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2018-01-22闭君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要点高中体育

闭君宁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体育教学提出更为严格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标准,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理念革新。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难以比拟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现已得到教育界重视。本文以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分析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就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模式 应用要点

自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以来,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现已得到教育界重视及关注,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为前提条件合理设计高中体育教学流程,而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深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多数学生及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造成学生锻炼时间不足直接影响高中生身体素质。如何应用分类教学模式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高中体育课程局限于羽毛球、篮球及排球等球类项目及普通田径项目,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兴趣不足,存在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可能性。鉴于此,本文针对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高中教育模式中教师及家长对学生灌输大量“不参加高考丧失出路”等言论,客观上加剧学生学习心理压力。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没有学习压力且没有作业的课程,不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身体机会,更能帮助学生放松学习紧张感,尤其是对于体育方面特长学生能激发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及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高中体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前提条件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开展不同兴趣爱好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达到放松心灵培养意志力的目标。

作为现阶段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难题,学习兴趣过低造成多数学生不愿意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受高考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时间学习文化课程,部分学生错误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同时,繁重的学习任务不止损害学生身体健康,更存在影响学习效率的可能性,导致得不偿失的局面。由此可见,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以自身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灵活选择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广泛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促使其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获取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的要点

2.1做好教学准备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做好体育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紧扣体育教学任务将分类教学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始终,合理设计教学游戏环节以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加深教学影响巩固教学成果,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效率,为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奠定夯实基础,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例如:以高一体育为例,高一新生对于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高且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体育教师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及教学任务开展球类运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运动技巧讲解视频,尽量设计集体体育游戏以达到督促学生广泛参与的目标,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便于教师于实践过程中检验学生球类技巧掌握情况为下一课程作出准备。

2.2尊重学生主体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主导提倡其自主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通过引进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等方法,将民族体育项目与高中体育课程相结合以达到拓展教学范围及丰富教学内容的目标,便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加深教学影响巩固教学成果。

例如:以高二体育为例,高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兴趣程度不足且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体育教师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及教学任务积极引进咏春、太极及五禽戏等民族体育项目,组织一系列学习活动提倡学生与学生间组成互帮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互相监督学习的作用,并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表演性体育项目走向校内文艺汇演或校内运动会平台。

2.3完善考核体系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考评环节往往以硬性规定为主开展相关测试,造成部分学生于不擅长运动项目领域生硬完成考核过程,加剧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甚至部分项目处于非考核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学习热情,而作为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基础,完善体育教学考评机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应用分类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合理设置考核项目,例如:规定基础考核项目及自主考核项目等,平衡体育考核的统一性、科学性及个性化间需求。

三、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及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高中体育课程应用分类教学模式开展相应的课程学习不止能树立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更能帮助学生寻找自身体育爱好充分发挥其体育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与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分类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想及心灵的约束,促使体育课堂更为灵活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其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投入于学习海洋。

参考文献

[1]杨宏宝.对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7,07:155.

[2]欧阳金林.探究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1:86.

[3]肖健欢.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56.

[4]曹卫岗.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35-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要点高中体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错题本与应用要点
视频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设备CT、MRI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