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2018-01-22毛志伟

祖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

毛志伟

摘要:自信在每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升至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行与自信有着紧密的联系。自信来自理论与制度的自信,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自信。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方向,这是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必须正确认识及处理它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文化

党的十八大,学界专家探讨了与自信相关的问题,主要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上进行,而对于文化自信并没有针对性的给予一定的解释。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局出发,文化自信多次被强调,并将它与三大自信共同联系在一起。文化自信的内涵及作用意义得到了明确。以下就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进行一定的探析。

一、深刻领会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与发展离不开民族的文化自信,它是最核心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须坚定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但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自信。文化的力量是强大而持久的而文化自信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整个道路发展途中有着最基础,最根本、最深远的影响。文化自信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无论是哪一种自信都是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的。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所以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坚定自己对文化及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当代中国,必须坚持马克主义为指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丢掉了民族的思想文化等于失去了灵魂,这个民族将毫无立足之地。文化自信的增强就是引导人们客观认识当下中国的发展及外部世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是道路、理论、制度的坚持、传承、创新与完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完成的,同时它们又是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人们必须清楚认识并加以坚持,才能让中华文明散发出新的生机。只有确立文化自信,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道路、制度、理论的自信。

二、增强文化自信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

以马克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它的发展是与马克主义共进退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面貌的探索,加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对处在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保持高度自信。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做到深刻的了解,给予它充分的信任,才能找到文化自信的精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思想基础。十八大以来,就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诠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根本性意义。

但就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攻击,相关党员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必须对这种现象提高警惕。杜绝过度崇拜西方资本主义,以西方的标准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品头论足。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在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它存在着过时的风险,利用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冲击着旧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标准,最终为社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对于这些现象的产生,必须做好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将会严重阻碍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最根本的必须做到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其为引领,掌握全局与方向,用长远的目光认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客观的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但总整体发展形态来看是好的。西方国家及相关敌对势力利用话语霸权来实施文化渗透,散布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观点,让国内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冲击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今的意识形态相对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抛弃马克思主义,那么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念将不复存在。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马克主义的主导及话语权,从话语底气上增强,打破西方话语的垄断,确保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引导,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渗透,适时帮群众理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文化自信。

三、增强文化自信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除了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外,还有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给予自信。民族文化随着历史发展的长河,生生不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及精神象征。它赋予了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底蕴。但万事都存在利弊,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民族文化的宣扬与继承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处理古今问题,认识文化为整个民族带來的影响,认识文化的精神意义。不能一味的陷在传统文化的消极、负面因素中不能自拔,完全否定而偏向西方文化。坚持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精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文化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不能带有盲目性。要看到它的弊端,要看到它存在的局限性与封建性。不能企图用封建思想来影响中国当下的发展。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要明确当代中国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延续历史,要依据时代的特点进行转换。对于陈旧的加以改造,对于有借鉴价值的加以利用,赋予它们新的社会内涵,促进它们的现代化,充分融合到当下的发展中去,扩大它们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获得文化建设成就,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精神支持。

四、结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新时代下,也能传承发扬并创新文化,获得再次的辉煌。它能够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自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信仰地位,杜绝攻击马克主义的谬论产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的创新与创造,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超越西方文明,形成强大的自身文明建设。对此,我们绝对有信心。

参考文献:

[1]肖香龙.文化自信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6).

[2]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

[3]黄楠森,龚书铎,陈先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