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2018-01-22王琦

声屏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节目创新

王琦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广电媒体作为大众主流媒体,弘扬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责无旁贷。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级卫视部分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赢得了社会广大观众的一片叫好声。这些节目从不同的角度,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电视节目的形态有机结合,生动展现了华夏文明中的文化魅力,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现象,在节目的创新以及节目的深度、广度、精度上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 电视文化 节目创新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的国度。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具有深邃的丰富内涵以及历史价值。笔者认为,广播电视媒体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与发挥好媒体的作用与功能,让电视节目成为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主渠道。

文化类节目热播赢好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又精彩。而现今不可回避的现状是,当下我们国家的年轻一代,基本没有时间接触到四书五经,没有意识去翻阅经史子集……这样的情况一旦蔓延,民族文化将会出现问题,民族精神将会受到损伤。面对这一现状,广电媒体应担起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开办出有特色、有品味、有价值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在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及部分省级广电媒体,陆续推出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绿水青山看中国》《见字如面》《耳畔中国》等一批有内涵、有品味、有质量的文化类热播节目,掀起了电视文化节目的一波波热浪,赢得了观众的眼球,收获了好声一片。这些节目从不同的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电视节目形态有机结合,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现象。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于2001年7月开播的一档科教文化类讲座式栏目。这个栏目坚持以“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从创办至今,邀请数以百计的历史、文化、医学、经济、科技、军事、音乐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观众授课。在节目中,众专家、学者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语言的方程剖析,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让观众备受感染,受益匪浅。①这档节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通的桥梁,切切实实地达到了向普罗大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成为中央电视台在亿万观众心目中的品牌栏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2016年推出的一档特别节目,栏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益智竞赛的形式,展现了广大诗词爱好者的知识底蕴和个性风采。更重要的是,节目让更广泛的观众有机会重温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中的文字之美、内容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参赛者从五六岁的蓬头稚子到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参与者有产业工人、学生、教师、军警,至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等,充分展现了国民对中国诗歌文化的热爱与追捧。《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时空跨越数千年,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绵到现、当代的名人诗词,为观众展示了中华浩瀚壮丽的诗江词海。②

《朗读者》则是中央电视台今年2月推出的又一档重点栏目,每周六、日晚八点的黄金时间段在综合频道、综艺频道播出。栏目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每期由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或默默无闻的平凡路人,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得,品味经典美文。节目播出后反响巨大,并迅速成为了百姓生活中的文化新亮点,栏目还引发了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方位关注和海量传播。③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灿烂不息,所积淀的哲理思想丰富深邃。《绿水青山看中国》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之后,由科教频道重磅打造的一台大型益智类文化节目。这档每期时长为90分钟的节目,紧扣时代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山、水、湖、林、田进行融合,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充分展现了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山水中国、文化中国,让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不胜收的中国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在视觉上绘就了斑斓彩梦,在情怀上书写了乡愁旧梦,在人文上构架了穿越奇梦,在生态上再现了守护惊梦。④

这些文化类电视节目之所以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追捧,不仅仅缘于这些文化类的电视节目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深邃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节目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并寻找到了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元素,让国人找寻到了自己的文化归宿和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维护了积极的主流价值观。

节目创新 技术创新 线下互动受欢迎

运用好媒体平台,切实地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当下,广电媒体在发掘文化类节目的工作中尚存不足,以至于一些缺乏生命力、缺乏内涵、缺乏品味的综艺节目泛滥,还有一些文化节目由于曲高和寡的枯燥说教而不受观众欢迎。所以,节目需要发掘,需要创新,唯有创新出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电视形式,才能被观众接受和喜爱。诸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目,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适合于群众喜闻乐见的路子,才赢得了收视率和好评率。

这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得益于节目形式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带来的优势。随着推出时间的不同,这些文化类节目在节目形式上,也在进行着梯度创新。《百家讲坛》是以单场单位专家学者讲课的方式来传道授业。到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除了每场邀请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等多位文化专家担任嘉宾,还筛选出来自各行各业,覆盖各年龄段的106位选手,与百人选手团同时答题,节目采用“以一敌百”和“擊败体”的竞赛机制,每场比赛以5名挑战者分别对抗百人团选手的模式进行,增强了观众的关注度、参与度和竞技性。而《朗读者》节目,为了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节目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长沙,西安等地搭建起了“朗读亭”,数以万计的普通人纷纷走进“朗读亭”,朗读名诗佳作,用声音诵读人生梦想,传递文字力量,普通人在朗读亭的朗读内容,也出现在《朗读者》节目中,将六十分钟的电视节目转变为一场2017年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⑤endprint

在展现形式上,《百家讲坛》是以贴画面的形式来诠释专家的讲解,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是用“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运用水墨画、山水画、古典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使诗词在演播室中“生动鲜活”起来,让观众有如身临在诗词之境,徜徉于古典文化之林,提升了节目的可视性。⑥《中国诗词大会》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朗读者》的创新,不仅在于它摒弃了传统类朗诵节目的固化模式,采用访谈、朗读和轻解析的新模式,还在于节目中朗读亭与观众之间所形成的有效互动,满足了广大朗读者的倾诉愿望,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先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真挚感人,引人入胜。身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学奖得主,曾经叛逆的麦家,面对而今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麦家在节目中分享了他的教育心得以及与儿子之间的相处之道,给人启迪。著名的南昌籍翻译家、九十六岁高龄许渊冲走进《朗读者》,讲述了他年轻时为了追求心中的女孩,翻译过才女林徽因的诗《别丢掉》,令人感慨……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自己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⑦

结语

无论哪一类、哪一档节目,其节目的内容、内涵、品质、品味都是决定节目胜败与否的关键。文化类节目同样如此。文化类节目,我们要尊重传统经典,切不可胡乱改编。传统文化中有规范表述和标准含义的,如成语、诗词、经典古文等,都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以免误导受众。在媒介竞争与融合的阶段,要办好文化类节目,还需在深度、广度、精度上做足文章,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细心打磨选题、内容、结构、包装等节目要素,运用好广播电视的表现手法,提高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让文化电视节目为传承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媒体的功能和作用。⑧

(作者单位:南昌广播电视台)

注释:

①央视网:《百家讲坛》,2015/05/0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届〈中国诗词大会〉即将播出》,2016/02/03。

③凤凰网:《文学需要被唤醒 〈朗读者〉是“中老年综艺”的代表?》,2017/02/23。

④央视网:《〈绿水青山看中国〉撰稿前卫:“我们都是中国的圆梦人”》,2017/10/10。

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朗读亭走进西安已有上千名市民尝试》,2017/03/20。

⑥央视网:《让诗词在演播室里活起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持续关注”》,2016/02/24。

⑦搜狐网:《以〈朗读者〉为素材的专题读写设计》,2017/10/30。

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2013/1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目创新
浅谈如何打造广播宣传主阵地
关于新时期广播节目创新的思考
全媒体环境下电台节目的创新
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创新与创优
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探析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日的创新
户外竞技类节目的创新
《超级演说家》的节目创新探讨
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气象报道在城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