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鱼”与廉洁

2018-01-22白晓红

生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公孙甲鱼丞相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了一篇公孙仪拒甲鱼的故事,讲的是鲁国丞相公孙仪,平时喜食甲鱼。于是人们都争抢买甲鱼送给他。公孙仪一概拒收。他的弟弟不解地问他:您这么喜欢吃甲鱼,为什么不收下?公孙仪答曰:正是因为我爱吃甲鱼才不收鱼。我如果收了别人的甲鱼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徇情枉法;徇情枉法就当不成丞相。到那时,虽然喜欢吃甲鱼,别人也不会给我送甲鱼,我也无力自己买甲鱼来吃。现在我不收人家的甲鱼,也没有被罢免,我喜欢吃甲鱼,就能够长久地自己买甲鱼来吃。

读罢此文,我不由为公孙仪拍案叫好。同时又想到了另一则跟甲鱼有关的故事:和珅好吃甲鱼,说那东西营养价值高,味道特美。既然知道和中堂的这点爱好,自然是不遗余力地逢迎。和珅快过生日的时候,一位县官儿,打发全县民众、衙役仆从四处捞捕,抓到了十几只个大肥美的甲鱼。装在镶珠嵌翠的瓷缸里,要往和府送。怕路上被人吃拿卡要,就命师爷写了张红纸签条"为和大人祝寿",贴在缸上。何绅生日那天百官都来祝贺,正寒暄间,门房送信说某知县送贺礼。话刚说完,一班衙役抬着一口大缸走进门来。大家不知是什么东西,都凑过来看,只见缸上馆阁题正经八百地写着"为(是)和大人",原来是抬缸的不小心把字条的下半截给蹭掉了。众人不解,一揭封条竟然是优哉游哉的甲鱼,哄堂大笑。

这两则故事讲的都是有关甲鱼的,甲鱼的味道肯定是鲜美的,但就是因为获得的手段不同,食鱼之人的结局截然相反,一个名垂青史,受人敬仰;一个遗臭万年,遭人唾弃。如果去选择,所有的人都愿意做第一则故事中的公孙仪,原因我认为公孙仪具有廉洁自律的认知心理,在行动上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廉洁自律规则的监督。

其一,是具有廉洁自律的认知心理。这是难能可贵的。人,因为地位的不同,所受的待遇也不一样。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众人自然仰首看之,言语必然敬之,每天被笑脸与顺从捧得高高在上的公孙仪,没有因为自己是丞相就坦然地收受自己爱吃的鱼,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别人送鱼给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官职—丞相。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公孙仪不就是丞相吗?是的,在位时公孙仪就是丞相,送鱼给丞相就是给公孙仪;退位后呢?公孙仪就不是丞相了,送鱼给丞相就不会给公孙仪了。俗话说当局者迷,而身在局中的公孙仪竟能以一个局外人的清醒看清局内事的本质,实在是大智。

其二,在行动上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鱼小而收之。一条鱼,仅仅是一条鱼而已,收了又有何妨?公孙仪却一概拒收,这绝不是作秀,他明白,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收了别人的鱼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要徇情枉法。那时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鱼也收了,吃也吃了,纵然想收手,也被人家抓住了把柄,只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越陷越深。终日凄凄惶惶,又何得一刻安然?许多人因贪而身陷囹圄时,会痛哭流涕地控诉钱的铜臭是万恶之根源。其实钱本身并没有臭味,鱼也一直以鲜美而受人青睐,那么是哪里出了问题了呢?正所谓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对钱的贪欲及对贪欲的放纵才是万恶之根源。人可能没有欲望吗?不可能。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欲望的主人,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奴役,唯此方可清清白白做官,坦坦荡荡做人。

其三,自觉接受廉洁自律法规的监督。能领悟“收受鱼而无鱼可吃,不收鱼而可长久吃鱼”的道理。收了鱼怎会无鱼可吃?且听听公孙仪的道理:送鱼者必因有求于己才给自己送鱼,收了鱼就要网开一面为别人办事,就要徇情枉法(因为正当之事不需要送鱼),徇情枉法则当不成丞相,当不成丞相即使想吃鱼却已没人送鱼,自己也无力买鱼所以导致无鱼可吃;而不收别人的鱼,凭着自己的合法收入也可达到出入有车辇,吃穿可随心,宽敞的宅邸可供居住,天伦之乐可安心享受。想吃鱼,随时可以吃得。

记得前几年有一篇文章写到“三个看一看”:第一是到贫困地区看一看,才知道老百姓有的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第二是到监狱里去看一看,才知道过去无论官大官小,进了监狱都一视同仁,三五个人一间,七八个人一间,你照样住。第三是去火葬场看一看,才知道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什么都带不走。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可是许多人却只有在锒铛入狱时才开始领悟,才深感后悔。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使廉洁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心理认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作者简介:白晓红,陕西省千阳县委党校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孙甲鱼丞相
公义与私交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吉祥三宝”破壳记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丞相何故发笑
沪上甲鱼旧事
下半年甲鱼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