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1-22马济天
内容摘要: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渠道之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一.作文教学中渗透健康的求实心理;二.作文教学要渗透健康的“独创”意识;三.作文教学中渗透健康的竞争心理。
关键词:作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渠道之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的几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中,都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采取措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作文教学中渗透健康的求实心理
当前学生作文,一个明显的倾向是,虚拟造假的多,写真人真事的少,如写《第一次……》,除过第一次做饭、烧菜、学自行车、学做买卖好像再没得写了;写起《母爱》,无非是“冒雨背着去看病”,“陪学到深夜”;写《我的老师》,不是头发花白的老师带病坚持工作,就是让年轻的教师救助溺水的孩子。西北内陆的夏天,竟然是金黄的稻浪一望无际;西北家乡的风景,竟然是无边的大海,波浪滔天。更有甚者,师恩亲情的话题,经常出现父母双亡或一方亡故,对着遗像痛哭的“感人”场面或老师为救助同学,与歹徒搏斗,重伤住院,“抢救无效而亡”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
为什么那么多活人活事不写,真情实感不抒,偏要去胡编乱抄,热衷造假呢?这除了学生生活阅历少,不善观察,缺少积累,不善联想外,与老师的指导也很有关系。对于满篇抄袭、造假、胡编乱造的文风不加约束,甚至默许,久而久之,学生在作文造假中不但未受到惩罚,反而尝到了甜头,习以为常,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好作文就是假大空、胡编乱造,越离奇、越感人、越曲折越好,长此以往,心理定势、心理扭曲、人格变态。对于一些造假成风的习作,有人指出,学生还振振有词,称自己是虚构想象之作,是创作,古今中外大作家的经典之作,不都是虚构想象制作吗?有几部是真人真事呢?殊不知,名人大家之作,都是立足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虚构想象,是从生活真实上升到了艺术真实的境界。艺术真实是基于生活真实而高于生活真实的,而不是诸如学生习作中那些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的胡编乱造之作,这些是需要老师讲明,加以引导的。
因此,学生习作,一定要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写作中,坚持生活真实的原则,努力突破心理定势,培养健康的求实心理,在理论指引的同时,尤其要深入学生写作实际,引导学生写好“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他们写作过程中,指导他们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识别,坚持打假,培养健康的求实心理、审美心理,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作文教学要渗透健康的“独创”意识
好的习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亦即不同于别人习作的独创性,包括内容与形式的独创。内容上,尽量写别人未写或少写的东西,即使是别人写过的,自己要尽量写出别人未关注到的或未挖掘出的东西。形式上,要尽量写出自己的特色,或构思巧妙,或新颖独特,或活泼洒脱,一切都是在基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去创造、去虚构、去联想,这与前述脱离实际、胡编乱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杜撰有本质的不同,而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是一种健康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精神、审美人格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次水资源问题的作文中,一篇《请珍惜我们吧》的说明短文形式新颖生动,文章设置了水滴与“我”的一次对话,借水滴之口说明当前人类浪费水及水源短缺问题,巧妙地将主题表现出来,一改以往呆板的说明方式,因此在众多习作中脱颖而出。还有一篇《奇特的审判》写水槽被水管告上法庭,水槽又告水龙头不尽职责,结果,一宗牵连众多的“大案”引出了一场奇特的审判,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这一切都是由于人不珍惜水所致,并以“大脑”被处罚结局。案情扑朔迷离,悬念丛生,很吸引人,形象鲜明,能言善辩的排水管,据理力争的水槽,满腹委屈的水龙头,伤痕累累的手,公正严明的审判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结尾明是对大脑的审判,实际是对人类的警告:一味浪费水资源,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有一篇文章名叫《鼠之鸣谢》,借老鼠之“口”,轻松的说出了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恶果。选材新颖,视觉独特,写的有趣而深刻,可谓理趣交融,耐人品读。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文章虽然独特,但都是联想想象,与所提事实相矛盾,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其实,这并不矛盾,是作者真正做到探究现实的真谛,插上幻想的彩翼。是对大量生活实际观察、思考、总结后,对生活真实艺术化的呈现,是一种艺术真实的境界,与那些脱离实际、哗众取宠、胡编乱造以搏眼球的习作有本质的区别的。
因此,学生习作,真实是基础,独创是生命,健康是本真。惟其如此,才能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人格,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作文教学中渗透健康的竞争心理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竞争,学习活动中,良性的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即如作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譬如竞赛评比,推荐佳作投稿,优秀习作展评,表扬激励等,确实能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热情,但也容易出现一些极端现象,一些意志薄弱者、写作水平低下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心理脆弱、性格偏激者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一些优秀者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心理等等,这些心理如不及时引导、纠正,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学业。因此,作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就要注意培养、渗透健康的竞争心理。
培养、渗透健康的竞争心理,首先要从正面让学生了解,正常的竞争心理,就是凭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去取胜的心理。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准备,就是要有拼命取他人之长,又能努力补他人之短的宽阔胸怀。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用正确的方法,随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矫治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偏激心理、自满心理等,使同学们真正具有“努力就有回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无傲骨”,“拼命地追求成功,但不期待一定成功”等等的健康的竞争心理。
比如有这样一个事例,不久前,班里一位同学在省级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消息传来,班上一片欢腾,许多同学向他祝贺,有的甚至同他拥抱,但也有两位本来同他关系十分要好的朋友小A小B,竟莫名其妙地同他疏远了,他们放学后故意先走,把她孤零零地抛在后头,甚至在其他同学跟前说起那位获奖同学的坏话。我知道这是嫉妒心理在作怪,是一种危险信号,不及时化解,会影响同学关系的,必须及时干预。但我没有直接批评小A小B同学,而是在第二天的晨会上,表扬了那位获奖同学为班级为学校争了光,并且号召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并且赞扬了全班同学向他表示祝贺所表现出来的最真挚最纯洁的感情,后来我发现这小A小B同学又一下子同那位同学亲热了起来,而且还真诚地要他“介绍介绍经验”。在这件事情中,如果不是老师的妥善引导,如果只是一味地简单粗暴,如果任由嫉妒心理作怪而不加引导,同学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僵化,一定会进而影响同学关系,影响学业。我们应该坚信,不健康的竞争心理,一旦消除,在未来的写作竞争中,他们就完全有可能去比翼齐飞。
心理健康与否,确实影响着人格的完善当,也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时刻对其予以关注,那么,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主动,抓出成效来。
(作者介绍:马济天,甘肃省庄浪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