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交易安全与民商法保护的相关性探讨

2018-01-22

法制博览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交易过程法律责任民商法

高 云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现阶段,从客观角度来看待网络交易,如果能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下,有利于交易的双方互惠互利。但是就目前来说,网络诈骗现象出现地越来越频繁,其诈骗的方式五花八门,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深陷其中。如果不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方法与手段制止这类事件,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因此,要不断地完善民商事相关立法,从而对网络交易安全进行保护。

一、网络交易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的知情权受限

知情权为消费者的主要权利,指消费者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及权利。与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不同,网络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很难主观的判断商品质量。如商家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极其容易被侵害。目前,消费者在注册过程中,以实名认证的方式完成,这在表面上看似拥有比较完善的保障方法和购物体系,但是一些商家并没有品牌的号召力,售后服务比较差。消费者在上当受骗之后,拿不出相关证据来维护权益和举报商家,最终使自身的利益受损。

(二)交易风险多样化

近些年来,网络交易中诈骗现象越来越频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大负面影响。网络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呈现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易渠道不再是单一的官方渠道。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均参与到了网络交易过程中。为提高交易的便利性,消费者往往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等方式。虽然交易的金额是一样的,但是却不能保证其安全性,如通过微商购买物品时,买家付完款之后,卖家却不发货或者直接拉黑等。

(三)网络交易协作性不高

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依靠一家公司完成交易显然是比较困难的,这其中涉及到第三方,如保障体系、物流服务、支付机构等。以物流服务为例:消费者购买商品且付款完成后,商家需与物流企业合作,将商品运输至消费者手中。在此期间,如物流企业管理不善,未能与商家通力合作完成商品的配送任务,商品丢失、损害等风险往往较高。可见,如各方网络交易协作性不高,那么在交易之后非常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对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二、民商法保护与网络交易安全的相关性

(一)民商法与网络交易相契合

1.民商法与网络交易相契合的途径

在目前的工作中,如果想要使网络交易有更好的保障,有效解决网络交易安全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提高民商法的应用力度。网络交易虽然具有虚拟性,然而其涉及到的产品是具体的,同时交易的金额也是切实存在的,如果在交易过程中,违反了相关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民商法中的规范、条文对其进行查处和判断,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网络交易未出现前,民商法的服务对象,以现实交易为主。与现实的面对面交易相比,网络交易在付款方式、货物配送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为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民商法必须详细、充分地分析网络交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调整法律条文,打造和谐、健康、公平的网络交易环境。

2.民商法与网络交易契合的实现手段

为使民商法与网络交易相契合的目的得以实现,提高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是关键。当网络交易中出现犯罪行为后,有关部门需立即依照民商法的规定,对犯罪分子给予惩罚。如此方可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使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得以提升。例如:在2017年,某购物APP网站,在欺骗消费者之后,马上撤离,同时销毁了所有的痕迹和证据。由于目前我国的管理机制已经趋于完善,相关部门对所有APP中的注册信息都有备份,可以根据这些遗留信息对犯罪分子进行查处和追寻。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民商中的法律规范和条文,通过对周边各个门店进行调查研究以及访问用户,寻找到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上述案例表明,使民商法与网络交易相契合,对网络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商法明确交易双方的法律责任和地位

1.法律责任和地位的明确要点

民商法规定,交易主体的虚拟性也具备民事主体的地位,这是因为在网络中,真实主体的具象是虚拟主体,而虚拟主体是现实消费者的数字形式。因此,民商法承认电子商务中各个主体的存在,并且对其法律责任和地位进行规定。同时在法律基础上,以技术手段对电子身份进行设计,并且放宽交易平台确认电子身份的权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民商法对网络交易的保护更加有保障,而且利用最有效、最直接、最严格的惩处方式进行保护,有效解决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2.法律责任和地位的明确方式

现阶段,网络交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交易方式,而民商法明确规定了网络交易中买家和卖家的法律责任和地位。这样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如果消费者遭受到诈骗行为之后,能够根据民商法中的法律条文维护自身的权益,预防多样化的交易风险。例如:当某商家申请加入购物APP平台时,平台应按照民商法的规定,要求商家提供身份证明等信息。商家的申请一旦通过,则代表双方的法律责任及地位均已明确。此时,商家方可进入到平台当中经营。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民商法应立即对其进行惩处。

(三)民商法规范了网络交易的行为

1.网络交易行为的规范要点

就目前网络交易来看,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同时比较特殊。民商法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在网络交易过程中,规范网络交易双方的行为。例如:民商法中的《电子签名商务法案》、《电子交易法令》等,这些法律条文中都对网络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同时在民商法中还规定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可以有口头、书面以及其他形式,这对于落实具体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对于网络交易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民商法的这些规定大大降低了网络交易过程中疏漏现象出现的概率。

2.网络交易行为的规范方式

为解决网络交易协作性不高的问题,提高交易的规范性是关键。以厂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机构为例:商家需要与产品生产厂家之间,签订交易合同,提高交易的规范性。确保商品出现问题时,厂家能够承担与其行为相当的责任。当消费者支付购买资金时,商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同样需签订合同。确保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按合同将资金转移至商家账户中。当商品发货后,商家与物流机构,仍需签订合同。合同中需规定“货物丢失的赔偿方法”、“货物损坏的赔偿方法”等多项内容。

三、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交易安全存在知情权受限、交易风险多样化、网络交易协作性不高等问题。经过上文分析可知,民商法保护与网络交易安全有很大的联系,首先民商法与网络交易相契合,使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有法可依;其次民商法明确交易双方的法律责任和地位,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民商法规范了网络交易的行为,避免出现疏漏现象。因此,深入剖析民商法保护与网络交易安全的相关性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交易过程法律责任民商法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跨境电商交易过程研究
探究民商法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民商法课程体系:经验与改革方向
关于民商法的研究方法
硕宝成长语录(二)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须完善和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市场经济视域下民商法承载的伦理内涵
从一例招投标纠纷中引发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