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评和自我批评”保证组织和同志的“健康”
2018-01-22田寒文
田寒文
阳煤集团一矿纪委,山西 阳泉 045000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具有历史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高度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增强党内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平常有问题就要及时批评,不要等犯了大错误才去批评。使之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对党组织及领导干部予以问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坚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实事求是,不讲私情、不讲情面。党员、干部必须经常性的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层次剖析原因,认真整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必须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同时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严肃政治生活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按照要求,先后开展了“党的先进性”、“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个别党组织队伍涣散、领导干部作风漂浮、普通党员游离组织等问题。贯穿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各级党组织不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主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实践充分表明,哪些单位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好,哪些单位就风清气正,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就强,各项工作就完成的好。反之,哪些单位丢掉或是走过场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缺点错误就难以得到纠正,群众满意度就会受损失,各项工作不尽人意,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和执行力就会打折扣,普通党员就会自由散漫,混同于一般。可见,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检验我们各级党组织从严管党治党的主要标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一把手,对同志的问题、错误进行及时、深入批评和纠正,是义务,更是责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自我批评难,批评别人更难,难就难在为人情所困、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引火烧身,说到底就是私心杂念作怪,缺乏党性和担当。
从总体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各级党组织中,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的。但是也要看到,在各级党组织中存在的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等突出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党治党“宽、松、软”,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些党组织存在着许多只愿养花不想挑刺的“老好人”。一些党组织只是就一些皮毛小事评来评去,或采取“拌稀泥”的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掩盖矛盾,得以维持表面一团和气。一些领导对自己的缺点错误遮遮掩掩、避实击虚、避重就轻、轻描淡写、草草收场;他们要么信奉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绝不多说一句话;要么在重大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要么批评同志如蜻蜓点水、避重就轻,睁一眼、闭一眼,生怕受批评的人“难为情”;要么爱惜自己的“人缘”,不愿得罪人、不想丢选票;要么出于“保护”的心态,有的不仅不敢批评,不愿批评,而且还经常以表扬代替批评;一些领导听不得批评,不喜欢爱提意见的人,有意无意的压制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广泛开展。这样的领导干部,表面上看是“保护干部”,跟谁都是“一团和气”,对谁都“包容”、“宽容”,实质上却是“笑面虎”、“心底冷酷”,眼睁睁看着亲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任由其跨越红线乃至毁灭,这是对党组织、对同志严重的不负责任!太多的案例表明,在你好我好的“一团和谐”中,往往就酝酿着“今天是好同志,明天就是反面典型、腐败分子”的悲剧。
三、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保障
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针对一些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必须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从制度、方式、氛围、监督等方面改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效果,着力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一)严格落实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进一步将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相结合,将民主生活会和党风讲评相结合,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委、纪委共同协作,在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深入基层党组织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八小时以外群众反映等问题,带着“辣味”参加基层民主生活会,针对性的指出本单位的问题症结,做到“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特别要看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否就问题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对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并逐步建立“党风讲评动态档案”和考评机制,避免党组织的问题长期存在和个人的“毛病”不断,并结合年度总评建立相关记录。促使各级党组织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不走过场、不走人情、不讲原则。
(二)着力完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方式。进一步完善落实提醒、诫勉谈话、函询制度,并及时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密切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的扯袖、咬耳、红脸,针对性的开展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抱着为了挽救同志,宁愿得罪同志的心境,既坚持原则又以理服人的较真碰硬开展批评。
(三)大力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党员权利,营造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情,对不同意见更要重点关注、讨论。对敢于讲实话、敢于提不同意见的党员
要予以肯定和保护,对个别无原则的“和事佬”要及时提醒和严肃批评。领导班子内部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进行自我剖析,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带头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批评监督,同时要掌握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品行、廉洁情况,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确保领导干部在思想和意识上保持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树正气、压邪气,形成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氛围。
领导,绝不只是一个职务称号,更意味着带队伍、管干部的职责使命,是管党治党的责任主体。只有摒弃“老好人”思想,在日常监督管理中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剂良药,通过严肃认真的党内生活,抓早抓小,互相提醒,敢说敢管才是对组织、对事业的真负责,对自己、对同志的真爱护。也只有这样,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党员领导干部才能真正身心健康,全面从严治党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