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2018-01-2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3期
关键词:皮温产科下肢

李 琨

(焦作职工医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近年来产科临床上剖宫产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剖宫产术后的各项并发症也日益增加[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较严重的一种,因产妇卧床时间较长,子宫压迫导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妊娠导致的血液凝血机制改变等。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以及皮温皮色改变等,一旦栓子脱落则有导致肺栓塞的可能,严重威胁产妇健康。因此在产科临床中要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足够的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作者选取了我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6月的212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212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24.5±3.1)岁,孕周36~41周,平均(37.2±1.8)周;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24.7±2.9)岁,孕周36~41周,平均(37.5±1.7)周。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主要为完善术前检查,交待各项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去枕平卧位6小时,24小时后下床活动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专项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产妇入院后,向其做产科相关住院注意事项,静脉穿刺以上肢优先,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刺激血管;并给以剖宫产手术相关知识做健康教育,仔细说明术后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及相关临床表现,以获得产妇的理解和配合。对产妇相关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个体化的全面评估[2];如血生化检查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则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尽可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1.2.2 术后护理

⑴下肢护理。术后早期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注意保暖,;密切观察产妇双下肢的皮色、皮温,有无肿胀、疼痛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⑵下肢功能锻炼。术后返回病房即叮嘱产妇产后2小时进行床上伸屈踝关节的锻炼,定时做下肢肌肉原位舒缩活动;术后6 h即可开始翻身、做膝关节伸屈锻炼等,以促进下肢血压流动。鼓励产妇术后18~24 h后即床边站立,拔除尿管后即开始病房内慢走,以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

1.3 对比项目

对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按照皮温、皮色、疼痛、肿胀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本次研究分为四级: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产妇下肢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深静脉血栓症状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深静脉血栓症状评分对比(±s)

组别皮温皮色疼痛肿胀观察组1.01±0.311.07±0.281.11±0.581.21±0.42对照组1.84±0.671.91±0.722.29±0.982.33±0.61 P<0.05<0.05<0.05<0.05

3 讨 论

产科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产妇孕后期活动少、下肢静脉回流因子宫压迫受阻等因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加大,尤其好发于剖宫产后3~5天内,因手术能够对血小板的凝血机制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一旦发生,将明显增加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延缓产后恢复的速度,并有导致肺栓塞的危险,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血栓形成症状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围手术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专项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行动的几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扈 聪,张利群,孙玉秀,等.剖宫产术后并发症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01):43-45.

[2] 莫 敏.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5):104-105.

[3] 潘麒羽,刘尚芹.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213-214.

猜你喜欢

皮温产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特征研究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持续皮温监测对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预警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