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2018-01-22章利焱
章利焱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淮安 223301)
脑梗死幸存者约75%伴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加之发病急骤,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导致患者焦虑、自卑,对所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产生消极态度,影响治疗与康复效果。研究显示,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使患者以积极的行为与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我院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41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1~75岁,平均(67.4±6.9)岁,初中以下教育程度11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0人;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0~74岁,平均(66.3±6.7)岁,初中以下教育程度1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1人。上述患者均为初次急性脑梗死,经CT/MRI明确诊断;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及昏迷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梗死部位及症状、严重程度、教育层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如入院宣教、降压、脱水、营养脑细胞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温馨,温度、湿度适宜,使患者感觉舒适、放松。(2)患者入院后,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既往病史、日常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尽量满足患者合理化需求,消除患者陌生感、抵触感,使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关怀。(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如患病后的情绪变化、希望了解的信息、对治疗的信心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心理评估。(4)心理护理措施: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不满、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因相关知识缺乏而导致的恐惧、焦虑得到缓解,如解释发病的原因、医疗所需费用、后期康复效果等;介绍医院的医疗、护理团队及取得的成绩,消除患者不信赖感,增加患者的信心;让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念;适时给予患者语言鼓励,如:今天比昨天恢复好多了,以增强患者康复的希望。(5)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减轻患者自责感、无用感,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与重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水平的差异。心理弹性水平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评价,该量表包括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水平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弹性水平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水平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水平比较(±s,分)
组别坚韧自强乐观总分观察组29.86±10.2821.34±7.539.72±3.2960.92±21.10对照组30.04±10.3621.93±7.279.81±3.6561.78±21.28 P 0.3420.0970.1270.108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弹性水平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弹性水平比较(±s,分)
组别坚韧自强乐观总分观察组31.31±10.4221.98±7.879.92±3.5563.21±21.84对照组34.26±10.4924.83±7.4112.27±4.3971.36±22.29 P 0.0130.0090.0360.024
3 讨 论
心理弹性[1]又叫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应激、丧失、灾难等逆境环境时成功应对与积极适应的能力。心理弹性每个个体均具备,可因个人与环境不同的作用结果而显示出不同的水平。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使个体以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应对逆境,表现出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控制与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弹性被临床应用作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判断指标。脑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常伴有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受损,工作、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焦虑等不良情绪,丧失生活的信心,对治疗与康复带来负面影响。本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评分分别为60.92±21.10和61.78±21.28,与鲁安康[2]对386例脑梗死患者的调查结果59.72±12.17基本一致。上述结果提示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3]。
心理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语言或非语言途径,达到促进患者形成健康、正面的心理状态与积极行为的护理目的。石光卉[4]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自我效能,缓解抑郁情绪,促进康复;龚要玲研究结果也显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在本组患者中,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后,心理弹性水平提高至71.36±22.29,明显高于对照组63.21±2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提高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主要由于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与适应能力,增进家属与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有关[1,5]。此外,心理护理还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遵医行为,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6,7]。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态度与行为应对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梁慧婷,招宝婷,梁小敏,等.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4):138-140.
[2] 鲁安康,郑贺英,吴 爽,等.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J].重庆医学,2017,46 (10):1370-1372.
[3] 丁 琼.聚焦解决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5月:107-108.
[4] 石广卉,王 姣,杜 玲,等.心理护理教育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148-161.
[5] 黄妙珊.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38-139.
[6] 刘西玲,高京华,杨 洁,等.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3):68-70.
[7] 李戎霞,周二霞.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