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五加二等于零

2018-01-22崔颜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厌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崔颜颜

〔摘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学生成长的路更为顺畅。作为一名教师,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中总是能遇到家庭教育给学校教育拖后腿的情况,让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总是小于7,甚至有些家长让5加2等于了0。本文由一则辅导案例提出了此问题,引发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厌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6-0052-03

第一次知道小C,是她的妈妈主动打电话来求救。电话那边是一个无助的妈妈,无奈地讲述着自己的女儿开学一个月了,无论如何也不想来学校。边听着这位焦虑的妈妈的述说,我的脑海里边设想着孩子厌学的各种原因: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师生矛盾……但是,在和孩子的父母作进一步沟通后,发现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一、妈妈眼里的女儿

小C的妈妈来到心理辅导室,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她用那种渴望的目光看着我说:“崔老师,您是心理老师,希望能帮帮我,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我看着她,点头回应:“看起来您因为孩子的问题很焦虑,您能跟我讲讲孩子的成长经历吗?”然后小C的妈妈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到小学、初中的经历一一道来,一个妈妈眼中的女儿在我心里逐渐变得清晰。

小C的爸爸妈妈都是国家公职人员,年轻的时候因为处于工作的上升期,注重事业的夫妻俩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中,小C出生后一直都由保姆抚养。有时,小C去奶奶家住,老人总是拿“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吓唬孩子,这让童年的小C很没有安全感,即使现在还会担心爸爸妈妈有一天会突然离开自己。小C上了小学,夫妻俩把她接到身边,总觉得有所亏欠,所以对小C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

小学的时候,虽然小C并是不很爱学习,周末放假总是在去学校前急急忙忙地把作业写完,但考试成绩在班级甚至是学校也能名列前茅。她不仅长时间担任班长,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是积极参加。妈妈总是无形之中传递给小C“你要上清华北大”这样的信息。而小C在和妈妈一起看新闻的时候,也特别自信地指着电视里的人物说“妈妈,我将来要做国家领导人。”

在妈妈对孩子这样的高期待中,在自己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中,在学校里的众星捧月中,小C度过了六年小学时光。

小C压线录取来到了全市最好的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小C发现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成为了倒数。从那个时候她就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了,直到有一次在宿舍里和舍管老师发生了冲突,被爸妈接回了家,就再也不想去学校了。爸爸妈妈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在征求了小C的意见后,转学到了现在的学校。可是刚过了一个多月,在一次周末放假后孩子再次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但是在爸爸的强硬要求下,还是回到了学校参加了期末考试。两个月的暑假过后,现在孩子在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要来学校了。家人一提到上学的问题,她情绪就会特别激动,夫妻俩只好作罢。小C也知道自己应该上学,有几次穿好了校服,背上了书包,但是临出门的时候还是退缩了。

小C的妈妈情绪激动,无助的她不停地流泪:“我现在一直在找各种方法,希望能让孩子回到学校。可是我跟她爸爸的意见很不一样,她爸爸现在用一些迷信的方法,让孩子喝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因为这些发生过很多次冲突,现在我真的很无助,老公没办法沟通,孩子又这样……”

妈妈眼里的女儿聪明、有理想,目前出现了心理问题,需要他人的帮助。

二、爸爸眼里的女儿

因为小C长时间不来学校,在小C妈妈的请求下,希望我们能够劝一下小C的爸爸,能让孩子通过科学的方法,回到学校。班主任和我一起到小C的家里家访,当时只有小C的爸爸在家。在和爸爸的沟通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无助但紧抓救命稻草的爸爸。

小C的爸爸告诉我们,他单位领导的孩子也是厌学,跑去北京找知名的心理专家,治疗了一次,回来后孩子还是拒绝上学,所以他认为心理学没什么用。他的领导介绍了一个做法事的朋友帮助小C,家里以前在文革的时候死过一些人,但是六七十年代,没有人拜祭,所以现在家里有一些“脏东西”导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C的爸爸认为孩子现在有所好转。以前孩子在家作息一点也不规律,白天睡觉,晚上一直看电视。(妈妈说孩子看喜剧节目的时候很开心,所以让孩子看电视节目,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现在白天允许孩子玩电脑,每天七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睡觉,已经可以恢复到正常的作息了。爸爸让小C去辅导班补习,虽然她一开始不乐意,但是现在已经在补习,甚至不用接送也会自己去。在我们问到“那您让孩子回学校上学的时候,她的态度怎么样”的时候,小C的爸爸只是说:“我的那位朋友说了,现在法事没完成,说了也没用,等什么时候都完成了,我的孩子就会去学校了”。看来他很清楚自己的孩子依然排斥上学,但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位朋友身上。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我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的孩子十一后应该会去学校上学的,我老婆天天和我吵架,说我迷信,在我朋友面前让我下不来台,她有什么方法她去做,别干预我!”这是临走之前,这位自信而情绪激动的爸爸说的话。

十一过后,小C的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要送孩子来上学。但是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小C歇斯底里的尖叫声。

爸爸眼里的女儿害羞、听话,但是暂时被“邪气”缠身,不日便会康复,回到学校。

三、原因分析

小C的问題实质上并不是厌学问题,而是厌恶学校学业受挫带来的压力。小C在家逃避学校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放纵型和溺爱型的养育方式和父母双方对孩子问题解决方式的分歧。这样的养育方式让小C在受挫时易产生回避行为,而家长的问题解决方式又为她的回避行为提供了支持。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将父母的养育方式分为权威型、放纵型、溺爱型、民主型四种类型。放纵和溺爱型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容易形成回避、消极的行为方式。西蒙兹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感受到被父母拒绝的孩子更容易情绪不稳、倔强而冷漠。endprint

小C在成长初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和父爱,这个时候充当孩子教育者的角色的是保姆。但是,保姆对于小C更多是生活上的照顾,教育上是缺失的,小C接受的是放纵型的养育方式。即使她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出于内疚和补偿心理,也是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孩子更多的是溺爱。而小时候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让小C感觉到的是被拒绝。这些导致小C情绪不稳,选择逃避学业受挫带来的压力。

挫折会让人产生失望、痛苦、沮丧等情绪反应,当面对不可回避的挫折的时候,我们会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正确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正确面对挫折,减轻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会让人退缩回避,不敢正視真实的自己。

小C在学校的学习中遇到挫折后,采用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躲在家里,不跟老师同学交流,以此来减轻学校学业失败带来的痛苦。在初次发现孩子拒绝回学校的时候,父母只是单纯地帮孩子转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厌学的原因。当问题再次出现,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爸爸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无压环境的避风港,让她可以免于承受学校学习压力带来的挫败感,而暂时沉浸在玩游戏、看电视带来的短暂的快乐中。即使学校想要通过正常的教育手段,希望家长配合帮助小C回到学校,爸爸却质疑学校的方法,不肯配合,坚决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孩子,让家校合作成为空谈,父亲的固执己见为孩子的教育又拖了后腿,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让一切又归为了零。

四、教育建议

首先,父母应该统一教育观念和方法。小C回避和老师同学的交往,最信任的只有自己的父母,也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在小C回避和老师、同学的交往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能够给予小C最大帮助的是她的父母。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教育观念应该保持一致,用统一的方法指导小C。而不应该像现在一样,双方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各自为政,让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或者毫不思考,只是接受对自己来说最简单的方法。

其次,家校合作,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的不当行为。与学校老师一起,正确分析孩子产生厌学的深层次原因,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小C重返校园。父母应该积极和学校老师联系,找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适之处,调整对于小C溺爱型的养育方式,让小C慢慢正视自己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现在的逃避行为。帮助小C发现身上的积极能量,不再为小C的逃避提供便利,让她开始学会适应压力,增强抗压能力。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中,才能帮助小C学会接受并适应学校学习的各种压力,重回校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端,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家校合作,目标一致,才能让孩子成长的路更为顺畅。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德胜学校,佛山,528333)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厌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