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时政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发展

2018-01-22包海清覃洁

声屏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十九大中央电视台

包海清+覃洁

摘要:本文选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17年9月17日至11月2日晚间黄金时段(19:00-22:00)涉及“党的十九大”话题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新闻节目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中央电视台在重大时政类新闻报道中的报道策略。研究者通过观察中央电视台在该重大题材时政新闻报道的新趋势与新动向,以求为探寻时政新闻题材报道方式的创新之道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十九大 新闻报道 时政新闻 中央电视台

在“党的十九大”这一重大时代议题面前,作为国家电视台和党的喉舌,中央电视台如何抓住国内外传播机遇,采用“重点+平衡”的报道原则和“中央+地方”的报道视角,根据涉及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进行“定制”式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从而构建网格化、立体化,由党到群众,由官方话语到民间话语的立体传播生态,实现新闻信息的采播互补,提升时政新闻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央视在“党的十九大专题”报道中首先要思考的和解决的问题。

央视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平衡与纵深”原则

全息观察:系列报道全面平衡新闻要点,多维视角解读会议背景,多重话语结构相辅形成。在会议背景与会议元素报道阶段(9月17日-10月17日),央视新闻报道重点集中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五年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医疗、党建、城乡建设、外交、民主建设等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这五年》《喜迎十九大,还看今朝》《“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我是共产党人》《十九大代表风采》等系列报道,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观察角度丰富多样,涵盖人物、历史、国外媒体观点等。在党的十九大专题报道中,央视采取全息观察的方式,用系列报道系统梳理和平衡新闻要点,从政府视角、媒体视角、代表视角、公民视角、国外媒体视角等多维视角呈现会议全貌。在话语结构上,注重时政新闻观点意见的表达技巧与匹配新聞资料的衔接,采用述题延伸式推进方式实现对权威话语的解构和借助民间话语的重塑。从议程设置的角度看,央视新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为本”二元结合的报道原则设置核心议题并展开声画陈述。除了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舆论氛围,对会议内容全面预热外,也为受众提前把握会议要点,知晓会议进程、区分和取舍主次要点、合理安排会议期间新闻收视计划提供了参考。

以点带面:要闻头条领引消息集群,重点议题突出宣传,深度报道纵深挖掘背后价值。在会议议题跟进报道阶段(10月18日-10月24日),央视新闻结合议程,对重要议题进行有选择的提炼,对国内外受众重要关注点进行提炼和排序,强调“在现场”和“现在时”,最大缩减到达广大受众的时间与空间距离。与此同时,央视与国家新闻通讯社新华社、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强强联合,实现自消息源采集到终端呈现的全媒体、多媒介、“现在时”的大会实况,三家机构联合开展了《聚焦十九大·记者观察》《新时代、新征程》《让十九大离你更近》《砥砺奋进的五年》《十九大时光》《十九大代表风采》《十九大:中国此时此刻》《数说十九大》《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辉煌中国》等专题节目形式,对党的十九大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大容量的动态跟进和报告专题解读,立足深度,从国家与时代的宏观视角进行审视,采用“直播厅+现场报道+地方画面回传”的创作手法,彰显了中央媒体强大的信息收集和解析能力,形成议题连贯、内容完整、注重数据、覆盖面广、解读深入、具有话题性的新闻报道矩阵。

注重效果传播:实现议题同构与多线发散,注重新闻的分析与解读,让硬新闻重生“血与肉”。通过比较中央电视台党的十九大与十八大的新闻专题设置,不难发现党的十九大专题更加注重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报道,不论在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结合点的数量、新闻材料选定,还是报道篇幅,亦或是时政新闻叙事语言和现场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让时政新闻表现出浓厚的“民生”气息。例如自10月24日开始,《新闻直播间》栏目制播的《聚焦十九大》(国内时政评论节目)、《全球聚焦十九大》(国际时政评论节目),《十九大时光》《十九大:中国此时此刻》等多部专题,都一定程度上了实现议题同构与多线发散,不拘泥会议材料和政府报告所陈列的“一维数据”“一家之谈”,而是实现了新闻要点的发散式报道,将政府宏观数据与行业(企业)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将枯燥的数据放置在生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一线,用丰富的行业案例和典型的新闻人物为五年来取得辉煌成就“代言”。

央视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让“硬新闻”更具可视性和说服性。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一个以官方话语为主,一个以平民视角为主,多数电视新闻也很明确地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划分成两档新闻节目,但是两者的联系确实是紧密的、实实在在的。①时政新闻所擅长的政策、文件、法令等硬新闻,能否通过民生新闻的视角向老百姓讲述?同时,民生新闻的挖掘的个体案例、素材片段、新闻故事能否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时政方针和社会管理原则?从党的十九大期间央视播出的《十九大时光》《聚焦十九大》等专题栏目中不难看出,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越来越处于水乳交融、不可割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相互融合中,两者还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以促进二者更好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信息互动。在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境下,中央电视台基于对扩充新闻信息量、提升全国新闻时效性以及新闻宣传工作统筹管理的需要,正在转变与地方电视“抢收视率”的竞争关系,而开始趋向联合采编、统筹规划、集约生产、优势互补的“竞合”关系。2008年12月21日,由央视牵头,包括浙江广电集团和杭州电视台在内的全国50家媒体在京签署协议,成立国内最大的电视新闻资源收集和播发平台“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合作关系的增强,经过近九年的磨合演练,中央电视台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贯彻党中央对宣传工作的要求,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适应媒介行业发展新变化,强化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互动多赢和同步发展。endprint

党的十九大期间,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共同制作了《数说十九大,还看今朝》《十九大时光》等近十档专题栏目,着力挖掘和塑造来自各省市社会主义建设一线的、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活跃于人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地方城市台依托央视品牌影响力,把具有本地特色的节目资源通过央视渠道对外传播,是一条便捷有效的宣传途径,实现了资源和优势的互补和共享,既解决了央视海量的节目资源需求,又使地方台影响力走出瓶颈,取得双赢的宣传效果。

与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权威新闻机构强强联合。《人民日报》是中央党报,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在以往的观念中《人民日报》只是一份报纸,中央电视台只做电视报道,而新华社仅负责发布新闻通稿。但随着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两社一台”以来,对“两社一台”提出加快媒体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携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三家机构合作深度和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视、听、图、文不再割裂,中央媒体经过强强联合正在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舆论阵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引领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时政新闻报道中三家机构的合作新态势也在纸、屏、网上同步跃然呈现。党的十九大期间,三家机构在多屏联动、互动分享、社交化场景板块进一步加强合作,形成“全媒体、全媒介”的傳播影响力;最后是解释性新闻的合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中央对负责思想宣传工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要求,三家机构在时政新闻的解释方面虽略有不同,但都坚持“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的观点进行新闻解读,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时政新闻从“自上俯视”到“基层折射”的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均已进入新常态,以央视为代表的党的媒体,在报道时政新闻时也要与时俱进,“刷新”自己,放下身段,改变以往“自上以下”的“政令式”新闻。在党的十九大系列报道中,中央电视台进一步提高主题策划的针对性和群众性,改进新闻采访的角度和态度,尊重民主话语权和受众表达权,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央视新闻频道策划的《我是共产党人》《来自基层的十九大代表》《十九大代表回基层》《十九大精神进基层》《党代表在基层》《基层代表的心声》《我从基层来》等十余个新闻专题,继续深入自觉地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向基层干部学习,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当中去,既增进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增强对工作的了解,又提高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能力。

央视坚守定位,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期间,央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作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喜迎十九大童心向党》《新起点、新征程》等系列专题片都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大局、大势和大事,加强宣传阐释、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中央“四个全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鼓舞干劲,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结语:

时政新闻作为政策的主要宣传地,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主要纽带,②在宣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高水准的时政新闻报道一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立台”发展理念。中央电视台时政新闻“好不好看,群众看不看得懂”,直接影响到中国13亿人民群众能否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最新执政方针和理念,及时获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巩固信心,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使命。但是,受传统制播模式的制约,时政新闻如何摆脱以往内容比较枯燥、叙事方式单一、与群众社会生活结合不强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遵循“平衡与纵深”原则,与时代进程、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以生动实践为案例,形成重点突出、视角全面的时政报道新思路,将“民生”与“时政”相结合,用观众乐于接收的、熟悉的形式传达党的话语,才能激发人们观看时政新闻的兴趣,才能提高党中央政策宣传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山大学)

注释:①张艳楠:《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的区别与融合》,《记者摇篮》 , 2014 (4) 。

②朱贞华:《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民生”与“时政”的融合》,《新闻研究导刊》 , 2016 (6)。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十九大中央电视台
我们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主题曲)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央视官网从CNTV中剥离另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