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思考
2018-01-22梁秀丽朱爱学
梁秀丽 朱爱学
〔摘要〕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是在学校德育处的支持下,利用班校会时间和业余时间,围绕异性交往主题,借助班会、读书活动、讲座、辩论会、咨询等形式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课程。本文阐述了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背景、开发原则、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方式及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效果、收获与反思。
〔关键词〕高中生;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6-0022-03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作为中小学健康专题教育活动课题组成员,在北京市中学生异性交往研究课题指导下,借助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在连续六年三轮的课题研究中形成了一套异性交往的主题教育活动课程。每轮课题,分具特色,第一轮课题,主要研究高中生异性间爱的能力。第二轮课题,研究侧重于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对高中学生进行异性交往技能指导。第三轮课题,浓缩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锁定为利用班级活动对高中学生进行异性交往技能指导。由此而形成了借助班会、读书活动、讲座、辩论会、咨询等形式开展的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背景
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不能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不会交往、交往不当、交往过密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仅靠零散的讲座、咨询很难满足学生对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在德育处领导、班主任教师、德育处教师们的集体努力下,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发现有24%的学生正在恋爱,剩余学生中有31%的学生打算恋爱,70%的學生表示看到过自己的同学与异性有过亲密接触行为,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惑需要指导。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困惑和观察到的异性交往问题,设计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
二、课程开发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本课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分层教学,学生自主选择课堂,主动向专家提问,课程保持着高度的开放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烈。
(二)实用性原则
本课程基于学生的异性交往需要而开设,解决学生的成长和情感困惑,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体验性原则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设置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辩论交流、案例分析、咨询交流、拓展体验等,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引导性原则
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如何追求幸福,摈弃侥幸心理和功利心方面,本课程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课程方案
(一)课程目标
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提升异性交往的能力,为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男生女生,为成年后亲密异性关系的建立,以及为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课程具体方案(见表1)
四、实施方式
主题课程的实施依赖于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利用班校会时间和业余时间开展的、有预先主题内容设计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心理剧活动、参与式讲座、主题辩论、开放咨询活动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先用问卷调研学生需求,然后将学生分层组织,学生自选自主进入课程教室,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青春期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惑。这种课程实施的方式对学校组织管理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比较分散,打乱了行政教学班。但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课程开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课,提前写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由主讲人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前后测问卷对比和访谈来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层面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请学生填答《青少年异性交往问卷》,通过前后测问卷来测查学生在交往失调、退缩型人格、过度防卫、偏执四个维度的改善情况。前后测结果显示(见表2):在交往失调维度下,学生在过分关注、内部动机不当、规范失调三个二级指标上,sig值为0,皆小于0.05,说明改善效果显著。在退缩性人格维度下,学生在冷漠、过分害羞、抑郁、退缩四个二级指标上,sig值为0,皆小于0.05,说明改善效果显著。在过度防卫维度下,学生在多疑、攻击、嫉妒三个二级指标上,sig值为0,皆小于0.05,说明改善效果显著。在偏执维度下,学生在敌意、功能失调两个二级指标上,sig值为0,皆小于0.05,说明改善效果显著。因此,可以说明课程实施后,学生的交往行为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81.0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对于自己认识爱、正确表达爱和提升异性交往的技巧有帮助。高三年级一位班主任惊喜地发现,班级内两位亲密交往的男女生在参加了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后,学习态度有了变化,最终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男生小张原来学习成绩中等,有了女朋友后成绩下降厉害,但参加完课程后,学习态度变得主动认真,并主动担任班级卫生委员一职,随后成绩开始上升,稳居班级前两名,年级前20名。女生小邹,学习成绩排名总在班级后10名,参加完课程后,与她喜欢的男生约定,要共同努力考入心仪学校,之后成绩稳步提升,高考成绩580多分,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二)家长层面
通过访谈发现,93.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感到满意,家长们认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认识异性交往并正确与异性交往,有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
(三)教师层面
参与课程的教师也纷纷表示,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通过听专家讲座或阅读图书,自己增长了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教育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指导学生面对异性交往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时能用综合性性教育的观念,尊重学生异性交往的知情权和选择性,个人的教育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个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四)成果层面
到目前,共10位教师参加过课题组组织的说课作课比赛,9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利用校园心理剧进行异性交往教育的实践研究》发表在《中小学德育》杂志上。三轮课题结题时,均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课题校,课题负责人被评为北京市支持课题研究的好领导,多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六、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1.形成了一种研究意识
在参与课程设计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形成了研究意识,当发现自己的学生出现异性交往的困惑或问题时,不再凭经验进行指导和教育,而是观察学生的表现,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运用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教育理论指导和帮助学生,并且在教育实践中观察实际效果。
2.固化了一种教育模式
北京市十四中学已经把这种异性交往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纳入了学校常规的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中,按部就班地对学生开展异性交往教育。
(二)反思
反思异性交往教育课程和研究,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概括为三点:一是研究对象有待继续拓展。目前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课程的覆盖面都是在高一、高二年级,对高三年级的异性交往教育相对较少。二是课程形式和内容可以继续丰富和拓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结合现代社交媒体去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拓展课程形式和内容,是教育面对的契机。三是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平时工作繁忙,虽然有心学习,但常常力不从心,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也相对单一,如何开发和设计适合教师们的培训课程是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北京,100053)
编辑/巨明珠 终校/李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