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也纳开放式街区制及其启示

2018-01-22仵希亮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维也纳绿地开放式

仵希亮

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推广街区制,打破小区围墙,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小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行城市发展街区制,对提高城市社区建设资源使用率、增强社区文化生活交流、美化城市生活环境等能起到重要作用。这里借鉴奥地利维也纳的经验,结合维也纳的旅居经历,讲讲维也纳的街区制。

奥地利有866万人,作为奥地利首都的维也纳,也是奥地利最大城市,拥有180万人。曾做过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的维也纳,后为奥匈帝国首都,如今维也纳又是联合国四大总部驻地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就设在这座城市里。维也纳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不断学习其他地方城市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特点,而成为独特的维也纳。

一、开放式社區、政府和大学

维也纳是街区制城市,少有封闭式社区,很多社区都是开放式的,并充分融入到社会里。不过,它也有封闭式的机构和社区,但其规模都比较小,建筑也都是整体结构,周边是楼房,里面有个天井,这算是封闭式建筑。很多建筑都是显露在社会里,无论是政府机构,或是民居,都是如此。比如政府方面的奥地利总统府、总理府都仅是一套单独的建筑。总统府位于奥地利霍夫宫(Hofburg),总理府在总统府对面,平时总统府门口和总理府门口仅有一两个警察值班看守。维也纳市政府则是封闭式建筑,四周为楼房,里面有个天井的院落,门口也有一两个警察值守。维也纳大学在维也纳城市里有七十多处,其主校区建筑很古老,是封闭式天井式建筑,天井四周都是建筑,沿天井是长长的走廊,可以通达建筑主体的任何地方。由此,维也纳开放式社区的建设不仅仅是民居的改变,而是从政府到大学的一连串改变。

维也纳很多建筑都是古老建筑,有几百年的历史,维也纳街区制规划思想渊源悠久,因袭传统累积下来,不是一两年内形成的。维也纳城市变化很慢,少有新的建筑,维也纳古城区保留完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没有盲目地扩建。在城市交通解决上,面对增加的车辆,维也纳的老街道通过大量的单行道来解决古老街道狭窄的问题。维也纳开放式社区是因袭传统,从传统建筑结构上逐渐演变而成的,而不是大规模改造,一蹴而就。

大学的发展也不存在大学城建设问题。维也纳大学的许多机构和学院分散在维也纳各个地方,大学充分融入了社会。具体到众多的单独建筑,也都直接呈现在社会里,没有围墙外在保护,这些建筑都是通过内部的门禁系统来解决安全问题,开放式社区是以单个建筑的安全系统保障为前提的。一些现代化的建筑,都安装有现代化的门禁系统。一些新建不久的大学也没有院落,比如维也纳经济大学新建搬迁的校园就是开放的,校园没有围墙,行人可以任意在校区里通过,但校园内禁行自行车和机动车,自行车的停放有指定位置,机动车辆只能停在校园的地下车库。维也纳经济大学的新校区都安装有先进的电子门禁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可以与学校各个学院的办公室门禁及餐饮、打印机关联在一起,整体上体现出智能化、系统化特点。

二、住房体系确保不盲目扩建

维也纳从政府到学校到社区,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经营。整个城市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分布,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房屋和土地,而不盲目建设。维也纳市没有统一的使馆区,不存在大学城。城市鼓励人员的流动,对于住房不是所有和占有,因此维也纳城市里有一半的人口在租房,政府积极鼓励租房,不鼓励自购房,对于自购房如果作为投资转让,要缴纳高昂的转让费。政府鼓励租房,对于困难人群有一定的租房补贴,政府自身也有大量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到目前为止,维也纳市政府自有建设住房22万套。民间社会里也准许有限营利公司和合作社(?sterreichischer Verband gemeinnütziger Bauvereinigungen)参与租房经营。维也纳人性化的租房体系保证了维也纳房屋能够充分流动起来,使既有的房屋资源充分被盘活,实现流动,维也纳这种租房体系使维也纳不盲目大扩大建。

维也纳对所属城区都有功能混合(Mixnutzung)的规定要求,并进一步对每个特定的城市区域详细规定,避免单一功能的城区对整个城区存在一定的影响。维也纳对政府社会保障性住房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规定,要求每个城区都要搭配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这种住房由政府出资筹集,提供具有本国国籍的贫困人群租赁,这个区域的居民的混合,使该城区有足量的居民,一定限度地防止贫民窑和贵族区的两极分化。

由于住房政策和欧洲家庭结构的影响,大学里不提供住宿,孩子成年后,就需要从家庭搬出来,与父母分开住,因此维也纳公寓就很多,其中单身公寓也占一大部分。这些公寓很注重房间的配套设施,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需要,以单身公寓来讲,公寓里充分融进了公共厨房、卫生间、洗衣房等功能间。随着欧洲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一些老式楼房改装了电梯,使维也纳的楼房大都有了电梯,尽管所安电梯有很多是小型的,但比较适合维也纳的低层楼房。

三、广场绿地承载公共功能

维也纳开放式社区是作为一个整体经营,其城市的公园、广场(Platz)有很多,城市里的绿色见缝插针,点缀城市各个角落。维也纳注重公园广场的规划,有些是集中连片的公园,这些是历史上形成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集中连片的公园,比如新老多瑙河两侧公园及河心岛屿(Donauinsel)公园,也有集合很多运动场地的公园,比如Prater。维也纳还有很多随处可见的绿地和广场,这些公园、广场和绿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广场,哪里是绿地,抑或是公园,而多是表现为广场、绿地和公园的综合体。

Platz在德文里是广场的意思,但很多都是小型的广场。这些广场融合了绿地,分散在维也纳整个城市里,这些绿地上承载着遛狗场和小型的运动场以及儿童游乐场,这些场所承载了城市里很多公共功能。这些公园、广场和绿地还能充分吸纳维也纳民众,使人们能够走出来,使城市有吐纳聚散之地。endprint

维也纳作为国际性城市,这些广场和绿色空间还兼具举办公共活动的功能,是城市里人们的聚集空间。比如维也纳市政厅广场(Rathausplatz)和总统府门前的英雄广场(Heldenplatz),常年有展览在这里举办。这些广场所举办的展览不是企业举办的工业品、商品展览,而是民间组织牵头举办的兴趣活动展览或集会。维也纳市政厅广场一年到头活动不断,歌舞升平,有电影节、滑冰节、自行车节、圣诞市场等。维也纳总统府门前的英雄广场也常有活动,每年都有农民的农产品集会,也有奥地利各地举办的推介当地的展览。这些都是民间的活动,除主题展览之外,展会还充分考虑人们的需要,配带上很多风味美食。

在市政广场和国家广场,有一年一度的奥地利国庆日活动展览。国庆日当天,英雄广场上会有军事武器展示,民众可以触摸到武器,有官兵讲解互动,市政厅广场也有维也纳市政府各个部门公务人员的展览,介绍自己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总统府、总理府和国会都会向社会公眾开放,总统、总理也会于国庆日当天接见参观总统府的民众。国家总统总理、公务人员及军人和民众借着广场的活动就对接上了,人们可从广场具体的活动中触摸到国家的真实存在。进一步讲,开放式社区需要城市里有承载公共功能的广场和绿地空间,从民间参与,到政府自我的主动开放,都是开放式社区进一步的延伸。

相比较封闭式社区的公共场所的私人所有,开放式社区以整个城市为全盘考虑,在土地利用程度上更节俭,更有效,更彰显了社会的多元与开放。人们从封闭空间走向开放的社会,不同人群之间直接沟通与对接,使社会有了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城市公共广场与绿地就为差异的个人与群体找到了共通之处的对话平台。

四、开放街区制下对私产和个人权利的尊重

奥地利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城市里有些地方会有Privat(私有)的标记。凡是标记Privat的地方就是对公众禁行的区域,这些Privat标记的区域是个人家庭所有,或是属于某个机构组织所有。在私域和公域之间以矮矮的栅栏相隔开,有些甚至连栅栏也没有,只是在绿地上稍微用个铁链做标记,这就不影响公域和私域两个区域在绿色和空间上融合。在维也纳也有标记Privat的私人所有的路,这路只是限制个人或某些群体所使用,外来的车辆没有经过准许不能使用。有些山脚下的社区的路口会有T字形的标记,这是提示前方是断头路,此路不通,提醒路人不要走冤枉路。

街区制下的街区融合了不同人的利益,人们在各自权利下生活。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态度取向。以养狗为例,欧洲人爱狗,奥地利人和维也纳人也不例外,从人和狗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感受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从不利的方面来讲,养狗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狗吠和狗粪,如果对犬只管理不好,则会危害到城市中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维也纳对犬只的管理也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基础上,个人有养狗的权利,犬只有搭乘公共交通的福利,但狗主人需要为犬只带上嘴笼子,而且用绳子牵着。城市里可以遛狗,但只能在街头角落的绿地遛狗场里进行。一些大型犬在维也纳也可以养,但需要养狗人考取大型犬喂养资格证(Verpflichtender Hundeführschein),以防止一些人没有能力养大型犬。养狗人需要掌握一些动物心理学和一些具体操作的能力,养狗人的年龄和行为能力也都有限定。维也纳政府强制饲养大型犬的养狗人,必须取得大型犬喂养资格证,对于一般犬只的喂养,政府也是鼓励人们考取资格证。

五、便利的公共交通作支撑

作为开放式社区,构建街区制城市,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完善的交通才能使街区制成为可能。维也纳大学在维也纳市有七十多处,这么多区域,从一处到一处,要求时间上能够准时到达。维也纳市有完善的交通体系,由火车、地铁、有轨电车及巴士所构筑的城市交通网,以次票、天票、周票、月票和年票为收费体制,实现城市区域内无障碍乘车,凭票在一定区域内可以任意换乘。车上仅有一个司机,不验票,偶尔会有人穿便衣查票,这个体制减少了很多监督成本。人们的自觉购票和高额处罚保障了维也纳公共交通的有序运行。城市公共交通能够保证车辆的准时到达,公共交通的到达时间都是精确到几点几分,这种精确性能够给人充分预期,使人们能够从容地安排出行时间。

如此完善的体系和精确的运行时间,使得维也纳市的公共交通非常快捷,城区内任意两点的最远距离能在一小时到达成为现实。维也纳各种公共交通之间的方便换乘,能够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换乘,地铁站都安装有垂直升降电梯,有轨电车和巴士门口处都安装有上下挡板,残疾人士上下车时,司机会把挡板放下,帮助残疾人士上下车,这些人性化设置和爱心服务使残疾人、婴儿车以及盲人都得以顺利出行。

维也纳街区制把城市作为整体经营,其停车管理也是以人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前提。维也纳以区域划分,每个区对不同地段有不同收费标准。车主可以事先购买停车票,自觉填写停车时段,放置车辆挡风玻璃下面供警察巡视检查。警察对没有停车票和超出停车时间的车辆给予严格处罚。

维也纳城市没有鸣笛,街道上静悄悄的,行人车辆有序通行,车让行人,这些都是建立在人的文明素质基础上的。因此,开放式社区的城市需要考虑公共交通的优先和完善,只有保证准点到达和便利搭乘,只有人们自身素质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里的交通问题。

六、街区制背后的高度社会化

维也纳的街区制是建立在社会化程度的基础上,只有用社会化的理念,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用社会化的思维去经营,一个城市才能显现出完整性和系统性。

社会化的思路表现在大学上,以维也纳大学为例,维也纳大学只有教学科研和行政功能,所有的建筑都是承载这些功能,维也纳大学没有食堂和宿舍,这些都是通过社会化解决,由社会提供。维也纳大学的教师不需要解决住房和家属工作问题,也不需要解决养老和医疗问题,这些都是通过社会化解决,由社会提供住房,由社会解决养老和医疗,人们的养老金是从工作的收入中缴纳,与工作单位性质无关。维也纳大学由此得以轻装上阵,仅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其他问题都交由社会化解决。维也纳政府公务员也是如此,公务员和社会人员拥有一样的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endprint

維也纳街区制离不开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化根源——各种社会思潮,我们可以从维也纳街头的广告看出维也纳社会化的程度。在维也纳市,灯杆上也张贴着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个性。维也纳的灯杆小广告都不是商业广告,而是表达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非政府组织小广告。自由开放的城市空间,酝酿着各种社会思想,街区制的城市布局为社会非政府组织广泛发展提供了可能。

维也纳城市的发展也就是城市的社会化,从开放式社区走向开放式社会,这是与一个城市有着发达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相匹配的。因此,街区制的城市所实现的开放式社区仅是表面的现象,其背后是城市充分实现社会化,城市有着大量的社会组织作为开放式城市的支撑。从开放式社区到开放式社会,这需要一种开放式的头脑,凝成各样的社会思潮,从而形成大量的社会组织,由大量的社会组织而形成开放式社会,开放式社会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开放式社区,也就是街区制。

七、反思及对我国推广街区制之启示

维也纳作为开放性、国际性城市,其城市布局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慢慢改造,非盲目大扩大建。其街区制形成是建立在人性需求的基础上,考虑人的便利性,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维也纳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屋和空间,便利的交通,使房屋和空间能够被充分地利用,即使如维也纳大学这样庞大的学校,在维也纳有多处分布,但由于交通的便利性,整个城市便流动起来。

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经营,城市里也预留了很多公共空间,这些公园、广场和绿地承载了很多社会功能。当然维也纳街区制的布局是建立在维也纳私有产权和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城市里注重一种制度的稳定和产权的保护,使城市无法大拆大建,注重于现有房屋和道路资源的调节、整合和流动。

从维也纳的经验联系到我国各地的城市化现实看,尽管中西方之间有着种种差异,比如奥地利土地个人私有与我国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差异,但是我国城市与维也纳在人文精神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维也纳城市的建设经验也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启示。

尽管土地所有制不同,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节能社会上,如何减少浪费,注重规划,而不是大拆大建,这是现今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在维也纳古老的城市格局下,如何利用现有建筑布局,发展街区制,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社区谋划,而不是存在分散的各种封闭式社区。在这种街区制发展中,政府与大学更是应被首先考虑到的,其开放性更是街区制的引领和代表。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街区制的过程中,在交通规划上也需与街区制相配套,从人的便利性出发规划交通。

同时,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城市需加快对现有建筑的改造,为多层楼房增加电梯,改变“住者有其房”的观念,发展公共住房,发展公寓式住宅,从人性需要方面系统性、全局性设计公寓,注重公寓功能房的配置。对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进行开发与整合,使其融入更多的社会功能,使之不仅成为“看”的部分,还应有社会属性,使公园和绿地成为人们交流的场所,成为人们公共活动的沟通空间。注重城市的开放性社区是最终为了形成开放性社会,以开放性社会理念去经营城市,因为街区制开放性社区背后的理念是城市社会化。

(责任编辑:李静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维也纳绿地开放式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走进绿地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图说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
高中物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