,在形成面上的、类别化的制度体系的同时,着眼艺术院校具体情况,通过共同协商的方式,制定“一校一策”的个性化方案,推进学分制管理有效开展。当前,受外部客观环境限制,推进学分制要改变为自然年为基准的年限方式,推进弹性化的考核机制,以学分计量的选修代替学年计量的必修,模糊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概念,形成更为机动、灵活学制样态,赋予学生更为自由、主动的学习权利。未来,伴随着艺术院校的深入发展,学分制管理不断深化,着眼于艺术院校动态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强化对于学分制整体环境的严格检测,深度把握艺术院校的水平特点,对于学分制实施情况也要进行适时调整,以使其符合艺术院校发展的客观现状。最后,要强化战略性、宏观性、实践思考,合理掌握延展空间,预留工作弹性,使学分制既有灵活性,又保持原则性,有利于其在具体工作中更好的得到落实。endprint

(二)立足学生特点,确保工作思路精准

学生群体是学分制的实施主体。然而,由于自身资源条件、外部环境机制等方面原因,学生群体整体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校发展,出现一定的更新与变化。相对于学生群体的人员数量,现有的,特别是优质的艺术院校资源不可能普惠到每一个人身上。着眼于以上情况,艺术院校要做到因时而异,因势而谋,因生而异,着眼自身所具有教育资源条件,对学生群体做好动态分析、评定,严谨科学而机动灵活的界定学生群体范围,为学分制有效落实提供财力、物力、师资保障。作为落实学分管理,保障学生群体权益的重要参与单位,艺术院校可谓责无旁贷。为引导艺术院校更好的履行自身在推进学分制的责任义务,激发学校各部门写手推进学分管理的内在活力,艺术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参考指标基准,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明确其工作底线,将其学分制完成情况与奖优树先挂钩。同时,要提升学分制实施工作的开放度、公开度,及时公布完成情况,提升舆论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学分目标的倒逼机制建设。

(三)畅通沟通渠道,提升信息传播水平

关于课程信息、授课教師情况等信息有效传播是推进学分制的重要因素,在艺术院校也是如此。推进学分制,必须将信息流动与传播机制作为学分制学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具体的落实中,不仅要提升学校的信息收集能力,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机构建设,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信息聚散平台,创新信息传递模式,还要强化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利用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丰富信息传递内容,特别结合学生的艺术专业门类与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引导学生更了解自身艺术修为、艺术领域的发展规律、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强化因素分析,科学做好效果研判

对当前学分制情况的科学把握,是开展学分考核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强化相关信息的采集与统计。结合工作要求,将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到学分制工作当中。着眼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形成相应的数据系统,建立起科学规范、资源丰富、范围广泛、典型突出的数据体系。强化学分指标的影响因子分析,对包括专业特点、学缘经历、年龄特点等关系学分管理实现的关键信息进行调查分析与筛选研究,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参考。艺术院校可以根据学分目标达成情况,开展基于特定主题的专门调查,对艺术院校的学分管理政策、艺术院校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提升数据调查的针对性。同时,要根据学分管理工作的推进与开展情况,依据学分指标,对数据收集的形式、范围、内容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同步调整,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其进行共享,以方便学术研究、工作参考、政策制定。

参考文献

[1]董占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分制体系建立的关键问题[J].设计艺术,2015(4)

[2]李梦洋.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