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2018-01-22黄潇潇

桂海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边境广西

□ 黄潇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1]。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范畴,认为文化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军事安全、社会安全一道充当国家整体安全的保障手段。他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2]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与邻国的边界线长达一千多公里。8个边境县(市、区)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240多万人,聚居着壮、汉、瑶、彝、京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0%以上。广西边境各民族人民经过漫长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和谐共荣的民族关系,为维护我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边境地区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交融、碰撞的敏感地区,是境外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广西边境地区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及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一、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一)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基石

随着广西对外开放范围上的不断扩大和程度上的逐渐深化,边境民族地区越来越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深刻影响,边境民族问题较之过去更加复杂化和敏感化。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形式加紧边境地区文化渗透的步伐,企图把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其“西化”“分化”的突破口,严重威胁我国的边境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所以,必须加强边境民族地区文化领域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确保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维护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有利于边境各族人民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维护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树立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应对当前全球化文化转型背景下的文化自主能力,有利于边境地区人民群众认同中华文化和广西文化的根基,使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能够认可自己的文化坐标,从而通过学习吸取先进文化,抵制外来文化入侵,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三)维护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有利于维护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广西对外开放战略顺利实施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中国—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合作是我们同东盟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渠道之一。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民族与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边民,语言与风俗习惯有相近相通之处,民俗文化交往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通过跨境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同周边国家增进理解和政治互信,有助于区域性的持久和平及共同繁荣。

二、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就内部来讲,主要是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1.民族文化资源流失问题。随着外来文化的大规模冲击,民族地区传统的文化生活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是民族语言文化萎缩。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边境地区民族语言正在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如广西崇左边境壮族新一代,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已极少用壮话进行交流,青少年一代会讲本民族语言的少之又少。防城、东兴等地的京族年轻一代讲京语的人也逐渐在减少,年青人普遍已改用粤方言(白话)交流。从长远来看,民族语言的萎缩势必有碍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二是民族固态文化与活态文化的流失与衰退。如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除了农村一些老人还在穿着外,民族服饰基本已被五颜六色的大众服饰所取代,那些本民族的土布也只有在极少数乡镇街日才偶尔看到交易,但数量很少;工艺技术如农具制作、竹器编织、织布刺绣、米酒酿制等技艺也在逐渐失传。民族歌舞也出现衰退现象。如流传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的花凤舞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表达节日喜庆的一种民间娱乐型舞蹈。花凤舞曾于1991年参加广西第四届全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1992年参加全国边境文化长廊龙州现场会的表演。但目前能制作花凤的只有一位近80岁的老人,会跳花凤舞的也仅五六人,且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花凤舞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此外,一些民俗民风传统特色也在淡化,民族节日文化出现衰退现象。一些传统节日文化在少数民族实际生活中逐渐消失,以前隆重的歌圩、歌坡如今也失去了昔日的热闹场面和浓厚的民族气息。三是过度、变质的旅游开发。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中,有的地方为了吸引游客,对村寨原有风貌随意改造,改变了村寨原有的人文景观。有的甚至无中生有,凭空生造出所谓的“特色村寨”。这些急功近利的开发方式很大程度上造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快速流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也事关整个国家的文化安全。

2.民族文化的权利主体缺失问题。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主体的基层群众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被动员和被教育的对象。实践中如果我们不重视少数民族作为文化主体的需求,并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产机制,一旦本土文化信仰缺位,各种腐朽的文化思潮及外来宗教等势力就会乘虚而入。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些地方长期以来被利用为走私的通道。而部分边民由于对地形环境的熟悉也被各种走私分子所利用或是成为走私分子的一员。在调研中我们获悉,边民中吸毒的现象近年来呈高发态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也直接导致了边境地区一些县(市、区)爱滋病疫情的高发。凡此种种丑恶现象的蔓延,影响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边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广西边境社会的稳定、和谐及国家边疆的安稳,国家的文化安全也将难以维护。

3.民族地区缺乏高端品牌的成熟文化产业问题。2016年左江流域的宁明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这些岩画吸引了国内外的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但由于经费、技术、人才、市场等原因,除了宁明花山岩画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外,其他地方的岩画仍未得到开发利用。凭祥市友谊关是一个集古军事遗址、自然风光与边关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是中国九大名关中目前唯一具有通关功能和对外联络的国家一类口岸。但是目前友谊关也仅仅是作为一个旅游的景点,尚未能很好地将友谊关的历史与壮族人民的生活变迁充分发掘出来,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文学、影视、观光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龙州县的金龙镇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那里居住着长衣壮族,民族文化较为丰富。但是由于那里的民族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还未开发出来,缺少民族文化商品。边境地区8个县(市、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精品项目却不突出,精品的市场营销则更为欠缺,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化产业链。

4.少数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缺失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广西边境各县(市、区)普遍缺乏挖掘整理民族文化的专职人员,缺乏了解、精通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以典籍为例,广西边境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长篇叙事诗歌,如《官郎哥》《玉花与范子》(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资料库)等。但由于很多典籍散落于民间,没有得到及时的搜集与整理,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的缺失是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瓶颈,也是民族文化安全的内在障碍。

(二)就外部来讲,主要是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去”及境外文化“引进来”引发的不容忽视的文化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跨境文化交流一方面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去”及境外文化“引进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文化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西边境地区社会的安稳与国家边疆的安全。

1.各种政治思潮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国际形势看,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民族问题依然突出,并成为导致地区冲突和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因素。当下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这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构成潜在影响。边境地区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交融、碰撞的敏感地区,是境外文化渗透的前沿地带。境外一些敌对势力图谋在我国边境民族地区以“民族主义”为由打开突破口。广西边境地区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管理模式,因此,要特别警惕境外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及民族分裂主义对边境地区主流政治文化认同的冲击。

2.境外宗教势力的影响。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广西边境一些地区宗教发展速度较快,信教人数不断攀升,宗教活动场所大量增加,尤其是边境一些农村宗教活动活跃。境外敌对势力也把宗教当作“西化”“分化”我国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利用宗教进行政治与文化渗透。由于外来宗教的文化背景与传统的民族文化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民族认同心理,也因此弱化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随着开放程度加深,一些边民甚至在校学生极易被一些打着宗教旗号的境外不法分子利用,受非法宗教团体蛊惑,充当境外不法分子帮凶。为获取一定的报酬,他们深入广西边境地区测绘地图、拍摄照片,利用互联网监管的漏洞等将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出卖给境外不法分子。此种行径已严重侵扰广西边境社会稳定,严重危害民族文化安全及国家安全。当前,恰当引导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遏制非法宗教势力的蔓延,是边境地区维稳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3.互联网成为西方文化渗透新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不仅是信息传播途径,同时也是文化传播途径。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范式。由于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落后,加之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故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旦我国发生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境外组织便会通过互联网,通过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造谣或者煽动网民攻击和丑化我国的社会制度,削弱人们的政治认同,甚至通过一些别有用之人在边境地区打、砸、抢、烧,造成边境地区社会动荡不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我国意识形态及边疆的安全。当前,网络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已经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非常普遍、便利的渠道。以广西崇左市管辖的四个边境县(市)为例,随着近年来崇左市通信光缆、通信局房、基站等各类通讯设施的建设发展,互联网已入乡、入村、入户。大面积的网络覆盖,客观上也为境外意识形态的流入编织了一张巨大的信息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已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维护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的策略

(一)消除内部隐患

1.加强规划,提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就目前来讲,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要以文化旅游为主,通过旅游带动开发文化产品。我们建议文化资源开发要避免短视开发,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引导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增强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强规划,提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保护好民族原有的独特性,绝不能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失掉原有的文化传统,或者是为了开发旅游,生硬地造出一些民族传统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2.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新与文化体制改革中,一是要更加注意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在保护和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维护本民族文化权益。二是对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团体,由于其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宣传教育的重任,在改制中政府应给予特殊的政策,将其纳入到公益事业单位的范畴,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三是民族地区政府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文化的权力要下放,要精简少数民族文化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当地民委的作用,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增强抵御文化危机的能力。

3.构建保护、培养传承人的民族文化传承体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民族文化代表作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开展传承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村落或特定区域的动态保护。与此同时,还应扩大传承面,让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要培养一批适应较高层次的民族文艺人才和民族文化骨干。一是充分发挥“南疆国门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龙头作用。目前广西崇左市“壮族文艺创作基地”和“壮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已落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相关的壮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努力发展壮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做好在民族地区学生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工作,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是该校的要务。二是在民族地区多所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创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帮助民族地区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特别是帮助培养目前边境民族地区所缺乏的民族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编导、创作和设计人才。三是加强对民间文化人才培养。注重民间文化人才的传承,抓紧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开发,以老带新,定向培养,尽快成才。

(二)抵御外部威胁

1.结合时代特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主流文化意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具有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和行为规范的功能,因而可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地处边境的广西少数民族来说,近代以来他们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也因此创造了一卷卷壮丽的边关文化。太平天国吴凌云起义、刘永福抗法、镇南关起义、龙州起义、滇黔桂纵队左江支队和粤桂边纵队八支队的游击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等,边疆各族人民在保家卫国的光辉战斗中留下了许多胜迹遗址。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唱响边关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发挥好诸如镇南关大捷遗址、红八军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碑、法卡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功能,加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主流意识形态。

2.积极构筑集防御、预警、干预和准入限制等功能的文化屏障。文化市场过度开放而不设屏障势必给我们的文化商品流通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利用民族问题打开缺口,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广西边疆地区民族文化必然受到西方来势凶猛的各类文化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从维护本国的根本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维护本民族文化安全。对广西边境地区来讲,积极构建文化屏障,一是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产品检测认证制度建设,为民族地区文化安全建立稳固“防火墙”。二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加强对内网与外网的监管把好网站内容的质量关。三是要加强文化安全舆论导向机制建设。把握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民族地区人民,提高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四是要加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力度。如近年来政府部门联合边境各民间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开展的“反邪教巡回宣传培训活动”等在边境地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文化安全。

3.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构建与东盟各国国际合作的体系。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发展离不开对外文化交流。广西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丰富的文化遗产、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等都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门配合国家整体外交,积极推进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打造广西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展示广西新形象,充分发挥文化在对外开放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在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下,广西和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层面正在扩大,已从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发展为政府、民间并举。同时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正从单纯的文艺演出向多形式的交流模式转变,双方的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边境民族地区对外文化交流也随着政府、民间交流合作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在陆地边境线上设立的综合保税区。边境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独特区位、政策优势,加强对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不断摸索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局面,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当前,要以政府为主导,集中抓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继续办好中越商交会、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壮族歌坡)节、中国—东盟青年联谊会、“东盟青年进壮乡”暨“宋干文化节”活动等,不断推动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贸易与交流。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边境广西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严阵以待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