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8-01-22饶旭鹏

桂海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色世界时代

□ 饶旭鹏,裴 雯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这一论断是基于世界与中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提出来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具有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性、内涵以及意义,对我们开启新征程,走进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

时代有长期与短期之别,时代的不断更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发生质变,当然也就不会继续产生新的量变与质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也不是偶然凭空产生的,其提出既是世界环境变化的现实要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节奏加快的必然和自然的结果”[2]。

(一)世界环境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外部环境

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这对我国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借此机会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是我们党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世界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世界呈现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伴随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开始变化,逐渐向多极化发展,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重组,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中心实体”。世界上各大国之间的博弈也随着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就在政治上、外交上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战略,尤其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创新性论断的提出,引起很多国家的共鸣。面对新的世界变化,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用新的思维、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相互开放、相互依赖,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联盟等形式,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一些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屏障,达到互利互惠、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意义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个必然趋势。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客观地来讲,全球化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亦即“一带一路”),并于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就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所带来的国际秩序深刻复杂变化下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来指导。第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都面临冲击,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在不断加剧。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增强,因此,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需要我们去解释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发展等,这些都是需要用新的理论去指导的。所以,世界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要求。

(二)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判断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在充分掌握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已经由一个农业经济大国逐渐转向工业制造业大国,实现了由农村居民为主向城市居民为主的转变,实现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的工业文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等等,这些成就都成为“新时代”提出的铺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中国在治国、治党、治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速推入了“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1]10。同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新时代”这一论断的提出,就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有了更高更精确地认识,这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水准。当然,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把握,从来都是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实践,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党的八大提出:“今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间的矛盾”[3]。但之后由于党内左倾错误,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之60年代初期重大的自然灾害,“天灾”与“人祸”相加,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生活艰难,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问题。在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将阶级矛盾确定为主要矛盾,随后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至今仍然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这些结果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没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误判。直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上,中国才又开始重新焕发出活力,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十八大,都是坚持这样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立足于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我们党在十九大中与时俱进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不仅是我们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新精神的体现,更是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五个是”,分别从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实践主题、人民性、民族性以及世界性这五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关于“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我们不能单纯从理论层面去理解,而是应该将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和把握,去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从历史脉络层面来讲,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10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奋斗的艰苦历程,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坚持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天宫一号、太空对接、蛟龙号、大飞机、墨子以及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这些都可以说明目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但已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了。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科技实力都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家面貌、人民面貌、军队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5]。但是必须清楚,无论从何种角度来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总体上与过去不存在转折,而是同一方向的跃升”[6],这也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中国以自身的快速发展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以一个崭新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我们要在这个“新时代”中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从实践主题层面来讲,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1]111987年邓小平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三步走”战略,2000年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我们已经基本上告别了贫穷的社会主义,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并且绝大多数的成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体现出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从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决胜就意味着冲锋号已经吹响,需要全国人民为之奋力拼搏一把,完成这第一个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要用100年的时间去完成其他现代化国家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完成的事情,这种变化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难度都是超乎想象的,但同时意味着我们今后还要面对很多难关,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人民性层面来讲,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11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已经基本上告别了贫穷的社会主义,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并且绝大多数的成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现在我们需要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这个新的伟大的历史目标前进。当下,人民群众仍然在物质、文化方面有需要,但这种需求是一种新的更高的需求,除了在物质和文化上有更高的需求外,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需要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及更多的公平正义、需要碧水蓝天等等,这些新的需求已经不能够由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所概括,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7],所以我们党在十九大中与时俱进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民族性层面来讲,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缪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1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带来了希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开始了由站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这场创造性的伟大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奋力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了勃勃生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新举措,在经济社会、民主法治、思想文化、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1]8的成就,这“极不平凡的五年”[1]2加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入了新时代,这表明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近了,当下更加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再接再厉、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砥砺前行。

从世界性层面来讲,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1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安全的国际环境。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必须兼顾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1]58的旗帜,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各国间的交流与沟通,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1]58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将会继续担起大国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地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认为,要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推进社会主义实践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以及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和实践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正是我们党基于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准确判定,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生动地证明了对革命发展阶段、历史发展定位的判断从来都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与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我们党不止一次强调,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实际上在讲新的历史起点的时候,就已经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时代的变化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三个意味着”,又深刻地揭示出“新时代”这一论断提出的深远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镌刻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带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革命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顶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随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的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人类进入新世纪后,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科技领域革命性的突破层出不穷,知识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是对党80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胡锦涛同志在此基础上就“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都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担负的使命和对执政党的性质与宗旨进一步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新时代需要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并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巨大成就。在历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近代中华民族17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成为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有力支撑,这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绘就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蓝图

基于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党制定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了时代依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的理论成果。同样,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判断,我们党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水平和规律有了更科学的把握;意味着我们党在解决中国发展中所出现问题方面步入了新境界、开启了新阶段;意味着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等都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社会接下来的发展需要有新要求、新进步。为此,在党的十九大中,我们党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面对新形势,为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系列新的举措,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决胜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蓬勃生机

一百年前,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高潮到低谷的曲折发展,一直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压和质疑。尤其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大肆宣扬社会主义的终结,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同时,中国的发展摆脱殖民扩张的发展逻辑,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机会。“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风度”,充分彰显出强大的大国魅力。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8],中国的迅猛发展表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没有错、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错,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仍然生机勃勃,并且仍然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为世界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9]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世界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借鉴,表明西方价值标准或者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发展途径,打破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1]10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这个新时代是更加成熟、发展更加充分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新时代,其创新性、开拓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的提出,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勇气和信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决心。因此,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1,立足于新时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实践。

猜你喜欢

特色世界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