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互联网人格回归路径探析*

2018-01-22

法制博览 2018年28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民人格

冉 鑫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网络对于人们的改变不仅仅是局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一些表象,将会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直接影响人们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国家观。产生一种让人们独立存在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独立于物质条件和人们身体精神文化维度,而这个维度是受制于网络空间,这就是互联网人格。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在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时,也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近几年一系列社会问题反映了青少年因为网络违法违纪的案例在不断增加,这些案例凸显了当前青少年大学生互联网人格的扭曲和畸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群体中学生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25.4%。学历结构中大学生占比达到20.4%。大学生是网络大军的主力军。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健全清爽的人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先决条件。

一、法律规范是优化网络生态的制度保障,是新时代大学生既能畅游网络大海又能保持自身人格清纯防火墙

古人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明法者强,慢法者弱。”网络空间的建设,必须要发展规范和法律制度做前锋和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指出,“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1]为了给网民提供天朗气清、生态良好互联网生态空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通知》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此来保障网络生态的风清气正。但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日新月异,法律制度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已经显得很之后,还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迅猛发展,这促使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要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要从国家的高度、社会的角度、人民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管控,“要推进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2]由于一些新的法律规范还未出台,致使许多青少年把网络空间领域当成是秩序混乱、道德凌乱的“三不管”的真空地带,规范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混乱,就处于肆无忌惮的“规则任意”状态,引发了大量网络犯罪现象。本课题组在调查中也显示,有接近30%的受访者认为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网络具有自身产生、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翻阅近几年的案卷,发现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凸显,作案手段千奇百怪,包含很高的技术特点。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责任者,对于大学生互联网人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承担理所当然的使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思政建设,主动引导网上舆论向健康清新的方向延伸。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和比较稳定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师。父母要高度关注孩子对于网络的心态,引导其对于网络及网络生活的正确认识,促进其健康成长[3]。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互联网人格的优化。互联网企业,应该要有充实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手中掌握中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数据的互联网企业,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保障这些数据安全,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自身素质是互联网人格理性回归的主体力量,自律自觉是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大潮中永葆自身优秀本色的定心丸

孔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4]习近平总书记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健康的互联网人格的形成,关键还是大学生自我人格品质品质的塑造。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居民,要想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畅游网络、立足社会,自身必须具备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和素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大学生做出这样的点评:“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5]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各种社会思潮涌入的时期,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历史使命担当的当代大学生,其人生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价值走向,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和人生美好生活回忆的青春时期,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理论逻辑就像他们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如果第一步走错,后面步步就会出问题,甚至会走向歧途。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青少年大学生的主旋律。新时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网络生态,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人生未来,独立规划人生课题;自觉主动地把握自我,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只有能够把握自我的人,才能在面对各种网络诱惑,保持一份平静和淡然,才能避免沉沦为网络世界的迷途羔羊,而自由畅游于网络信息的海洋之中。[3]”自觉抵制和拒绝传播不良信息,不造谣、不传谣;在这个浮华现实的时代,要提高自身的管控能力,及时调整和处理自身在学习生活中泛起的消极情绪;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乐于与人交流、合作,避免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融入到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去。

高校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导之师。高校教师应该用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感染和教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课堂教学用真理和真知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世界要约束自身行为、遵守网络道德。以生为本,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思维素养。强化情感教育和知识传授并重,“情知并重,以知促情,情知互进”,营造和谐的新时代的高校师生生态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有效资源培养“有正义、同情、真诚、正直、责任及感恩心、荣誉感等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的新时代大学生。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与疏导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必备工具和手段。师生协同一起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进行健康网络交往。以此形成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选择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使他们在面对网络的诱惑时能够做一个理性的网民。

三、正能量的网络信息是大学生互联网人格理性回归的精神支撑,丰富健康的网络食粮是净化新时代大学生互联网人格的营养液

广阔无边的网络大舞台已然成为亿万中国民众共同的精神铁塔,是与人们割不断的“生命体”。我们只能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发挥网络作用,以网治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19”讲话,明确提出要维护互联网安全,加强互联网治理。其核心应该是互联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强化互联网内核安全,建设网络清朗生态,发挥网络反馈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互联网是一个各类信息交合的大熔炉,亿万网民在这个大熔炉里筛选获取信息,将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选择、思维方式拓展、价值观念孕育产生重要影响,影响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情感认知和历史逻辑认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国家都决不允许网络社会中“推翻国家政权言行,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大行其道,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网络行为肆无忌惮。强化网络信息和内容建设,做好网络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育人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经典和主旋律占据网络空间,主导网络秩序和方向,激发互联网的教育引导功能,促进大学生的互联网人格完善和健全。

营造良好网络言论氛围,丰富网络信息内容,绝不是要求整个网络空间的呆板和僵化,而是在网络中不能搬弄是非、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要用中国好声音唱响中国主旋律,用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正能量。只有加强网络信息的丰富和完善,为广大网民提供丰盛合口的网络大餐,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网民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也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本该具备的作用功能。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弘扬离不开互联网这样一个庞大的舞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剂良方,在网络中多融入中国的优秀传统经典,把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与传统文化结合,用接地气的方式在网络中展示出来,少一些高调,多一些朴实,少一些高深理论,多一些生活乐事,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中潜移默化地被感化,比如可以把儒家经典、红色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创造创新,产生新的文化作品。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和修复网络生态。

基于网络的动态性、复杂性和虚拟性,我们不能彻底净化网络空间,但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避免受到“垃圾”的污染。通过建立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预警机制,让所有的网络信息通过“过滤器”,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干净清洁。积极构建大学生的网络舆情预警体制机制,通过信息收集、研判信息、传递信息和校际信息联动这样一个过程和机制,过滤或者提前预警那些不良的、不合理的舆情信息,把括健康的、合理的、充满正气的舆情信息发送或者传递给广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不仅可以为网络空间提供绿色健康的精神大餐,还可以有效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网民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