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拔穷根 造血夯基摘穷帽

2018-01-22南涧县人民政府县长

创造 2018年5期
关键词:贫困户资金群众

南涧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41期中青班学员

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可持续增收产业。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目前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攻城拔寨”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关键是要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面对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规模小,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分散,产业链过短附加值不高,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在帮扶措施上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势利导,对贫困户“精确滴灌”,改变过去扶贫资金使用过程对象不精准的各种跑冒滴漏现象。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产业扶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一、强化主体做产业

产业扶贫的主体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贫困群众才最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精准扶贫必须到户到人。各家各户致贫原因不尽相同,发展特色产业,有的适合养牛、有的适合养羊、有的适合养鸡、有的适合发展种植业。精准扶贫首先要尊重群众这种差异化要求,实行差异化扶持。要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另一方面,要在驻村结对帮扶过程中,让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的身份与地位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他们的脱贫意愿,体现脱贫的主体地位。通过示范引导,拓宽增收渠道,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脱贫致富的原生动力。

二、立足优势兴产业

在产业选择上,要分析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及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找准优势产业,结合县情、乡情、村情、户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县级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选择不宜过多,每个乡镇重点发展3—5个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重点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就南涧县来说,产业发展就是要立足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六个一”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壮大基地、培育龙头、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坝区和河谷片区,可以发展蔬菜基地和芒果、小芭蕉种植;山区、半山区可以发展青花椒(花椒)、树头菜等经济作物。养殖上,要依托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乌骨鸡养殖。

三、创新思路强产业

要以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为目标,大胆创新,积极推进,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

(一)直接帮扶模式

对既有产业发展愿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直接参与产业发展。要改变以往将产业扶持资金直接发放给群众的方式,把直补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通过以资折股、入股分红的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可以实行“投猪还仔”模式,产业互助社将互助资金,无偿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母猪等生产资料,贫困户通过喂养产下猪仔,卖了猪仔后将母猪的钱还给产业互助社,有效破解贫困户缺乏致富“第一桶金”的问题。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

要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带头作用。目前,南涧县有3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有200多个专业合作社,要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把最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与最困难的群众结合起来,把最有实力、有市场、讲诚信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发动起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龙头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三)发展股份合作模式

对实在没有能力自己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将财政扶持资金以及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殊户,要实行产业扶贫兜底政策,把党员带动、大户代养、托养模式作为主推模式,入股分红作为一种辅助模式。比如某个大户养了很多牛,下了小牛犊,就卖给产业扶贫兜底的这部分人,由大户托养、代养,待托养、代养的牛出售后,大户抽取一定比例的托养、代养报酬,剩下的资金就是产业扶贫兜底户的收入。

四、加大投入促产业

产业扶贫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产业扶贫资金包括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村组互助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等。要以产业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为主,扶持帮助贫困农户发展脱贫增收产业,确保每一户都能得到产业扶持。

(一)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要不断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支持机制、保障机制,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化“零钱”为“整钱”,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撬动、引导作用,放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效益。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按照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争取整合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科技和扶贫等专项资金,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以交通、水利、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和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产业扶贫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财政资金,过去扶贫资金无偿发放给贫困户,是“输血式”扶贫,作用不明显。为使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推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创新开展,真正让贫困群众通过更多的金融支持,促其脱贫致富。采取产业“滴灌式”扶贫和信贷扶贫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精准扶贫,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需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就南涧县来说,县政府筹措4000万元设立了财政扶贫贷款风险担保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专项贷款担保服务。创新设立了产业贷,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最高5万元的政府贴息3年贷款,通过把财政扶贫资金直接补助资金变为间接贴息补助,进一步提高和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三)设立产业发展互助资金

通过整合部分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扶贫资金,在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立一个产业发展互助社,互助资金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偿使用不高于3年,到期后将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归还互助社,下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又可以无偿使用。通过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的滚动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现了保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了产业,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

五、延伸链条增后劲

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一步理顺产业化链条中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多环节获利,使资源变资本增加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合理规划,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依托全县资源优势,以“六个一”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产资料、加工储运、质量标准与认证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提高贫困户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积极探索电商扶贫

积极推进“互联网+”模式,加大脱贫产业与信息化的深度合作力度,加快光缆入村入户速度,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形成“服务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网店+物流快递”的新型电商精准扶贫模式。

(三)积极探索旅游扶贫

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要根据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每年建设一定数量的旅游扶贫示范村。结合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旅游村寨示范区的打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发展旅游业有效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群众内生动力是决胜之基,压实政府责任是决胜之要,凝聚社会合力是决胜之举。脱贫攻坚作为党对全国人们的庄严承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义和重要体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贫困群众只有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才能如期实现脱贫,才能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贫困户资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