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驱动机制研究*

2018-01-22吴晓君周桂荣刘雪萍

法制博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驱动机制

吴晓君 周桂荣 陈 迪 刘雪萍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加入了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但大多数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专项调查中,40.91%的同学到了高中才有知识产权意识,还有5.91%的同学直至目前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可见知识产权认知水平低。同时,大学生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弱,有7.27%同学在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11.36%选择不了了之。

(二)对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度不高,缺乏主动学习与探究

在专项调查中,51.36%同学对于加入知识产权保护行列持比较冷漠的态度,甚至是只有涉及自身的利益才会采取行动。同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主动学习,95%的同学对大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没有了解与深入学习。关于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贯彻实施的调查中,只有1%的同学是非常了解的。现在大学生的状态大多都是被动接受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忽视对时事的主动学习与探究。

(三)高校对知识产权教育缺乏足够重视

近年来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第一,对知识产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知识产权课程较少而且大多是选修课,对于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产权知识甚至只是在《经济法》课程中一带而过;第二,传授的内容过于笼统,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粗略地了解过却没有深入地研究与探讨。第三,创新创业课程与知识产权课程是隔离开的,老师认为创业板块与法律板块属于两个分割区域,即使相关也是零碎化的,导致学生在知识产权方面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第四,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创业课程要求老师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师资很难满足。

(四)创业期间知识产权维权难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指出:“2015—2016年审结的知产侵权案件总数为1.2万余件,且2016年案件数同比增长41%之多。”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大学生的时间精力人脉有限,所以维权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同时,很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公司规模小、资金少。如果对相关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进行申请保护,则增加了创业中成本的压力。在大多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因为现实的无奈放弃自己的权益。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驱动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一)驱动机制研究是落实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需要

从国家发展来看,经济强国对知识产权的依附很高,像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近几年来,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等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但如果创业者付出的成功没有得到合法的保护,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很容易因为被侵权而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阻碍大众创新之路。

(二)驱动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当代社会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知识产权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加强和创业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专业系统知识的过程中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的观念;理解知识产权各方面的操作,能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在创业中碰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时,能用专业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成为未来社会知识产权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因此,加强知识产权驱动机制的研究刻不容缓。

(三)驱动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

“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连续接近翻了一番。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且大学生创业一般涉及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也就意味着了解和运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现代大学生创业中,“用智力换资本”是创业中的特色,因此,知识产权驱动机制研究是“双创”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知识产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与驱动策略

(一)国家层面

第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现制度保障。在制度体系的保障下,我们可以让大学生通过新媒体等媒介学习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意识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权威性。让知识产权法驱动每个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能够在完善的制度下走出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第二,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有关机构也出台了促进高等院校自主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意见,明确提出将科研成果的积极转化。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落实程度不够理想。国家要加强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出台和落实的调控力度。

第三,维护知识产权市场交易环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大学生转化创新创业科研成果的渠道。加强完善知识产权数据交易库的建设,有利于知识产权市场交易环境的稳定发展,同时可以让知识产权在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下交易,保障了大学生对知识产权了解的便捷性,减少大学生在知识产权上的侵权现象。

第四,提高执法积极性,加强执法力量。国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打击盗版的力度、提升规定惩罚性赔偿、提高法定赔偿额等举措来完善执法力量,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明白,执法部门在认真地履行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知道,当有知识产权纠纷的时候,我们有维权的途径。

(二)高校层面

第一,革新教育机制,宣传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应该重视知识产权的宣讲工作,可利用布告栏、宣传横幅、校园广播、主题展览、专家讲座、沙龙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兴趣,让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功能、运用、意义有更进一步地研究。当然,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的前提是必须扭转高校的教育机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将知识产权教育放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第二,设计多元课程,完善教育驱动机制。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课程与知识产权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尽快了解本行业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知识,利用图书馆等资源扩展必修课的内容;鼓励教师开设集管理、经济、法律为一体的知识产权选修课,并赋予选修课实用性与广泛性,将社会力量引入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课堂;举办一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读书会、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组织大学生了解知识产权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网站实时获取国内外最近的知识产权新闻、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维权等内容,使教育机制体系更系统、深入和完善。

第三,理论驱动实践,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同步驱动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毕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高校要充分利用"挑战杯、创业基金、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学生参加的同时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高校也应组织学生到知识产权部门实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既掌握知识产权理论又具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并能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第四,提升师资力量,对内培训对外引进。高校应提高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定期开展对教师知识产权的培训,培养精通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师。当然,除了对内培训之外,高校也应对外引进,可根据知识产权教育任务的需求,引进一些对知识产权有理论基础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比如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律师或代理人等。

第五,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服务机制体系。高校应该将其丰富的资源集结起来,发挥最大的优势,构建知识产权教育服务机制体系,即为知识产权提供确权、维权、用权的一条龙服务。在知识产权法律、融资、技术、政策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咨询、指导服务,支持和保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个人层面

第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学生首先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的学习,不管是从自身的角度还是从帮助他人积极参加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时刻做好充分准备,要多去解读相关案例,从案例中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了解在知识产权侵权给企业和个人造成的损失。

第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首先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对课程的学习,还可以选择参加专业的培训,或者考取相关的专业证书。当大学生自身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驱动机制,并且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检验机制的可行性,从而完善驱动机制。

第三,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要积极参与省、国家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并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在将来的创新创业所遇到知识产权问题提供足够的经验基础,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知识产权驱动机制。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驱动机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