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2018-01-22赵静杰
赵静杰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1)
要想更好地实现对患者服务质量的控制,首先要构建一个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其中的过程是指针对患者对医院服务的体验以及医患关系的展现,与之相关的符合标准且满足患者需求的规范性行为,目的在于对具体的医疗过程进行前期控制,从而提高在具体过程中进行预防控制的水平[1]。为了使护理质量有显著改善,我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常规过程的监测方法作了改进,采用节点控制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的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以及护理员工共计210名,其中男士8名,女士202名,年龄22~62岁,平均(28.3±4.2)岁;职称:副高以上(含副高)15名,中级以下(含中级)19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构建护理过程指标体系:立足于原有的指标体系,结合相应的评审标准,并把我院近些年来在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结果作为参考指标,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从而建立起包括临床护理、患者安全、护理服务以及病区管理在内的四种不同质量范畴的评价体系。
1.2.2 明确节点控制的基本方法:设置过程指标,目的在于保持护理质量的稳定性,借用监督与适时调整的方法,以确保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能力可以达到标准水平。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不同等级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对过去那种过分重视项目质量的观念进行调整,实施节点控制的方法,不仅关注项目指标,也要对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解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保证整个过程都能达到标准指标的要求。
1.2.3 借用信息技术: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专门有人到各个科室跑腿,而是利用微机设备把护理信息收集起来,之后再传递给各个科室,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接收不及时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微机传递信息的方法还有利于节约医院的人力资源,从而把员工的力量应用到护理和治疗中。同时,通过微机室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减少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对于难以判断其准确性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微机室的工作人员,在确保其完整性与精确性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
1.3 评价指标:对2015年与2014年同一时段内患者跌倒出现的概率、整个手术过程护理质量不足率、错误用药出现的概率以及患者对自身享受到的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进行检验;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
2 效 果
与2014年同一时间段相比,2015年我院患者出现跌倒的概率由原来的0.089‰下降到0.045‰,整个手术过程质量不足的概率从0.21%降至0.08%,错误用药情况的出现在不良事故中所占比重由之前的35%下降至9%,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由85%上升到了95%,本次研究结果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采取了节点控制的方式后,原来错误发生的概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一些较好的指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3 讨 论
采用节点控制的方式对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管理,有利于实效观念的引入,过去在管理人员和护士看来,护理管理其实就是检查,尤其是一些过分重视形式的检查,给双方都带来了明显的压力,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太明显。随后,工作人员不再像以往那样注重检查,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护理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上,护理员工普遍加强了质量控制意识,并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节点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其中的内涵所在[2-3]。过去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被监督的内容通常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应用了节点控制后,监督的具体内容是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调整的,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和改善后,在当前阶段可能就不再对其进行关注了。
相对来说,大部分管理者在过去对质量督导的分数太过重视,节点控制的关注点则主要放在普遍性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不仅注重分数不合格的方面,同时还要实时关注对节点进行改进后的实际成效。系统可以自动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节点,并进行不间断式的跟踪,直到它可以达到原定的指标范畴,与此同时,从中选出10个节点作为重点进行干预,以实现对PDCA质量的改进[4]。用节点控制的方法取代原来的终端式管理,提高管理的强度,减少过去对工作进行事后指导而出现的弊端,采用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案,提高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另外,在控制和改善节点问题时,可以适当引入品牌圈、PDCA等可以用来对质量进行管理的工具,对于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努力解决。2015年共完成了69项质量改进工作,修订或确定规范制度、流程标准共368项,并编撰了“护理质量改进典型案例汇编”[5]。过去进行质量控制时,通常要经过表格打印、内容记录、人工计算、人工统计、逐个反馈以及后期跟踪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前后步骤也无法调整,采用节点控制的方式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后,就可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管理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督导者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节点控制进行合理的调整,进一步体现督导工作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督导工作的针对性[6]。同时,节点控制还有利于缩减质量控制的环节,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促进工作成效的提高。
总的来说,节点控制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既有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也可以帮助护理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整个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与管理状态,保证护理部门决策制定的准确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