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对策
2018-01-22刘晓文张仙锋
刘晓文,陆 娜,张仙锋,于 瑾
(海南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海南省政府提出要“超常规发展互联网产业,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力推动互联网与农业、 旅游、 医疗等行业融合发展”[1].在此背景下,海南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导致海南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7年5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提出要“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2].这十二个重点产业主要是指旅游、农业、互联网、医疗、金融、会展、物流、油气、医药、低碳制造、房地和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从产业层面看,在这十二大产业中,与电子商务有关联的产业有9个这些产业都存在着大量的电子商务用人需求.从企业层面看,目前,海南省共有活跃经济体约4万多家,这些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配置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3].据海南省工信厅2015年的统计,海南全省电子商务企业超过 500 家,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达 4000 多家[4].
1 海南电商人才供给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
当前,海南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求侧的问题,另一类是供给侧的问题.
1.1 需求侧存在的问题
1.1.1 人才供给无法满足海南的现实需求,人才缺口较大
据海口市电子商务协会公布的数据[5],目前海南从事电商的从业人员约3万人,中高端人才直接缺口2万多人,间接缺口5万多人.此外,目前海南省共有活跃经济体约4万多家,未来这些企业都将不同程度的配置电子商务人才和电子商务工作人员,预计电商人才缺口将会进一步拉大.截止到2017年6月,海南本科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已有5所,仅有海南医学院和三亚学院没有开设.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有8 所.根据网上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本文对海南主要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近四年(2014-2017年)的招生数据进行了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海南各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本地生源比例都不高,而相关研究[6]显示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是回生源地.因此,要提高海南电子商务人才供给数量,提高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海南生源比例是较为现实的一个举措.
表1 近4年海南主要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情况一览表
1.1.2 人才外流严重
2016年11月,智联招聘网站在海口地区2016年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数据与分析报告[7]中公布了海口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平均月薪最高,约为8114元.但是,海南电子商务行业与内地同行业相比,平均月薪仅为内地同行业同类型岗位薪酬的50%-60%,相差巨大.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已经对海南的电子商务人才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海南本地的电子商务人才外流非常严重.
1.1.3 跳槽率高,人才流动过于频繁
由于海南岛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加上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导致海南电子商务相关人才流动率明显高于其它行业.员工跳槽率高,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导致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不敢加大投入,陷入“不敢投、不想培、留不住、招不到”的用人怪圈.
1.2 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1.2.1 人才培养目标错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复合型专业,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结构要求广而杂,为了突出专业自身的高适应性,许多高校在设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容易陷入“为全舍专”的思维,从而没有清晰定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尤其是忽略行业属性,缺乏对行业知识模块的关注,对地方重点产业的发展关注也不够,导致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脱节.此外,由于电子商务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产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变化较快.高校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无法跟上行业发展速度,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严重脱节.
1.2.2 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主动应对不够
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是许多高校的通病,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四年制定一次,一旦制定,课程体系变动的余地非常小.现有机制不太鼓励对社会需求变化的快速应对,不仅反应慢,最后落实到具体行动时也总是慢半拍,无法跟上电子商务、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的节奏.
1.2.3 非学历型的电商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近些年,海南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爆发性增长,依靠传统的学历型教育显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海南非学历型的电子商务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化的电商培训机构,尤其是高质量的社会化电商培训机构严重缺乏.大量的社会性电商教育培训需求无法满足,包括来自城市和农村的电商创业青年、电商从业人员、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管理者等人员的电商继续教育需求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这也是导致海南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 缺乏激励,海南企业参与电商人才培养不够积极
校企合作是化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脱节难题的重要手段.由于缺少激励,海南企业参与电商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并不高,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较少看到行业领军企业的身影.
2 保障海南电子商务人才供给的对策建议
2.1 针对政府的建议
人才缺失导致企业发展迟缓,进而导致薪酬待遇相对较低.过低的薪酬待遇又导致人才不愿意留在海南,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通过“吸、引、培、享”等措施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所谓“吸”,是指设立专门政策吸纳海南籍电子商务领域中高端人才回归海南创业就业.
所谓“引”,是指通过各类政策积极引入岛外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企业、知名服务企业来岛设立分公司,为岛内外人才建立发展平台.另外,充分利用岛内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平台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高端人才.
所谓“培”,是指设立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岛内高校和社会化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建设培训基地、开发培训教材和实训案例.例如,人才计划可以面向以下几个层次开展:一是面向岛内市县中高层领导干部的电商“阳光计划”.面向市县中高层领导干部,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知识培训,建立电商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意识,理解电商的重要性和发展意义,从而为各市县的电商发展提供切实支持.二是面向岛内企业、个体电商经营户的“雨露计划”.为岛内传统企业和个体电商经营户设计相关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型课程以及电子商务转型所需的技能型课程,满足大量的社会性的电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需求.三是面向岛内创业群体、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电商“春芽计划”.为他们设计和提供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创业的相关课程,鼓励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四是面向岛内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的“星火计划”.借鉴“教育企业”的相关理念,研究制定海南“教育企业”的认定和激励办法,选择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实力、高水平的“教育企业”开展校企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试点.政府对参与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的教育企业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
所谓“享”,是指针对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储备,鼓励政府和有需要的企业,通过挂职、借调、兼职顾问等形式充分共享岛内有限的电子商务领域高端人才.
2.2 针对高校的建议
海南本地高校是海南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供给的重要来源,也是海南电子商务相关人才供给的最重要保障.以下针对高校的电子商务相关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2.2.1 适当调整海南生源地的招生比例
围绕海南的十二大重点产业,针对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支撑海南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适当调整海南生源地的招生比例.相关研究已显示,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是回生源地.海南本地生源留在海南发展的意愿远远高于外地生源,适当增加这些专业的海南生源比例,对提高相关专业的在海南的人才供给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2.2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辅修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复合专业,非常适合作为学生辅修的第二专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大量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部分专业如英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辅修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大大扩展就业选择,提升就业率.因此,海南本地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提供便利,大力鼓励学生辅修电子商务或其它互联网相关的第二专业.甚至可以开设独立的第二专业辅修班,单独安排课程上课时间,避免学生课程冲突现象.
2.2.3 建立灵活的学分替换机制,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习锻炼
为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创造时间与空间便利条件,使学生离企业近一点,鼓励其接触企业多一点,为其到企业实习锻炼提供方便.例如,针对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专业,建立灵活的学分替换机制,允许学生利用MOOC课程、职业认证考试等方式替换一定的课程学分,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一定的自由时间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和深入企业学习.
2.2.4 建立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吻合度预警机制
当前,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岗位呈现“基础性岗位细分化和高级岗位创新性要求强”的特点[8].各高校应以海南十二大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吻合度预警机制,定期开展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吻合度评估;成立专门机构或引入第三方机构,收集行业性的人力资源需求和相关岗位的素质要求和技能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岗位的吻合度.
2.2.5 实施应用型专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建设一支懂理论、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相关专业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要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建立鼓励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的职称评聘机制.建立教师企业实习制度,鼓励校企合作,使教师实习制度化、常态化,让教师更好的了解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
2.2.6 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
针对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专业,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允许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面向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的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小”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空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大”、“小”方案并行实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3 针对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建议
2015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9].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电子商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人才培育及岗位能力培训中的作用.海南现有电商人才培育框架中,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等各级行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此,建议海南本地的电子商务协会和相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两点措施参与海南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
一方面,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尤其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合作,提高电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吻合度.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尝试作为第三方,引入成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或制定行之有效的岗位标准,对高校电商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督促高校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校准培养方向,确立恰当的培养目标,提高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3 结束语
本文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析总结了海南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需求侧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缺口较大;薪酬水平低、人才外流严重;跳槽率高,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等问题.供给侧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错位、人才培养模式僵化、非学历型的电商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海南企业参与电商人才培养不够积极等.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等视角分别提出了保障海南电子商务人才供给的具体对策建议.相关建议不仅对保障电子商务相关人才的供给有参考意义,对保障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的其它专业的人才供给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J].今日海南,2016(7):6-16.
[2]刘赐贵.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今日海南,2017(5):10-19.
[3]黄琳.海南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6(25):31-32.
[4]韩勇.做好海南互联网产业这篇文章[J].今日海南,2015(4):26-28.
[5]海南电商中高端人才直接缺口2万人[EB/OL].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1/16/content_6_2.htm,海南日报,2015-01-16
[6]蒋正喜,肖潇.生源地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基于海南某高校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J].商, 2014(1):358-358.
[7]海口十大高薪行业排行榜: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居首[EB/OL].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11/21/030839306.shtml,南海网,2015-01-16.
[8]张仙锋,宋蒙蒙,刘晓文.电子商务类人才就业岗位及要求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5-6.
[9]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http://dzsws.mofcom.gov.cn/article/dzsw/rcpy/201508/20150801094942.shtml,商务部网站,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