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2018-01-22袁瑞鸿
袁瑞鸿,刘 彬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学院外科手术学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新生儿在出生后体内胆红素含量升高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物代谢,特别是对脑细胞的影响,使脑细胞功能发生紊乱,诱发了胆红素脑病,该种情况被成为核黄疸[1],病情严重的会导致患儿死亡。新生儿黄疸湿临床中较为产生的疾病,也是新生儿住院治疗的重要疾病,近些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本次研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生儿病房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4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31例,日龄3~28天,平均12.5 d,观察组中男38例,女32例,日龄4~29天,平均12.5 d。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经皮黄疸测定仪对黄疸指数进行测定,根据全国新生儿黄疸研讨会制定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案,采用每天8小时蓝光照射治疗,同时给予苯巴比妥酶诱导剂,根据患儿胆红素水平情况给予白蛋白,建议进行人工喂养,促进新生儿排泄[2]。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布拉氏酵母菌配合治疗,每次250 mg口服,治疗6~10天,在进行蓝光治疗时应将光疗箱预热后增加后再使用,加大患儿的补液量,防止患儿发生脱水情况。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患儿治疗前后对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标准评价患儿临床疗效,显效标准:患儿治疗结束后黄疸症状明显消失,胆红素水平下降且小于119.7 umol/L。有效标准:患儿黄疸有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略有降低,浓度在119.7~171 umol/L。无效标准:患儿黄疸症状无改善,胆红素无变化甚至升高,浓度大于171 u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蓝光治疗时间观察组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患儿,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观察指标(±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观察指标(±s)
组别例数(n)治疗前胆红素(umol/L)日均胆红素下降值(umol/L)黄疸消退时间(d)蓝光治疗时间(d)对照组70246.19±52.1332.24±16.196.94±2.6348.08±11.42观察组70244.09±55.1052.04±17.864.80±1.8323.94±12.01
对照组70例患者显效3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0.0%,观察组70例患者显效3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因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肠道内为结合胆红素发生重吸收,肝细胞排泄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使体内胆红素不能转化。布拉氏酵母菌是可耐热耐酸的非致病性酵母菌,是一种真菌类微生态制剂[3],对肠道内的氧气起到消耗作用,厌氧环境有利于肠道中益生菌的繁殖,增加可溶性抗炎因子的数量,使肠道内的有益菌菌落平衡得到改善。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后,肠道内的场球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明显下降,使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大幅度增加,有益菌的B-葡萄糖醛酸酶结合胆红素,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进行联合治疗,患儿在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好于对照组患儿,并且日胆红素降低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胆红素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中应用。
[1] 徐莉芬.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医药卫生,2016,27(23):213-214.
[2] 杨丽霞.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180例[J],中国药业,2012,21(14):100.
[3] 马银平,布拉氏酵母菌佐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医药卫生,2017,2(3):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