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藏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探讨

2018-01-22拉巴平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职业教育西藏

拉巴平措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各职业院校正大力培养社会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下,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都应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对如何促进计算机教学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藏 职业教育 计算机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要适当加入德育教育,以培养出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西藏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职业院校中的学生更是能力不一,为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基础能力的不足更是难以形成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部分学生无法在课下练习操作,而在本节知识没有消化的前提下,教师又会教学新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积累压,逐渐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二)计算机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西藏地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还停止于旧的时代,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上计算机老师讲解课本内容,依次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完毕,计算机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工场模式,没有注重学生差异,忽视教学规律,造成教育的一刀切,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很大,甚至无法弥补,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就业压力很大,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三)计算机课程更新速度缓慢,跟不上现实应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许多计算机课程只能涉及到比较浅显的、初步了解,学有余力,希望能够进一步自学的学生无从下手,因为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的部分没有涉及,学生无法自主的完成。许多计算机领域已经不再使用属于淘汰的或者将要淘汰的软件、方法,在职业学校这样的课程依然存在,无法跟进社会的需求。

二、促进西藏地区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一)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才。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西藏地區的中职学生中有许多留守子女,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更容易走入歧途。因此中职院校中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应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专业和素质共同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以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课程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和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模块教学。计算机专业可分解成“办公自动化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组装维修模块”、“动画制作模块”等几大模块来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就业,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三)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过去教师掌握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新的教学模式下,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过去西藏地区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有限,计算机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操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下,中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等都获得了改善,应立即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和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更好的运用。另外,以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为主要传播知识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有助于缓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造成的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的尴尬局面。此外,多媒体设备可以多方面的展示知识内容,一些需要教师用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表述的内容在多媒体上面可以直观地演示出来,既方便了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接受。此外,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直观的反应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各个方面感知知识,可以马上动手操作,便于学生将知识吸收并内化。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教学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教学环节的优化,其基本规律是贯穿在教师备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教材开发创新—学生的学习操作及教和学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更好地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教学,着眼于开发智力,着力于掌握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扎西顿珠.关于西藏中职班计算机教学方法提升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98—98.

[2]王慧洪.针对内地西藏中职班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职业教育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