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笔记(六)
2018-01-22文/宁锐
文/宁 锐
汉上行 2006年12月12日
从汉口到武昌,天气始终灰蒙蒙的,抵达那日正是农历节气大雪,武汉却开始下起了绵绵冬雨。彳亍东湖风雨中极目远眺,野水长天,烟波浩淼。烈风扯落岸上梧桐万千黄叶,不断地闯入我的眼帘,摇摇晃晃洒落湖际,不知所往。
入夜,与汉上书画诸友开怀畅饮。酒意阑珊之际,众人挥毫遣兴。未谷、青峰、草者及张波等诸兄自是方家,挥洒间观者喝彩不绝。席间未谷老兄喊来一人,为黄陂徐某,此人不善画,专擅养兰,自谓家中养兰近千盆,大半为其常年入深山老林所采之下山草。有兰客作伴,我这里兴致更高,那边作画,我们这边聊兰,徐君诺开春当送我好品鄂蕙几株。
历史上,兰蕙胜地唯在江浙,湖北不以兰知著,近些年大江南北养兰蔚然成风,鄂豫皖一带的兰人才开始挖掘本地野兰资源,湖北的下山蕙兰以香浓色艳也有了些名号。从古至今,寻兰釆其佳种并非易事。清人朱克柔在其《第一香笔记》里写那些采兰人:“登高岗,涉长途,欣然不惮其劳,中心之所好者,不能以历险而置之也。”
人心有所属,方有所栖止处。所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书画如是,滋兰、吃茶或亦当如是吧。
西溪踏月 2013年12月13日
杭州西溪,楼含松院长召集的冬日雅集圆满结束。诸师友欢聚一堂,龚鹏程师主持,杜如松吹笛,林海钟画水云,张志红唱昆曲,最难忘沉香堂为我们沏茶的小姑娘,笑容恬静而美好。
曲终人散,刘恒师约我再去其工作室小坐。西溪的冬夜,晚风轻拂,静谧的空气中漂浮着熟悉的野塘草木气味。经过一家园区里的小店,刘师进去取别人为他治的印,我也跟着进了屋,厅堂处,赫然盛放着三五盆兰花。都是典型的下山草,日本人热衷的杭州寒兰,虽是行花,却寒味十足。花瓣轻描淡写,色彩青紫相间,似兰叶丛中拔出莛莛新篁,虽不鲜丽,自有一股冷逸格调,契合这西溪的冬夜。
遽别幽兰,刘师的小院里灯火阑珊。灯下濡墨拈毫,临王羲之书札一通,展刘师近作拜观。一老一少又唠些家常,聊聊这两年的琐事,窗外流光似水,转眼已近夜半。昔日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乃良辰清景,以赋闲之身对寂寥之心。吾与刘师忘年恩谊,真情岂一缘字可尽蔽之,唯叹生涯碌碌,难能长相与乐如此时。
三更夜色愈浓,远近不闻人声。兴尽,与刘师起身出,一路踏月而归。
一花幽吐万年愁 2013年12月20日
夜上海,会罢兰友,做客秦汉胡同。与陈鹏举挥毫,观陈佩秋先生画兰。一众新朋故友欢聚,家人从京城发来照片,畹庐兰花又开—心心相印和清袅寒素。
对此花照,忽然慨叹。想平生壮年,旋踵江南京洛间,读书数十载,涉事数十载,痴兰数十载,始终书生意气,未觉岁月蹉跎。即赋诗云:
人生随处可淹留,空谷移根任沉浮。
数点墨寒千岭雪,一花幽吐万年愁。
冬夜饮龚师府 2015年12月11日
寒夜赴龚鹏程师家宴,红酒浅酌,肥牛低涮,闻龚师闲聊年来经历,围炉畅谈。
嵊州有古寺,建于山顶,俯临曹娥江。山寺住持出家前,其祖父乃罗振玉亲家,亦书香门第。住持颇好客,云起公造访,特命人款待以酒肉,深屋闭门相酬,一宿酒醉。次日天明,忽见窗外大雪封山,山险路滑,车骑不得出入,乃使二子挑担,公自拄杖涉雪而下。
又尝登泰山,夜半载酒独饮于道观,观内道士法事方作,磬铎阵阵未歇。及一醉睡觉,磬铎声止,远近无响,四顾无人,观门紧锁,公乃逾墙而出。山下石阶,月色空明,光铺满路,如水中行。夜黑不觉阶下深崖,其实险境也。
同慨逝者如斯夫。余问龚师尚记多年前畹庐夜饮作歌否,公笑曰:“自然记得,曲名犹未忘,唯可惜所赠兰花矣。”又言及近来多遭毁谤,余告龚师:“此非小事,不可大意。今混淆黑白者众,本以大师之风,竟至为不知者视为江湖之草,岂不可惜,令人痛哉!万万珍重。”师默然,颔首沉思,良久无语。
夜半告辞,天寒地冻,月朗星稀,龚师相送巷口,惜别依依。远近杂树之黑影,横斜墙上,若文人手迹摩崖题壁。
(本文作者为作家、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