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1-22李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意义高中地理环境保护

摘 要:如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培养我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了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教育中,培养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他们社会发展方向认识的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环保意识的树立,让他们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将有关知识与环境保护相联系,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起对环境的关注,加强对环境的亲切与热爱,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维。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境保护 教学意义

一、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

“环境教育”一词出现于1970年的环境教育法中。根据环境教育的定义,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有关环境的内容和知识,以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为主题,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等之间关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有的学校将环境教育设置为独立的课程,有的将它正式纳入了学校应当开展的课程。在高中的学习中,教材的内容含有大量与环境有关的知识,主要涉及为生态平衡,例如,地理教材将“环境”作为章节,化学教材将“空气污染”和“水保护”作为了必备知识。除此之外,美术课程会让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写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目前政府已经设置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破坏环境的行为,与此同时,在环境教育方面也應当积极宣传环保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保护环境的课程引导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将所学知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高中地理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2.1环境保护教育的开展可以顺应时代需要,提高高中生的素质。

我国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领域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建设。高中阶段是高中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他们树立起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提升道德素养、全面看待未来、为建设国家做贡献,成为了他们的必备教育环节。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可以让他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保的思维意识,为地球的环境保护自觉做出贡献。

2.2环境保护教育的开展有利于高中生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有利于他们科学精神与科学习惯的养成。如何改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科学性的话题,只有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从内心中树立这种意识,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适应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的对待环境。

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3.1开展课堂环境教育

在课堂中开展环境教育基本目的是在于学习必要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仅仅只有地理知识,同时还设计了许多环境教育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学习。在设计教学内容中,应当明确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并根据社会现状进行改善,保障内容具有说服力,用它们来支持环境教育的开展。

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漫画进行问题的开展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漫画的理解,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究,并且落实到环境主题中。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应教学影片的开展,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究其发生的根源,并且通过讨论来增强学生的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再现环境保护主体情境,以此来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此类活动的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开展课外环境教育

开展环境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同时也要落实到课外活动上。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活动,分发环保材料以及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让环境教育渗透到家庭和社区中。通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环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巩固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每个公民都应从小事做起,将环境保护作为日常开展的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方式可以是环境教育更加实际计划,更有意义。

3.3关注时事,结合实际

当代高中生应当时刻关注时事,只有了解了身边发生的事情,才能联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目前,雾霾现象受到了全国甚至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将这个话题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进行采访等方式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环保方面知识与关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意识到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4增强社会实践

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下,这些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我们周围的环境,组织学生进行考察,这样可以拉近他们与自然的距离,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并认识到环境都存在着哪些问题。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方法。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对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为环保做出贡献。

四、结语

教师不应该仅仅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并用合适的方式去获得知识,完善自己。高中地理教学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来形成正确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思想,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通过高中地理环境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蓝宗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 (7) :93

[2]王小东.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6 (11) :143

[3]刘成.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研究[J].神州旬刊,2016 (5) :68

作者简介:李媛(1982.08-),女,汉,山东日照东港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单位: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意义高中地理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
分层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践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